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医阴阳球理论的构建与实践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482198
  • 作      者:
    包巨太主编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作者简介
  包巨太,男,蒙古族,1957年出生于内蒙古哲盟。1982年毕业于内蒙古医学院,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30余年,现任华北理工大学中医学院党委书记、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医信息化和中医药治疗心肌病的相关研究。近几年先后承担国家“十一五”重大新药创制项目,河北省自然基金等10余项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其中“中医方一证关联规律挖掘与诊疗系统”获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基于阴阳球一八纲三级结构系统模型的中医用药经验量化模式的研究”获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医阴阳球理论的构建与实践》作者在多年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数学建模和数据发掘的方法寻找中医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核,并探索中医数量化、标准化、现代化的科学发展路径。
  《中医阴阳球理论的构建与实践》以传统中医阴阳理论为基础,构建了“阴阳球—八纲三级结构系统模型”,通过三维数学模型诠释了中医阴阳理论的思想和科学内涵。并以此初步建立了全面的量化中医辨证和用药体系,将中医诊病和用药的思辨过程以三维空间中矢量坐标和运算的形式进行表达和储存。在这个模型上作者对一些中医经典、传统医案和现代疾病的诊治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归纳整理,为下一步建立中医辨证论治标准化的量化体系打下了坚实的根基。
  《中医阴阳球理论的构建与实践》可以用作中医教学、科研、临床工作者的参考书,也可以用作中医专业学生,选修中医课程的在校生及中医爱好者的专业选修课教材或参考读物。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医阴阳球理论的构建与实践》:
  (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中医学应用阴阳学说分析人体健康和疾病的矛盾,提出了维持人体阴阳平衡的理论。阴阳匀平谓之平人。机体阴阳平衡标志着健康。健康包括机体内部及机体与环境之间的阴阳平衡。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是阴阳两个方面保持着对立统一的协调关系,使阴阳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的结果。
  阴阳学说在生理学的应用主要如下所述。
  1.说明物质与功能之间的关系人体生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可概括为阴精(物质)与阳气(功能)的矛盾运动。属阴的物质与属阳的功能之间的关系,就是这种对立统一关系的体现。
  2.说明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气化活动是生命运动的内在形式,是生命存在的基本特征。升降出入是气化活动的基本形式。人体阴精与阳气的矛盾运动过程,就是气化活动的过程,也是阴阳的升降出入过程。
  不论是物质与功能的矛盾运动,还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都说明在正常生理情况下,阴与阳是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处于一个有利于生命活动的相对平衡的协调状态。如果阴阳不能相互为用而分离,阴精与阳气的矛盾运动消失,升降出入停止,人的生命活动也就终结了。
  (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人体与外界环境的统一和机体内在环境的平衡协调,是人体赖以生存的基础。机体阴阳平衡是健康的标志,平衡的破坏意味着生病。疾病的发生,就是这种平衡协调遭到破坏的结果。阴阳的平衡协调关系一旦受到破坏而失去平衡,便会产生疾病。因此,阴阳失调是疾病发生的基础。
  阴阳学说在病理学上的应用主要如下所述。
  1.分析邪气和正气的阴阳属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邪气。所谓邪气,就是各种致病因素的总称。二是正气。正气泛指人体的机能活动,常与邪气对称。邪气有阴邪(如寒邪、湿邪)和阳邪(如六淫中的风邪、火邪)之分。正气又有阴精和阳气之别。
  2.分析病理变化的基本规律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就是邪正斗争的过程。邪正斗争导致阴阳失调,而出现各种各样的病理变化。无论外感病或内伤病,其病理变化的基本规律不外乎阴阳的偏盛或偏衰。
  在病理状态下,对立的邪正双方同处于疾病的统一体中进行剧烈的斗争,它们的力量对比是不断运动变化着的。邪正斗争,是疾病自我运动转化的内在原因,医疗护理是促使转化的外部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由于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所以阴证和阳证虽然是对立的,有显著差别的,但这种对立又互相渗透,阳证之中还存在着阴证的因素,阴证之中也存在着阳证的因素,所以阳证和阴证之间可以互相转化。总之,由于阴阳偏盛偏衰是疾病过程中病理变化的基本规律,所以疾病的病理变化虽然错综复杂,千变万化,但其基本性质可以概括为阴和阳两大类。
  (四)用于指导疾病的诊断
  中医诊断疾病的过程,包括诊察疾病和辨别证候两个方面。“察色按脉,先别阴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学说用于诊断学中,旨在分析通过四诊而收集来的临床资料和辨别证候。
  1.阴阳是分析四诊资料之目如色泽鲜明者属阳,晦暗者属阴;语声高亢洪亮者属阳,低微无力者属阴;呼吸有力、声高气粗者属阳,呼吸微弱、声低气怯者属阴;口渴喜冷者属阳,口渴喜热者属阴;脉之浮、数、洪、滑等属阳,沉、迟、细、涩等属阴。
  2.阴阳是辨别证候的总纲如八纲辨证中,表证、热证、实证属阳;里证、寒证、虚证属阴。在临床辨证中,只有分清阴阳,才能抓住疾病的本质,做到执简驭繁。所以辨别阴证、阳证是诊断的基本原则,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
展开
目录

