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绍派伤寒何廉臣方药论著选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3230896
  • 作      者:
    何廉臣编著
  • 出 版 社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编辑推荐
  《实验药物学》注释精当,结合临床,中西并重。
  《温热验方》完整体现绍派伤寒辨证论治中方药运用之作。
  《验方妙用》温热八法统为纲,每法之下携验方。
展开
作者简介
  何廉臣(1861-1929),近代著名的中医临床家、著名的绍派伤寒大家,善治热病。他学识渊博,倡导整理医籍以保存国粹,一生著述甚多。
展开
内容介绍
  《实验药物学》初刊于1924年。《民国名医临证方药论著选粹:绍派伤寒何廉臣方药论著选》共9卷。全书按药物功效分为了发散、涌吐、清凉、和解、开透、通利、攻泻、温热、消化9类药物,共收载药物373种。每一类药物之下又分若干小类,如发散剂分温散风寒、凉散风热、燥散风湿、解散风毒、升散郁火5类;清凉剂又分轻清气热药、轻清血热药、大凉气热药、大凉血热药4类。在论药时,先简述每药的属性分类、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然后附以何氏的按语。何氏结合临床心得,并引用了大量文献,来说明药物的实际应用,所引文献不但有《神农本草经》《千金方》《本草纲目》等中医药典籍,还引用了日本的一些药学研究文献,并参以西医的药理知识来解读中药。
  《温热验方》节选自何氏的《重订广温热论》。《民国名医临证方药论著选粹:绍派伤寒何廉臣方药论著选》初刊于1914年,初本为戴天章所撰的《广瘟疫论》,后经陆懋修删订补充,改名《广温热论》,再经何廉臣参考前贤著作,进行综合印证、增删补充、悉心重订,最终订名为《重订广温热论》。《温热验方》分为温热验方、验方妙用两章。“温热验方”介绍了320余方剂,何氏还为其中部分方剂加按语,指出方子的出处、适应证、加减化裁等;“验方妙用”则以发表、攻里、和解、开透、清凉、温燥、消化、补益等八法为纲,辑录总结了何氏与其老师樊开周的温热验方,并详述了辨证与临证化裁的方法。
展开
精彩书摘
  《民国名医临证方药论著选粹:绍派伤寒何廉臣方药论著选》:
  发者,发汗。有大汗、微汗之殊,亦有辛温、辛润之异。但其作用只有二:
  一为行气发汗剂,其药皆能轻宣肺气,激刺汗腺之神经,感动皮肤,放松毛窍,令发汗较平时更多,以减身肉之热度。洄溪老人曰:六淫之邪,暑、燥、火固属乎热,即风、寒、湿亦变为热。故外感总以散热为首要。所以先期此法,非但风寒、风湿、皮水等症初起,无汗、恶寒、头痛、身热、面肿、胃胀、一身肿疼时,非服行气发汗药不为功;风温、风热、暑温及温热证初起,身虽发热而皮于汗少,或热郁无汗,但背恶寒时,亦可酌用一二味轻清发汗药,如木贼、橘红或葱白、豆豉等品,服之亦解散其热。惟当温热证盛发时,其人不恶寒反恶热,身灼热,口大渴者,不宜遽服发汗剂,恐反助其热,以耗气津而燥血液,顿令病势增重。余则如皮肤病、肺病或肠病或水胀病等,亦有数种病以发汗为要法,其药首推麻黄、薄荷,其次葱白、木贼,而杏仁、橘红不过为四味之臣药,藉其佐君以奏功。试为比较其药力:麻黄茎细,丛生,中空,直上,质轻,味薄,纯得天轻扬之气,故专主气分,入胃后即上行人肺,开达周身上下之皮毛,故《本经》主中风、伤寒;原素主卫分风热,而为行气发汗之首要。薄荷细草丛生,不止一茎,味辛,气香,质亦轻扬,既能四散皮毛,又能升散巅顶,故《本经》主贼风伤寒,金鳌主风热上壅。但薄荷升散在味,故力稍逊;麻黄升散纯在于气,故力更峻。葱白茎直中空,气胜于味,主出汗、通阳。虽与麻黄之义同,然麻黄茎细,既像皮肤之毛空,又像肺之细气管,善能轻扬肺气,故《纲目》主肺风、痰嗽、冷哮、寒喘。葱粗,既像鼻孔,故能通鼻塞,又像肺之大气管,故又能通肺窍,疏达皮毛。故《本经》主中风面目肿、伤寒寒热。然其味虽辛,究不及薄荷之辛窜芳香,故其力较逊。木贼草茎丛直上,中空有节,形似麻黄,其茎较粗,质轻,性温,味甘淡微苦,故李时珍日:“与麻黄同形同性,故亦能解肌发汗。”但麻黄味微、性急、力猛,故《本经》主风寒湿证(《本经》讹作“瘟证”,今从《逢原》改正)。木贼草味淡苦,性和力缓,故《纲目》主升散风湿、火郁。总而言之,麻黄、薄荷为重性发汗药,葱白、木贼为轻性发汗药,而其轻可去实则一也。故麻黄《本经》主发表出汗,除邪热气。薄荷《本经》主发汗、下气。葱白《本经》主出汗除邪,丹溪主发汗,至易。
  ……
展开
目录
实验药物学
原起

卷一  发散剂(统计七十品)
论温散风寒药
温散风寒药(计十三品)
论凉散风热药
凉散风热药(计二十一品)
论燥散风湿药
燥散风湿药(计二十品)
论解散风毒药
解散风毒药(计十品)
论升散郁火药
升散郁火药(计六品)
卷二  涌吐剂(统计十二品)
涌吐痰涎药(计六品)
涌吐毒物药(计六品)
卷三  清凉剂(统计七十品)
轻清气热药(计十一品)
轻清血热药(计十九品)
大凉气热药(计七品)
大凉血热药(计三十三品)
卷四  和解剂(统计十品)
和解表里药(计六品)
和解三焦药(计四品)
卷五  开透剂(统计三十六品)
芳香开窍药(计七品)
幽香开窍药(计四品)
轻清透络药(计十九品)
大凉透络药(计六品)
卷六  通利剂(统计四十七品)
通气利尿药(计十二品)
通血利溺药(计十二品)
通利淋浊药(计十七品)
通逐败精药(计六品)
卷七  攻泻剂(统计二十九品)
攻气泻水药(计十一品)
攻血泻瘀药(计九品)
攻食泻火药(计四品)
攻积泻虫药(计五品)
卷八  温热剂(统计二十六品)
温健中气药(计九品)
温和血分药(计十品)
热壮元阳药(计七品)
卷九  消化剂(统计七十三品)
消痰温化药(计十品)
消痰清化药(计十六品)
温热验方
验方妙用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