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莫言的文学共和国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1217627
  • 作      者:
    叶开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1、以百年文学史与中国历史为背景,走进莫言的传奇人生和神奇作品世界。
  2、《莫言的文学共和国》可视为浓缩版的莫言画传和《诺贝尔文学奖2012年授奖词》的最有深度的阐释。
  3、创作阵容大咖云集,插画由国画大师何水法教授、刘进安教授绘制,复旦大学陈思和教授作序,著名诗人书法家春野先生题词。封面国画被莫言文学馆收藏。
  海报:
  
展开
作者简介

  叶开,最懂莫言的作家兼评论家兼编辑家,没有之一。华东师大当代文学博士,当代最权威文学杂志《收获》编辑部主任。对于莫言,我们听了太多评论家、历史学家的外部声音,但最有价值的解读应来自内部,叶开博士就是这样,以作家、评论家、文学编辑家、莫言好友等多重内部身份进入了莫言文学世界的最深处。

展开
内容介绍
  莫言以三十一年不懈的杰出创作,从山东高密农民“屌丝”变成了诺贝尔文学奖“大神”。
  《莫言的文学共和国》图文并胜地讲述了莫言绚丽而曲折的人生故事,深入浅出地揭示了高密东北乡文学共和国的政治结构和人际关系。本书以文学史和中国史为背景,在全面阅读和分析莫言作品的基础上,深刻地发掘莫言的创作思想,解读他的代表作品,看到贯穿其始终的主题是:生命、人道、轮回、赎罪、宽恕、和解。阅读本书可以知道,莫言是如何以精妙的政治反讽和历史寓言,技艺高超地表现了一个丰富而深刻的现代中国。
  《莫言的文学共和国》中还有“中国花鸟画大家”何水法教授倾情绘制的精美国画、画家刘进安教授精心绘制的经典插图、另还有莫言的书法佳作。文坛画坛大师的雅遇,使本书别具典雅的艺术品位和收藏价值。

相关视频请点击: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从饥饿少年到诺奖作家
  莫言的人生历程,是从“屌丝”到“大神”的美丽故事。他生逢饥饿年代,小学辍学,少年务农,遍尝人生酸甜苦辣,最后登上
  文学创作的世界最高峰,而赤子之心不改
  一 文坛异类
  新时期以来中国文坛中,莫言是一个异类。他独来独往,天马行空,建立了自己的文学共和国
  新时期以来的中国文坛中,莫言是一个异类,是揭竿而起的农民军首领。从1981年在河北保定《莲池》杂志发表第一部短篇小说《春夜雨霏霏》起,到2012年为止的三十一年时间里,莫言不懈创作,以十一部长篇小说,六十二部短篇小说,三十六部中篇小说,九部话剧,几十万字的散文等近六百万字作品,建成属于他自己统治的“高密东北乡”文学共和国。这个独特的文学地理概念,与鲁迅的鲁镇、沈从文的湘西、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镇、马尔克斯的马孔多镇等一起,构成了世界文学中的独特地理世界。一名作家能够拥有自己的文学地理世界是幸福的,在这里他就是至高无上的“始皇帝”,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打上了浓重的莫氏印记。
