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皇侃哲学思想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70892
  • 作      者:
    张波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作者简介

  张波,江苏丰县人,博士,宝鸡文理学院横渠书院副院长、副教授。主要从事关学文献整理与思想研究。著有《嵇康》《张载年谱》《李颙集》(编校)、《李颙评传》《关学学术编年?宋代篇》等。在《道德与文明》《孔子研究》《哲学动态》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陕西省社科基金等课题多项。

展开
内容介绍

  皇侃是南朝梁著名的学者,其著作除了以完书存世的《论语义疏》外,尚存《礼记义疏》与《孝经义疏》残文。关于皇侃思想的研究,以往的学术界主要从经学研究的角度,揭示其三教杂融特点,较缺乏哲学研究的理论深度。从思想来源看,皇侃继承了传统性论中“即生言性”与“用气为性”的思想,尤其是受到告子、荀子及汉魏诸儒“顺气言性”思想的影响,注重阐发人性中天然具有的合理性,及其在现实中基于这种合理性而去恢复人的自然真情。并认为仁、义、礼、智、信为人性中生而即有的五种不同品质,即人性的内容或潜质,其在彰显时自然表现为“恻隐济物”、“恻隐济众”、“恩爱”等利他行为,即“行仁”。同样,立足于自然人性论,皇侃认为孝与仁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由行孝推广至行仁,不仅包括事亲之行为,也涉及到风政教化,从而皇侃将家庭伦理层面的个体行孝与国家伦理层面的忠君思想相结合。皇侃的人性论也对其礼学产生重要影响,不仅重视外在的尊尊“体别”的规范,也注重内在的“亲亲”情感,主张在修习中遵循“礼贵得中”、“礼以敬为主”、“礼乐相须”、“学礼立身”等规范。从学术史的发展看,南朝梁之时玄学逐渐消歇,儒学日益兴盛,皇侃应时而起,立足于儒学传统,通过解经阐发了其具有明显汉魏特色的气性论哲学,展现了此一时期的儒学发展的特点,成为了魏晋南北朝儒学发展史上的一枝奇葩。

展开
精彩书摘
  《皇侃哲学思想研究》:
  也是基于此,皇侃赞同范宁之论:“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斯相近也。习洙泗之教为君子,习申、商之术为小人,斯相远矣也。”皇侃认为,落人经验层面的人性,具有自然感知的机能,即性之欲,这是产生善恶之别的原因。实际上,这种性之欲即皇侃所论之“隋”。可见,皇侃所论之情和王弼遵循自然本体之情存在着巨大的鸿沟。故而,皇侃与王弼的“性其情”的含义也必然存在巨大的差别。皇侃论情基于“生之为性”的气性论,指的是先天具有的生理上的性情,即自然真情,此情当是“性”应有的属性。同时,这种“情”也天然具有合理性,其自然彰显符合“性”的内在规范,并不存在正邪之分;但是人们若受外界熏染,过度追逐欲望,“其事则邪”,其自然真情也沦为邪情;若受到合理的引导,符合“性”的规范,那么“其事则正”,其自然真情当为合理的正情。
  进而再看皇侃对“性”、“情”的阐述:“若以情近性,故云性其情。”“性其情”即“以情近性”之义。以“情近性”并不是否定人性中的自然情欲,而恰恰是要求人们在外界的各种熏染诱惑中,保存人性的自然真情。在现实生活中,如果过度追逐欲望,心好流荡,则失去了自然本真。因此可以说,皇侃的“性其情”是一种“复性”说,以“性”(即先天具有的自然性情)制情(受外界熏染之情),使“情”合理有节,符合自然。
  ……
展开
目录
绪论
一 研究动机与目的
二 研究成果的回顾与检讨
三 研究方法与思路

第一章 皇侃生平、著作及学术背景
一 皇侃生平及著作
(一)生平
(二)著作
二 皇侃思想形成的学术背景
(一)自由阐释的学术风尚
(二)多维互摄的学术实践
三 《论语义疏》的阐释特征
(一)体例与语言
(二)思维方式

第二章 性论
一 性的内涵与特征
(一)“性者,生也”
(二)“性无善恶,而有浓薄”
(三)“人生性分各有所能”
二 “性”、“情”之关系
三 “性”、“命”之关系

第三章 仁论
一 仁的本质
(一)“仁者,人之性也”
(二)“仁者,恻隐之义”
二 为仁实践
(一)“约俭己身”
(二)“仁是行盛”
三 为仁功效
(一)圣王(圣师)的仁功
(二)君子的仁功

第四章 孝论
一 孝的本质与地位
(一)“孝是仁之本”
(二)“孝为百行之本”
二 “孝是事亲之目”
(一)无违为孝
(二)以爱、敬为孝
(三)孝之终始
(四)父子相隐
三 “以孝友为政”
(一)“为风政者,以孝悌为主”
(二)“以孝事君则忠”

第五章 礼论
一 “礼有三起”
(一)“礼理起于大一”
(二)“礼事起于遂皇,礼名起于黄帝”
二 礼的本质
(一)“礼是体别”
(二)“礼者,体其情也”
三 礼的实践
(一)“礼贵得中”
(二)“礼以敬为主”
(三)“礼乐相须”
(四)“学礼立身”

第六章 君子论
一 君子的内涵
(一)先秦君子观述评
(二)《论语义疏》中的君子内涵
二 君子之道
(一)善人之道
(二)先王之道
(三)“通而不壅”之道

第七章 皇侃思想的哲学史价值
一 对先秦以来儒学传统的继承
二 对后世儒家哲学思想的影响-
结语
附录一 《论语义疏》研究述评
附录二 皇侃《论语义疏》与朱熹《论语集注》相合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