前言
上篇 中医学的四个特征
第一章 哲学特征
第一节 “气”的概念
第二节 中医“气”的一元化学说
第三节 阴阳学说源流
第四节 阴阳与医学
第五节 古代哲学与医学的关系
第二章 数学特征
第一节 古代数学
第二节 中医学阴阳的数学内涵
第三章 模型特征
第一节 模型
第二节 阴阳模型
第三节 阴阳思维模型
第四章 经验特征
第一节 中医学的经验特征
第二节 经验的重要性
第三节 历代医案的评价
第四节 医案的研究方法
[本篇小结]

中篇 “阴阳球”理论的构建
第五章 对“阴阳球”模型的思考
第一节 “阴阳球”假说的提出
第二节 太极图是“阴阳球”在平面上的投影
第六章 “阴阳球”数学模型的科学基础
第一节 模型法是构建中医现代理论体系的重要方法
第二节 模型的原理
第七章 “阴阳球一八纲三级结构系统数学模型”的内涵
第一节 模型的哲学思辨内涵
第二节 模型的中医理论内涵
第三节 模型的中医实践内涵
第八章 中医八纲辨证计量体系的构建
第一节 建立中医辨证与用药统一计量体系的必要性
第二节 “药力”表示中医药、方的作用效果及强度
[本篇小结]

下篇 “阴阳球”理论的实践
第九章 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医案的研究
第一节 数学计算机工具
第二节 中医方—证对应的科学依据
第十章 《黄帝内经》与阴阳思维模式
第一节 《黄帝内经》科学内核的解读
第二节 《黄帝内经》中“三阴三阳”与八纲
第三节 对药物、气味的阴阳归类
第四节 《黄帝内经》对诊法的阴阳归类
第五节 模型对《黄帝内经》名家医案的解析
第十一章 《伤寒论》的量化、可视化研究
第一节 《伤寒论》在中医理论体系中的学术地位和模型中的层次
第二节 《伤寒论》六经辨证的阴阳观
第三节 《伤寒论》中的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的关系
第四节 对《伤寒论》六经辨证思维的解析
第十二章 《金匮要略》的空间解析
第一节 《金匮要略》在中医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及主要学术成就
第二节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辨证的特点及与六经辨证的关系
第三节 《金匮要略》脏腑辨证与八纲辨证的关系
第四节 《金匮要略》脏腑辨证及当代医家医案在模型上的解析
第十三章 《温病学》的三维解析
第一节 《温病学》在中医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 《温病学》的辨证论治体系及与其他辨证理论的关系
第三节 《温病学》中卫气营血规律的解析
第四节 模型对当代名医蒲辅周医案的分析
第十四章 模型在临床中的应用
第一节 模型对胸痹心痛的探究
第二节 模型对脾胃病的研究
第三节 模型对中医消渴病的研究
第四节 模型对中医喘证的研究
第十五章 用于中医教学中的探索
[本篇小结]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