  这位淳朴的山大王浓眉小眼,手粗脚壮,擅长农活,爱胡思乱想,喜欢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日常生活里他是一个循规蹈矩的农民,在梦中他却摇身一变成了聚义堂“及时雨”宋大哥,常带着脑袋里那些兄弟们一起呼啸山林,出入河汊,打家劫舍,胡作非为。他率性所至,天马行空。在他创造的“高密东北乡”文学共和国里,他既是神通广大的齐天大圣孙悟空,也是顽皮捣蛋的花果山里的猴子兵。他可能是曹操,也可能变成刘备。不管什么角色,他都一个人包圆了。孙悟空不仅仅是孙悟空,他还是会分身、会吹毛成猴的大仙。一位创造了自己的文学国度的作家,他也能千变万化,上天入地——
  他有时是孙丙 ,带着一群扮演妖魔鬼怪的乡亲们跟修建胶州铁路的德国鬼子浴血奋战,无畏赴死慨而慷;有时是司马库 ,忽发奇想用电焊枪割断日本鬼子铁路桥而胜利辉煌,却招来日本兵的疯狂报复制造惨案使得大批无辜村民被枪杀死亡;有时是高密东北乡著名土匪许大巴掌,据说他曾跟在胶东纵横十六年的八路军司令许世友比试过枪法,彼此惺惺相惜,而相逢一笑、各奔前程……
  莫言还是沉默寡言的黑孩 、是吃奶吃到成年的上官金童 、是飞檐走壁的侏儒余一尺 、是整天渴望吃到猪头肉的罗小通 ……在莫言的小说里,无论是唱“猫腔”后来又遭了恐怖檀香酷刑的孙丙,无论是率众乡亲攻打据说膝盖不会弯曲的德国鬼子后来也遭了走鏊子酷刑的上官斗,还是一生中经历丰富阅人无数当过大掌柜打过日本兵率领过还乡团杀回村里赶走八路的司马库,他们全都是彻头彻尾的失败者——战争失败者、人生失败者,但这些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持久流传。莫言的文学作品里,是对弱者的悲歌,是深沉的悲悯,也是对无尽苦难的控诉。他笔下那些卑微的、被侮辱与被损害的黑孩、上官金童、余一尺、罗小通们,全都是些吃不饱穿不暖的小可怜虫,他们被一只看不见的巨灵神掌压在社会的最底层,扁得屁滚尿流——他们不明白自古以来物华天宝的家乡,为何会在粮食丰产期间却饿殍遍野。莫言在他的小说里问,粮食呢?粮食都到哪里去了?一片丰沃的土地,年年丰收,但粮食却不见了。那些在土里生土里长的高密东北乡的饥饿的孩子,每天睁大眼睛寻找食物,来填饱自己永不餍足的胃。他们几乎什么都吃,甚至为此大大地扩张了人类的食谱,还为人类探索各种可能吃的食物而做出了卓越但令人心酸的贡献。他们吃虫子、吃野草、吃泥土、吃煤块,在莫言的短篇小说《铁孩》里,这个吃到了神乎其神程度的“铁孩”甚至异化成了嗜食各种钢铁的魔法孩子。
  但莫言仅仅是莫言而已,莫言毫无疑问不能被重复第二次。重复两遍的第二个莫言,大概只是一个无名小卒,一个轻如鸿毛的蚁民了。莫言身上没有任何榜样意义。莫言写小说能达到目前这个高度,想来想去,我觉得无迹可寻、毫无道理可言,只能说他前世积德、努力加拼命,而站到了现在的高度。尽管我在努力地研究他的人生经历,翻检他的作品的细枝末节,想从中发现一点蛛丝马迹,但我最终郁闷地发现,想破译莫言成长为莫言的秘密,似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务。
  莫言的才能大概不是后天学习来的,他是一个天生的小说家,他从小善于观察,敏于体味,他的语言能力生而敏健,他的叙事能力延续了悠久的文化传统,中国的章回小说和蒲松龄的谈鬼说神,对他的影响都非常深远,但是他又有广泛阅读国外优秀文学作品并从中汲取叙事经验的能力,从而融汇中外文学,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莫言在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次演讲中说过:饥饿和孤独是他的创作财富。可是,普天之下,整天饿得上气不接下气,饿得肚皮透明,里面的肠子看得见滚来滚去的人,有如恒河沙数,最后成为作家、尤其是成为像莫言这样优秀作家的人,却屈指可数。因此,研究莫言,如果要把他作为一个榜样来模仿,我认为毫无意义。莫言就是莫言,你只能走自己的路,不能痴心妄想成为第二个莫言,就如同你不应该痴心妄想成为第二个鲁迅一样。
