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新实学探源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7117049
  • 作      者:
    王文虎著
  • 出 版 社 :
    中国言实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内容介绍
  《新实学探》将实践及其规律问题的探索与传统实学研究结合起来,强调实学体系的构成实际上是对实践及其规律问题的研究,它以“实体”“实用”“实践”“希望”四个基本范畴作为实学构成的细胞,然后从这四个基本范畴的内在联系中揭示出能动活动原理、能动活动的发生学原理、实践逻辑学原理以及希望辩证法原理等四条原理作为实学构成的经络。突破了“实学思想肇始于宋代,在明清之际达到高潮”的传统观点,认为中国实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至少经历了三个阶段:第1个阶段是从诗经时代到战国结束,其思想高峰定格在明德为本、中和为用的实学体系形式中;第二个阶段是从汉至宋的心性义理之学的形成,其思想高峰定格在“明体达用”的实学体系形式中;第三个阶段是从宋到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其高峰定格在以“二论”为内容的实事求是之学这个体系形式中。以上研究基于“中国实学思想的本质、形成与发展问题”的问题,系统回答了“中国实学是什么,它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的问题。
展开
精彩书摘
  《新实学探》:
  胡适曾将这段话理解为一个命题的意义还只是一个命题。他举例进行了解释说:“‘砒霜是吃不得的’,或是‘吃了砒霜是要死的’,或是‘你千万不要吃砒霜’。这三个命辞都只是‘砒霜有毒’一个命辞所涵的实验现象。后三个命辞即是前一个命辞翻译出来的公式应用,即这个命辞的真正意义。”
  对比皮尔士本人的论述,我们发现胡适的理解只是抓着了命题的意义只是其被翻译出来的公式应用这一层,但是,对于把命题的理性意义置于未来之中的强调,他并没有给予揭示,事实上,对于皮尔士而言,命题的意义,即翻译出来的公式应用还有一个存在论上的意义,这就是有用的效果。哲学所追求的意义,正是这种有用的效果。人们可以对实用主义提出种种批评,但是它对实践过程的最终意义取决于其结果的强调,是应该汲取的,而不应该抛而弃之。
  以果剖行与以果为决是有区别的。因为前一种意义上的果是指直接实现了的果,它强调对行逻辑结构可以通过对果的剖析而获得;后一种意义上的果,强调的是能动活动的意义取决于其对将来某种状态的追求,这正是果决的含义。当然二者也有联系,因为以果剖行说到底也是一种认识论意义的以果为决。所以,在实学的研究方法中,核心的方法当为以果为决。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何谓实学
第二节 实学的性质
第三节 实学的研究对象
第四节 实学研究的方法原则
第五节 实学的新与旧
第六节 本书的基本结构与思路

第二章 新实学构成的诸范畴
第一节 实体
第二节 实用
第三节 实践
第四节 希望

第三章 实学构成的诸原理
第一节 能动活动原理
第二节 能动活动发生学原理
第三节 实践逻辑学原理
第四节 希望辩证法原理

第四章 实学的滥觞:先秦实学思想探源
第一节 中国哲学结胎时代的实学思想
第二节 原始实学的反动:道家的玄学思想
第三节 儒家的实学思想
第四节 墨家的实学思想
第五节 明德为本中和为用:《大学》《中庸》里的实学纲领

第五章 实学的发展:秦汉至宋明实学思想探谜
第一节 汉代思想的本质:注意于实际
第二节 魏晋玄学与实学的对立
第三节 佛教思想在中国实学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第四节 新儒家:中国实学体系的第二个思想高峰

第六章 实事求是之学:实学发展的第三个高潮
第一节 明清时期的实学思想
第二节 五四运动及抗日战争时期的实学思想
第三节 新的综合:实事求是之学的形成

第七章 从实事求是之学到新实学
第一节 实践论:实事求是之学的核心
第二节 认识实践论:实事求是之学的特色
第三节 局限性分析:从实事求是之学到新实学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