清代以来,受学术风气的影响,许多学者对《管子》进行批校题跋,形成了一些批校题跋本。这些批校题跋本集不同版本之异同于一体,是整理《管子》异文、探究各版本之间关系的重要资料,对于《管子》版本流传、文本训诂及主旨理解,有重要参考价值。如海源阁旧藏校宋本《管子》,其底本为明刘绩《管子补注》本,陆贻典以南宋浙刻本通校两遍,黄丕烈又以墨宝堂本覆校前四卷。该校本集宋浙刻本、明刘绩本两种重要版本异同于一体,又保存了墨宝堂本的部分内容,含有丰富的学术信息,为不可多得之善本。长期以来,这类批校题跋本,深藏于各藏书机构,鲜有人关注。《<管子>版本研究》第五章专门对各图书馆所藏《管子》名家批校题跋本进行考察,并对其中15种重点予以介绍,考察其形成过程,论述其学术价值。
《管子》一书,在先秦诸子中号为巨帙,是“战国、秦、汉文字总汇,秦、汉之际诸家学说尤多汇集于此”。但其讹误甚多,影响了人们的研究与利用。虽然前代学者做了大量工作,但《管子》的校释整理,尚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版本研究,是《管子》校释整理的前提基础。有了细致全面的版本研究,《管子》的校释整理才可以确定好的底本,选择恰当合适的校本。不至于罗列众本,让人目眩神迷;也可以避免顾此失彼,而有遗珠之憾。《<管子>版本研究》系统研究历代《管子》版本,为考证《管子》文本的讹脱衍误提供依据,为校释整理《管子》提供支撑,以推动《管子》研究乃至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研究,这是《<管子>版本研究》的最终目的所在。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