  世界上没有两面完全相同的镜子。每一个读者都有自己想象中的莫言形象。你可以调动自己的全部人生经验,想象出一个属于你心目中比较合适的作家莫言形象。在这里,我也是调动自己的所有资源,通过深入阅读、反复对比研究,加上与莫言的长期交往,而得出了自己的莫言形象。
  而如果从写作的角度来说,只有符合逻辑的叙事,才是事实的真相,而所谓的客观,只是一种幻觉。
  二
  饥饿与孤独的童年
  莫言的文学共和国根植于他的故乡——山东高密东北乡,他的几乎所有作品,都以这里为故事背景
  莫言在自己的作品里,对山东高密东北乡有着神奇瑰丽的描述:无边无际的、血一样颜色的红高粱,浊水流淌墨水河,方圆几十里茂密的野草地,神奇古怪的作坊草鞋窨子,还有各种作物——如高粱、玉米、地瓜、棉花、麦子、向日葵等,各种动物——如狐狸、野狗、狗熊、乌鸦、麻雀、兔子、老鼠等;各种虫子——如蜜蜂、苍蝇、蚊子、蚂蟥、蝈蝈、金龟子等;各种鱼类——如鳝鱼、鲤鱼、黑鱼、鲇鱼、草鱼、鲫鱼等;各种水族——如泥鳅、乌龟、河鳖、螃蟹、河虾、青蛙、水蛇等……
  这些可以进入新人类食谱的动物和植物,都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饥饿的少年莫言和他的同伴们在村里村外,村头村尾游荡时发掘和拓展的。莫言在散文《忘不了吃》中,完整地谈到了自己少年时代的饥饿经验和寻找食物的过程:
  ……很多文章把三年困难时期写得一团漆黑,毫无乐趣,这是不对的。起码对孩子来说还有一些欢乐。对饥饿的人来说,所有的欢乐都与食物相关。那时候,孩子们都是觅食的精灵,我们像传说中的神农一样,尝遍了百草百虫,为扩充人类的食谱作出了贡献。那时候的孩子,都挺着一个大肚子,小腿细如柴棒,脑袋大得出奇。我是其中的一员。我们成群结队,村里村外地觅食。我们的村子外是望不到边的洼地。洼地里有数不清的水汪子,有成片的荒草。那里既是我们的食库,又是我们的乐园。我们在那里挖草根挖野菜,边挖边吃,边吃边唱,部分像牛羊,部分像歌手。我们是那个时代的牛羊歌手。我难忘草地里那种周身发亮的油蚂蚱,炒熟后呈赤红色,撒上几粒盐,味道美极了,营养好极了。那年头蚂蚱真多,是天赐的美食。村里的大人小孩都提着葫芦头,在草地里捉蚂蚱。我是捉蚂蚱的冠军,一上午能捉一葫芦。我有一个诀窍:开始捉蚂蚱前,先用青草的汁液把手染绿 ,就是这么简单。油蚂蚱被捉精了,你一伸手它就蹦。我猜它们很可能闻到人手上的味道,用草汁一涂,就把味道遮住了。它们的弹跳力那么好,一蹦就是几丈远。但我的用草汁染绿了的手伸出去它们不蹦。为了得到奶奶的奖赏,我的诀窍连爷爷也不告诉。奶奶那时就搞起了物质刺激,我捉得多,分给我吃的也就多。蚂蚱虽是好东西,但用来当饭吃也是不行的。现在我想起蚂蚱来还有点恶心。
  在莫言的作品里,近乎包罗万象地出现了上述的各种作物动物,他的作品最富有土地气息,他写到的那些景物无不栩栩如生而且生命力旺盛。这些事物生灭的背景,以及人和人之间复杂的关系,成为莫言小说中的重要脉络。这种性质相异、特点不一的风景,与先前那些循规蹈矩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品,如赵树理长篇小说《三里湾》、柳青长篇小说《创业史》、浩然长篇小说《艳阳天》等的描写方法,是彼此隔离、各不相容的。在那些作品中,不同风景拥有不同秩序不同等级,不能违背、不能冒犯,小麦和杂草等级分明,玉米和高粱各有不同的排列,就如同表面上平等的村庄中,行走着大权在揽的村支书、村长们的身影。
  莫言大胆地、野蛮地、无法无天地把所有这些原来被人们有意地区分为高低贵贱的事物通通都混放在了一起:把英雄和狗熊放在一起,把君子和小人放在一起,把香蕉和大便放在一起,把高尚和卑鄙放在一起,把美丽和丑陋放在一起,把馨香和恶臭放在一起,把男人和女人放在一起,把敌人和朋友放在一起……
