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仁爱心,铺平人生路
..以仁义服人,何人不服?
——清·吴敬梓
在这个世界上,无论哪个国家,人们对奉行仁义的人都充满了敬仰和爱戴,因此,在古代就出现了“仁义侠士”“仁义之师”之类的称呼。
关于仁爱的问题,老子做出了这样的论述:“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意为慈爱的人打仗必胜,守城必能平安。上天如果要救人,必给他慈爱的心来护卫他。根据这一观点,后来的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做了进一步的解释和发展,概括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汉朝的著名学者董仲舒也继承了老子、孟子等人关于仁爱的思想,在他的著作《仁义法》中这样说道:“仁之法在爱人,不在爱我;义之法在正我,而不在正人。”意思就是首先要爱别人而不是爱自己,讲正义首先要从自己做起而不是要求别人。
清朝学者吴敬梓讲“以仁义服人,何人不服”,就是指用仁义来服人,谁又会不服呢?
大漠英雄成吉思汗,虽然一生杀人无数,但当不该杀时,他也能放人一马。因此成吉思汗得到了很多人,甚至是敌人的拥护。
蒙古大汗成吉思汗有次外出游猎,率部正在草原驰骋,没想到却与自己的仇人泰赤乌部的朱里耶人不期而遇。仇人见面分外眼红,成吉思汗的部下于是建议趁对方人少将他们全部杀死,以泄心头之恨。
此时,朱里耶人也发现了成吉思汗的队伍,正惊慌失措得不知该如何是好,心想这次恐怕是凶多吉少了。然而没想到,成吉思汗却并没有对朱里耶人发动攻击。成吉思汗对手下说道:“你们看朱里耶人现在还能够威胁到我们吗?虽然他们以前冒犯过我们,但现在已经对我们没有任何威胁了,我们又何必赶尽杀绝呢?”说完便让手下放下了武器。
一看成吉思汗的队伍没有上前的意思,朱里耶人慢慢放松了下来,他们也放下手中的武器,三三两两地走过来搭话。几番交涉下来,从他们的口中得知他们常常受到泰赤乌部的欺凌,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于是成吉思汗便令手下将猎获的动物分了一半给他们,至少让他们能够渡过眼前的难关。
见到成吉思汗非但不报复自己,还帮助自己渡过难关,朱里耶人非常感动,纷纷斥骂泰赤乌的无道,都投靠到了成吉思汗的帐下。没多久,此事在草原上传开了,听说了此事的草原勇士都由衷地钦佩成吉思汗,就连泰赤乌部的大将赤老温和曾经射杀成吉思汗坐骑的哲别也有感于成吉思汗的仁义,跑来为成吉思汗效力。
武力是可以使人屈服的,但是想要一个人心服是远远不够的。所以,高明的处世手段就是与人为善,以自己的仁心去换取别人的真心。
仁爱是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一种深厚的个人修养,它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化戾气为祥和,增进人的相互理解,在人间播撒爱的种子。仁爱的人有爱,因而也被别人爱;仁爱的人包纳万物,因而也能拥有万物。
人生感悟
仁爱的力量是无穷的,它会产生强大的感染力和凝聚力,使各种各样的人都能成为你的朋友,团结在你周围,铺平你的人生道路。
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
善人,不善人为师;不善人,善人之资。
——春秋·老子
一个想要在社会上立足的人,要拥有一颗怎样的内心,才能战胜无数的艰难困苦;要有一颗怎么样的内心,才能做出无数让人彷徨的选择,最终真正地懂得什么是取,什么是舍。老子在两千多年前,给了我们这样一个答案:慈爱。
何为慈爱?就是对宇宙众生的爱,这种爱无差别,无论对象是什么;这种爱是宇宙中最伟大的感情,其动力也可想而知,也是最伟大的。为了爱人甘愿奉献自己的一切,道家讲究用这种爱人的方式牺牲“小我”来成就“大我”。
当然,慈爱的力量并不是针对每一件事都发生效用的,慈爱的伟大之处在于它能够衍生出许多力量,用这些衍生出的力量足以征服所有人,乃至整个世界。
慈爱能够衍生出勇气,这种勇气当然不是指世俗中的好勇斗狠,而是一种奋勇向前的精神力量。成就任何事情都需要勇气,因为人生从来都不是坦途,会有无数的挫折和磨难,成就事业,成就真正的大“道”,所要面对的是各种艰难困苦。克服这些,都需要勇气,而勇气何来?
慈爱的心,这便是勇气的最大的供应站。当然,慈爱如果只是简单地提供勇气,就不会被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了。除了勇气,慈爱还能提供人类需要的各种力量,应用这种力量,人们能够克服任何困难,能够征服一切。所以,老子主张毫无保留的爱,主张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个人的爱,爱世界上的每一个人。
《淮南子》针对老子的“无弃人”思想,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养士”在春秋战国时期也不算稀奇之事,战国四公子就以门下千士而声名远扬,这些门客都各怀绝技,而每当主人深陷绝境时,总能依靠这些门客在困境中脱险,赵国的平原君手下有一名门客名叫公孙龙,“白马非马”的旷世命题就是他提出的,由于公孙龙十分有名,他在赵国的时候有许多弟子。一天,有一个衣衫褴褛的人拜见了公孙龙。
公孙龙上前问道:“你说你想投靠我门下,我能问问你有什么独特的才能吗?”
那位衣衫破旧的人说:“我的嗓门特别大。”
公孙龙对此十分感兴趣,就收留他当作自己的弟子。
过了几天,公孙龙带着弟子去游说燕王。到了黄河边上,河边没有渡船,一行人正犯愁没有船渡河。一个人站了出来,公孙龙定睛一看,正是那个自称嗓门大的徒弟。
只见这个人到了河岸边,朝对面河岸上的船夫大喊,声音刚落,渡船就开了过来。
《淮南子》用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老子的“无弃人”指的就是众生中没有无用的人,圣人就是利用每个人的专长,使每个人都能尽量发挥他们的作用。
老子说:“善人,不善人为师;不善人,善人之资。”意思是说,要爱世界上所有的人,即使是不善良的人。对于不善良的人,可以让善良的人当他们的老师,给予他们一定“善”的教育;而对于善良的人,不善良人的行为也能成为善良的人引以为戒的对象。
所以,老子说要爱人,爱所有人,对世界上的人都要有慈爱之心。
试想一下,我们现代社会,每个人正是缺乏这样一颗慈爱的心,一颗可以爱世界上所有人的心。如果人人都爱人,这个世界就会充满爱,世界上也就不会有“有用人”和“无用人”的差别。
诚然,已经过去两千多年的说法,体现在现代社会中,意义多多少少都有些不同。封建社会判断善人与不善人,有用与无用的标准与现代社会的标准有些偏颇,但是,其所指向的实质性东西是一样的。
人人都是有用的人,因为世界上的人都在爱着自己、爱着其他人,这种爱能让每个人都感受到,爱让无用的人变得有用,爱让不善的人变善,爱让这个世界充满了温馨,也正是因为爱,这个世界才能沿着正确的轨道向前推进,走向更加精彩的明天。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