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方论辑义》:
阳气,客气之别名也,以本外邪,故曰客气。以邪本风,故曰阳气。以里虚也,因而蹈人,故曰内陷。阳性上浮,故结于胸,以胸有凶道而势大也,故曰大陷胸汤。芒硝之咸,软其坚硬也;甘遂之甘,达之饮所也。然不有勇敢之才、定乱之武,不能成二物之功用,故必大黄之将军,为建此太平之主将。
(明·方有执《伤寒论条辨·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篇第一》)
但结胸,无大热,为水结胸也。邪在上者,宜若可吐,然谓之结者,固结于胸中,非虚烦膈实者比也。上焦为高邪,必陷下以平之,故曰陷胸。荡平邪寇,将军之职也,所以大黄为君。咸能软坚,所以芒硝为臣。彻上彻下,破结逐水,惟甘遂有焉,所以为佐。此惟大实者,乃为合剂。如夹虚,或短气,或脉浮,不敢轻投也。
(明·李士材《伤寒括要·太阳篇七十三方》)
按:大陷胸与大承气,其用有心下与胃中之分。以愚观之,仲景所云心下者,正胃之谓;所云胃中者,正大小肠之谓也。胃为都会,水谷并居,清浊未分,邪气人之,夹痰杂食,相结不解,则成结胸;大小肠者,精华已去,糟粕独居,邪气人之,但与秽物结成燥粪而已。大承气专主肠中燥粪,大陷胸并主心下水食。燥粪在肠,必藉推逐之力,故须枳、朴;水食在胃,必兼破饮之长,故用甘遂。且大承气先煮枳、朴,而后内大黄;大陷胸先煮大黄,而后内诸药。夫治上者制宜缓,治下者制宜急,而大黄生则行速,熟则行迟,盖即一物,而其用又有不同如此。
(清·尤怡《伤寒贯珠集·太阳篇下·太阳救逆法第四》)
此水邪结于心胸,而热邪实于肠胃。用甘遂以浚太阳之水,硝、黄以攻阳明之热实也。汤以荡之,是为两阳在里之下法也。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