  在莫言的世界里,一切都是混沌的、暧昧的、生机勃勃的,犹如无边湿地的自然生态,水草鸟兽自然生息,各种生灵和谐相处,任何人休想对他那方水土一分为二。
  莫言像低幼儿童一样,随手拿来旁边的积木,随性把它们组合在一起。他越写作越自由,条条框框、清规戒律,此时对他全都不起作用了。成年人谈论干净和肮脏,小孩子却不在乎这种区别。儿童视角反观出成人世界那些貌似庄严的道德伦理的荒谬感,这是莫言作品的最为重要的秘密之一。 他像齐天大圣孙悟空大闹天宫。在这时他绝对地自由,不遵守什么天上律令地下王法,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在玉皇大帝面前胡说八道,到十八层地狱里跟阎王爷讨价还价,跟三山五岳四海五湖妖魔鬼怪称兄道弟推杯换盏吆五喝六,在如来佛祖手指头下面撒尿留念。所有这些,都是孩子本真性情。
  这个时候的孙悟空最有趣。可惜他后来被象征着成人秩序世界的佛界最高代表如来佛用无边佛法压在五指山下,五百年只能餐风饮露吃喝铜汁铁水,把个上天入地的无边猴性磨灭个干干净净——一个孩子成长的历程也是如此。那时候看着春去秋来、寒来暑往、万物变换、沧海桑田的无法无天的齐天大圣变成了遵纪守法、循规蹈矩、左右牵擎、动辄得咎的孙悟空。他辅助十代转世灵童、唐朝大和尚、唠叨讨厌的唐僧去西天取经,为紧箍咒所困,变得平庸乏味,无法腾挪了。为管好“春游”队伍里这几个孩子——唐僧、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他不得不婆婆妈妈地维持秩序,山南地北到处告求,天堂地府低三下四,反反复复操碎了猴心。从前随便一棒下去就能打个屁滚尿流魂飞魄散的妖精鬼怪们,而今竟然也动不动都能跟从前的齐天大圣、现在的孙悟空使刀弄棒,斗个几十回合不分胜负。他的脑袋被各种清规戒律的象征——紧箍咒——勒索得头昏脑涨之后,失去了原来的坚毅和果敢,变得像长舌妇一样饶舌,时不时的还得跟太上老君、观世音菩萨等露出点讨好的表情。孙悟空的真性情已在五百年中消磨殆尽,又紧箍咒时时勒索之下,早已不复当年独斗十万天兵,冲破天罗地网的大智大勇机智潇洒。
  对孩童来说,清规戒律真不好玩,也缺乏创造力。莫言顿悟这道理后,立即就乘上时光飞船,从纷扰城市返回到乡村,从无聊中年回到谐趣童年,从绞尽脑汁地迎合陈腐写作教条回归到自觉地去表达爱与恨,从体验别人的生活回归到挖掘自己的生活。
  在莫言自己创造的“高密东北乡”里,他进入了写作的“自由王国”之中。
  莫言笔下的“高密东北乡”像《西游记》里那妖怪手中宝瓶,无论什么东西,只要答应一声就会被装进瓶里去。“宝瓶”的特点是外表看似小巧,里面大有乾坤。莫言有很多小说都是从“高密东北乡这条破麻袋里摸出来的”。 对此莫言沾沾自喜地说:“这条破麻袋,可真是好宝贝,狠狠一摸,摸出部长篇,轻轻一摸,摸出部中篇,伸进一个指头,拈出几个短篇。”
  以前没有去过山东“高密东北乡”、在翻开《中国地图册》查证之前,我一直误以为高密县是鲁西某个偏僻的小镇:默默无名,资源匮乏,地不杰人不灵。现在去过了高密、还可以在google地球上准确定位,看到了莫言出生的高密县河崖镇平安庄以及胶河北岸的大栏村,才发现,高密县是一个扼山东半岛之咽喉,虎踞在山东著名城市济南、淄博、潍坊、青岛中心线的通衢大邑。而莫言小说中的“高密东北乡”则地处高密、胶县、平度三县交界处,一马平川,一望无际。一个乡村孩子在这里长到十八岁,满怀着一腔热血,把目光投向了整整一个大世界。
