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湘菜:长沙吃喝指南》这本书现在能够出版,其速度不可谓不快,应该说是我做的最快的书之一,就那么duang的一下就出版了。从联系作者秦少油开始到最后出版只用了四个月的时间,了解出书节奏的内行人应该知道从开始和作者谈选题到最后出版,正常的时间怎么也得半年及以上,如果中间有点别的事情,那估计就是十个月乃至一年的事情。而且在做这本长沙美食探店的书的同时,我还在做《吃京》,一本关于北京美食探店的书。两本书同时进行,同时出版,只用了四个月的时间,相当于一本只花费了两个月的时间。
回想这四个月,简直是除了痛苦还是痛苦,每天就没有正点下班的时候,哪天要是能在正常下班时间走那一定是有更重要的事儿要做。但出版这么迅速并不代表没有精心制作,也不代表潦草完事儿。相反,花费了很多心血,不管是内容、排版、封面设计还是用纸,都经过三番四次地琢磨、讨论、请教,最终确定了自认为最好的方案,最好的效果,以此来呈现给读者。
就内容来说,这是一本将饮食文化和探店完美结合的书,而且更多地偏重文化,着重讲透长沙的小吃,讲透湘菜的奥妙。湘菜是我国八大菜系之一,为什么会如此火爆?为什么会这么受人追捧?为什么惹得众多明星去了湖南必然会尝尝当地的小吃?好吃当然是其中一个原因,但更多地应该是其蕴藏的文化味儿。这就是我们想解答的问题。当时跟秦少油讨论做这本书的时候,我俩达成一致,不想做纯探店的书,因为只是三二百字介绍一下每家店的大致情况以及他们的特色菜,那网上随便一搜就有了。我们希望通过这本书,读者能真切地了解到每种特色小吃的历史、传说、故事,了解到整个湘菜的文化,也许我们不止是在味觉上能感受到一样食物好吃,更重要的是能够在文化上了解这些底蕴,如此才能算是吃出了文化味,吃出了内涵。而且,每家餐厅、每个街头小店都有其创建、发展、兴盛乃至衰落的过程,即使一个再小的店能火起来也是有原因的,即使一个再大的店每天很多人等位也是有缘由的,它们背后隐藏的这些故事秦少油都进行了探寻,是他经过多年深入走访所挖掘到的。本书收录了长沙最具代表性的31家店,看过后你会知道去了长沙应该吃什么、去哪儿吃,而不用再那么盲目。而即使不是作为指南,纯粹想了解这个地方的文化和背景,或者各个店的故事,也可以在这本书中有所收获。
就版式和封面设计来说,我们沟通了无数次,有几次我都是直接坐在设计的旁边一点点沟通,一遍遍修改,这样效率更高、效果更好。值得一说的是封面,光封面打样就四五次,折腾了一个星期,不然我们的书还可以更早面世。但因为想用有手感的特种纸将封面设计和文化内容完美地展现出来,因此每次打样都用不同的颜色不同的纸来看效果,即使看了效果依然会担心印刷时候出现问题,因而这个封面让我揪心了好久好久,做梦都是。很多人都劝我还是用铜版纸吧,这样保险一些,而且比特种纸便宜,成本也低一些。但我依然“固执”地“不惜代价”地选择了特种纸,没办法,任性!好在看到样书后还好,总算没有让我失望,这才松了一口气。好吧,任性也是要有理由的。
应该说,这本书虽然时间快,但花费的心思、付出的劳动力可是一点都不少,只是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给读者呈现最好的图书,只是为了读者在看过之后能从中得到些什么,这样即使加班熬夜通宵也都是值得的。
其实,这本书之所以能这么快出版,与作者的配合、排版的用心和设计的帮助分不开。因为秦少油本身已经积累了很多知识,所以才能够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将稿子交齐,他的专业态度让人佩服。而排版和设计在这个过程中不知道被我催了多少次,但都特别负责任也特别耐心地将东西尽量完美地完成。当然,也与我不停加班不停熬夜不停牺牲周末的时间有关系,经常大半夜地骚扰作者让核实一些内容,这样才能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定稿去印厂印刷,这么勤劳的编辑真值得表扬,哈哈,我这么夸自己真的好么?感觉自己萌萌哒。
不管怎么说,这本书是你寻味长沙不可错过的正宗指南,是了解湘菜文化不可多得的美食辞典。
一本书,吃透湘菜!
一本书,读懂湖南!
展开
——董克平(《舌尖上的中国》美食顾问、搜狐吃货自媒体联盟会长)
★一张长沙滋味地图,一次妙不可言的湖湘味道之旅。在本书纸上,发现湘菜之美。
——阎真(著名作家、首届路遥文学奖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