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解中国哲学:基本概念、原始语境、演绎结构及意义生成研究》:
随着教育的发展,出现了教育哲学。研究如何把儿童培养成拥有健康完善人格的方法,称为“大学之道”。《礼记》中《学记》和《大学》都是研究教育哲学的专著。我们祖先对教育的目标、教育的意义、教育的过程、教育的方法、教育的时机、教育的得失兴废等等都做过全面深入的研究。
教育的根据是人性,也就是人的道德。《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明德,谓显明其至德也。亲民,使之变改为新人。至善,盛德至极美善)”《礼记·学记》:“君子日: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察于此四者,可以有志于学矣。三乇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大德,谓圣人之德也。官,谓分职在位者。圣人在上,垂拱无为,不治一官,不官而为诸官之本。器,谓物堪用者,夫器各施其用,而圣人之道弘大,无所不施,不器而为诸器之本也。约,谓期要也。不言而信,是大信也。大时,谓天时也。齐,谓一时同也。不齐为诸齐之本也。若能察此在上四者之事,则人当志学为本也。三王祭百川之时,皆先祭河而后祭海也。或先祭其源,或后祭其委,河为海本,源为委本。先祭本,是务重其本也。本小而后至大,是小为大本。先学然后至圣,是学为圣本也)”
教育的作用是用各种方法发扬人的本性。《礼记·学记》:“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发然后禁,则捍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