  在地图上可以看到,高密北望莱州湾,南觑胶州湾;胶济铁路贯穿其间,高速公路四通八达;东临胶莱河太古河之流淌,西有峡山水库之高悬。土地肥沃,作物丰饶;江河密布,高粱丛生;百姓善良,人民彪悍;古往今来,神人不断,圣贤继出。无论按照什么风水学说,高密都是一个物宝天华,人杰地灵的泱泱大郡。用莫言那种天马行空的笔法,往大里想象,远古之圣人孔丘孔老夫子,也许就诞生在高密这里。我们还可以假设孔夫子曾在高密设坛招徒口吐圣言;无论达官贵人还是下里巴者,最低学费是略奉“束脩”即可登入师门,成为三千弟子中一员。然后,老孔登高望远,开讲仁义道德,流风所及,遍惠千古。由此可见,在高密这个丰沃的土地上,盛产莫言小说里写到的上官斗、司马大牙、司马库、余占鳌、余豆官等了不得的英雄好汉加土匪流氓,也是理所当然之事。如果莫言本人有幸出生在那个“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时代,说不定也是个占山为王、砍人脑袋如开瓜切菜的不凡人物,起码是个水浒吴用、明军刘伯温、“闯王”牛金星之类的大智囊。如这假设成立,在莫言长篇小说《丰乳肥臀》里,“我二姐”上官招弟用“猫腔”所深情演绎的那个雪夜出击、英勇炸毁日寇铁路大桥、从而威镇四方的铁血男儿司马库,就不是司马库了,就有可能是莫言了。
  每个人都是时代造就的,莫言成不了司马库,司马库也成不了莫言。在司马库的时代,人们就得为贼为寇打家劫舍占山为王;在莫言的时代,人们就得打字上网聊天约会,甚至可能是如网上流传的庸常生活那样,炒楼炒成房东,炒股成股东。
  莫言生不逢时,出生在公元1955年这个毫无特色的年份里。莫言生得晚,余生更晚,不知道这年发生过什么值得一说的大事要事小事。据此,我们可以略微“无耻”地拔高说,莫言出生基本可算得是“高密东北乡”这年份一件大事了。
  莫言出生的那年春天,新历2月17日、农历正月25日,高密河崖镇平安庄的村民刚过完年,正忙着各种串门、各种消遣。北方乡村的过年漫长而懒散,过了正月十五后,人们才逐渐收心,准备翻地、播种、春耕。他们对生孩子这种事情习以为常,毫无新奇感觉,也许他们觉得掉到土木灰里的莫言跟畜圈里的小崽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跟我们这个国家很多地方一样,村民们有着旺盛的生育能力,生个孩子就像生条驴——按照莫言的长篇小说《丰乳肥臀》里伟大的母亲上官鲁氏的男人“上官家”的看法,甚至还不如生条驴重要。
  在《丰乳肥臀》里,上官鲁氏,这个跟马尔克斯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里女族长乌苏拉一样性格倔强、生命力旺盛、意志坚定的妇女,在就要生下上官金童和上官玉女这对双胞胎的关键时刻,全家人都跑去关心同时生育的那条母驴了——对于驴子的生育记忆,莫言可能感同身受。他在长篇小说《生死疲劳》里让那位被冤杀的开明乡绅、善良地主西门闹被阎王爷哄骗着、被小鬼偷摸着去投胎,第一次转世就是变成一匹驴子。小说中蓝脸等人伺候驴子生产的景象,在写于此书十一年前的长篇小说《丰乳肥臀》里,更早地出现。
  根据莫言的回忆,他的亲生母亲的一生也是这样的多灾多难、顽强质朴:一次为了抢收谷场上的粮食,她把莫言之前的一对双胞胎生在了打谷场上。
  在一篇文章里,莫言较为详细地描述过他母亲的形象。莫言母亲是一个身材矮小、身体瘦弱、一生疾病缠身的普通乡下女人。她四岁时母亲就死了,由“像钢铁一样坚强的” 姑母养大。她从四岁开始缠脚,缠了十年,十六岁时嫁给了当时十五岁的莫言父亲——“从此开始了长达六十多年的艰难生活” 。她生过许多孩子,活下来的只有四个。莫言曾经写过这样的话:“我想困扰我母亲一生的第一是生育,第二是饥饿,第三是病痛,当然,还有她们那个年龄的人都经历过的连绵的战争灾难和狂热的政治迫害。”
