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小柴胡汤临证应用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7753227
  • 作      者:
    赵振兴,杨勇,石壄辑录
  • 出 版 社 :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作者简介
  赵振兴,主任中医师,石家庄市名中医,石家庄市中医院名誉副院长,全国劳动模范。
  幼承民间中医、外祖父崔正元家学,后就读张家口医学院,曾侍诊张家口市李春茂老中医、石家庄市刘景兰老中医门下。他信仰中医,潜心中医临床,30多年来一直在门诊一线工作,擅长治疗内科疑难杂病、良性肿瘤、情志病,对老年病的防治有独到之处。望舌缨线诊治心理病为其独创,运用中医理法方药诊治疾病独具特色。
  他视病人为亲人,千方百计为患者提供“简、便、廉、验”的中医特色服务。其爱心仁术,百姓称道,被誉为“人民的好医生”。
展开
内容介绍
  《小柴胡汤临证应用》是赵先生从临证实际出发,无论外感还是内伤,都用小柴胡汤为基础进行治疗,加减变化得心应手,如神龙出海、天马行空,既足以羽翼仲景,也可以垂范后学。恰如古人所云,没有不可用之方,只有不会用之人。
展开
精彩书摘
  《小柴胡汤临证应用》:
  口苦、咽干、目眩,表现了少火被郁的特征,是自发的少阳病。但少阳病除自发者外,也有从太阳转属而来的,前者是少阳气化之为病,后者则是邪入少阳所主之半表半里部位。少阳主两胁,故当太阳病不解,外邪由肤表逐渐向里结于半表半里之胁下时,枢机不会出现胁下苦满或痞硬,干呕不能食以及往来寒热等症状,这些与自发的少阳病不同,在《伤寒论》中多称之为柴胡证。
  少阳经脉过耳前后及目内眦等处,又络胸胁行于人身之侧,故无论少阳气化之为病或所主部位之为病,都与经络有密切的关系。
  综上所述,《伤寒论》中少阳病的成因有两个,一是自发的,一是转属的。自发的少阳病都是少火被郁,以口苦、咽干、目眩为主症;转属的少阳病是外邪从肤表入于半表半里,结于胁下,以胸胁苦满或痞硬、往来寒热等为主症。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263条)
  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266条上)
  论中提到少阳病多愈于从寅至辰这一段时间,《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平旦人气生”。少阳为游部,郁结发病,不郁则病解,而寅至辰系卯前卯后,恰是阳气生发之时,当被郁之少火随天阳之升得以舒发,所以少阳病在邪衰之后,多于日出前后精神慧爽,症状消失。
  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272条)
  二、少阳病的类型与治疗
  少火既然有或郁或结的不同症状表现,那么也就自然成了少阳病分类的依据。现详述如下。
  (一)少火被郁
  少火之所以被郁,是由外邪直接中于少阳,故发病较转属者为快,受邪后二三日即出现口苦、咽干、目眩等症。但外邪有因风因寒的不同,所以也能分成伤寒和中风。因为手足少阳经脉均经目内眦入耳中走耳前后,并分别下胸中,贯膈布膻中,散络心包,所以风热之邪挟本经之火循经上煽,即出现目赤、耳中如蝉声乱鸣,甚则无所闻,即《素问·脉解》所说:“所谓耳鸣者,阳气万物盛上而跃。”少火郁于膻中,则胸中满闷发烦。这些症状反映了风火上煽,风为阳邪,故名少阳中风。但要注意少阳中风虽然胸中满而烦,此属无形之火郁于膻中,不是痰、食有形有实邪,所以不可用吐、下等法。如果误用吐下,那就不但风火不能外出,反能挫伤胸阳,少火内陷,导致神虚火扰,出现心悸烦惊等变证。
  ……
展开
目录
小柴胡汤方源
少阳病
研透“一味药”,熟解“张仲景”——鉴古酌今论柴胡
关于小柴胡汤扩大运用范围的问答
小柴胡汤临证应用
赵振兴临证应用小柴胡汤病案选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