  莫言在多个场合下谈到过自己的母亲,在散文如《吃的耻辱》等里写到自己的母亲,在2012年12月7日诺贝尔文学奖演讲中,莫言一开始就讲到了自己的母亲:
  我母亲生于1922年,卒于1994年。她的骨灰,埋葬在村庄东边的桃园里。去年,一条铁路要从那儿穿过,我们不得不将她的坟墓迁移到距离村子更远的地方。掘开坟墓后,我们看到,棺木已经腐朽,母亲的骨殖,已经与泥土混为一体。我们只好象征性地挖起一些泥土,移到新的墓穴里。也就是从那一时刻起,我感到,我的母亲是大地的一部分,我站在大地上的诉说,就是对母亲的诉说。
  莫言是他母亲最小的孩子。这位苦难的母亲一生中曾生育过八个孩子,但在动荡时局、生活艰辛中,只有莫言的大哥、二哥、大姐和他自己活下来。作为家中最小的孩子,莫言和大哥年龄相差很大,他大哥管谟贤考上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时,他才上大栏小学念书。在他幼小时所遇到的各种事件、灾难中,都是瘦弱的母亲在保护他:
  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傍晚的时候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
  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拣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拣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煽了她一个耳光,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拣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我终生难忘。多年之后,当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了我,平静的对我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我记得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难得的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正当我们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我们家门口,我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我气急败坏的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一人一小碗,连半饱都吃不了!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母亲训斥了我,然后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了老人碗里。……
  我十几岁时,母亲患了严重的肺病,饥饿、病痛、劳累,使我们这个家庭陷入了困境,看不到光明和希望。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不祥之兆,以为母亲随时都会自己寻短见。每当我劳动归来,一进大门就高喊母亲,听到她的回应,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如果一时听不到她的回应,我就心惊胆战,跑到厨房和磨坊里寻找。有一次找遍了所有的房间也没有见到母亲的身影,我便坐在了院子里大哭。这时母亲背着一捆柴草从外面走进来。她对我的哭很不满,但我又不能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看到我的心思,她说:“孩子你放心,尽管我活着没有一点乐趣,但只要阎王爷不叫我,我是不会去的。”
  莫言出生之后,因为他的饥饿感,因为他的惊人食量,母亲没少为他操心,也常常因为他而遭受各种误解和委屈。也许正是对于母亲的这种深切的认识和同感,使得莫言跟他的“高密东北乡”产生了密不可分的情感联系。在莫言的小说中,直接写到“母亲”的,以野心巨大、篇幅浩瀚的长篇小说《丰乳肥臀》为最。长达五十万字的《丰乳肥臀》,充分地体现出了莫言的浩阔视野和丰富复杂的情感综合能力,那里面对于母亲的深情叙述,充满了真正的刚性格调。莫言的母亲去世后,有一天他在北京西单的某个地铁口,看见一位母亲坐在边上奶孩子,奶头上淌着乳汁,夕阳打在她们身上,深深地击中了莫言的心。他说,那时他的眼泪就出来了。一个苦难母亲的形象,在他的心中突然放大,他被这个母亲的形象所打动、所催促,奋笔直书,仅仅用了几个月,就把这部五十多万字的长篇巨作写了出来。故乡的人与物,如发洪水的胶河般汹涌冲过,那些马头般的波浪,在他的记忆中翻滚。
  一名作家无法斩断自己和故乡的天然联系。肉体的脐带割断了,精神的潜溪却汩汩流淌。甚至可以说,有什么地方就会诞生什么作家。也许这种事情不是绝对的,却是普遍的。什么鸟儿唱什么歌,什么花儿结什么果。
  不是碰巧,而是必然地,出生在1955年春天的莫言,正好插翅难飞地在人的一生中记忆力最敏锐的少年时代,深刻地体会到了灾荒年代给自己和村民们带来的深切痛苦。饥饿的感受给莫言带来的体验和记忆,是难以磨灭的。饥饿未必会把所有人都造就成作家,但是饥饿总是让人对于饥饿本身记忆深刻。莫言在自己的文章里,反复地提到“饥饿”这个词,这种难以忘怀的饥饿感受,是他后来从小说这个精神的后花园里某条交叉的小径中重返高密东北乡的动因之一。在那个年代,童年时代和少年时代的莫言,基本人物形象是:脑袋大,身子小;肚皮透明,皮包骨头。高密东北乡平安庄的小孩,都像他一样生有一张不知疲倦的、勇于探索的嘴巴和一个无底洞般的巨胃。
  ……
展开
目录
在讲故事的背后(代序) 陈思和
沸腾的魔幻乡土(自序)
第一章 文学国王的炼成——从饥饿少年到诺奖作家
一、文坛的异类
二、饥饿的童年
三、苦闷的青春
四、逃离与回归
五、漫漫文学路
六、丰盛与辉煌
第二章 舌尖上的共和国——从“吃与喝”到人性深处
一、舌尖上的权力
二、舌尖上的少年
三、吃的异化
四、吃的追逐
五、城乡剪刀差
六、从舌尖到笔尖
七、暴饮暴食
第三章 草根的国土——历史与文明腹地的秘密
一、被遗忘的农民世界
二、诗意乡土和新旧农民
三、生命力批判
四、英雄与反英雄
五、被颠覆的乡村乌托邦
七、走向宽恕
第四章 野性的风景——从曹雪芹到莫言的文学微生态
一、不一样的风景
二、陌生化的世界
三、文学风景的变迁
四、光明与黑暗的乡村
五、重返诗意乡土
第五章 文学王国的胜迹——莫言作品名篇名段赏析
一、 短篇小说《大风》赏析
二、 短篇小说《白狗秋千架》(选)赏析
三、 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选)赏析
四、 长篇小说《天堂蒜薹之歌》(选)赏析
五、 长篇小说《丰乳肥臀》(选)赏析
六、 长篇小说《生死疲劳》(选)赏析
七、 散文《上官团长的马》赏析
八、 散文《会唱歌的墙》(选)赏析
附录一 诺贝尔文学奖2012年授奖词
附录二 莫言年表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