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平之风:道元的生涯》:
“还有呢,明白吗?向别人请教的时候,要这样问:‘对于某物,我是这样想的,您认为怎么样?’如果不这样问,被问的人就不知道要回答什么,要怎样回答才好,于是就穷于应答了。明白吗?比如说,‘对于悟,我是这样想的,您认为如何?’这样去问的话,对方就会想:‘啊,这人对于悟已经明白到这种程度了呀!那么……’这样对方就能够回答得上来。你明白了吗?”
听着这些话,道元说出了自己的决定。
“承蒙您的教导!真的非常感谢!今日的话让道元如梦初醒,过去的迷惑仿佛都一口气飞走了。如果您允许的话,请让我跟在您身边学习。然后什么时候和老师您一样,渡海入宋,学习禅宗。”
荣西自己和道元一样,同样是十三岁时出家,同样是在比叡山延历寺学习。因此,他很理解道元与之搏斗的疑问,还有那种学习新禅宗的愿望。如果是这样,想要渡海入宋、正式学习正宗佛教的这种心情也是理所当然的。“这位聪明的年轻人,能够举一反三呀!”荣西这样想着。
“道元,我很理解你追求佛道的真诚之心。但是,我已经老了,正如你所见,身体也不好。不过,如果你真想学习的话,我把我的弟子明全介绍给你,你跟着他学就可以了。”
荣西说着这话,由侍僧支撑着两臂走下曲录,拄着拐杖慢慢走出两三步。然后,他突然停步,转过身来:
“明全……应该也是想入宋的。你们俩好好商量吧……”
用尽全力似地说完,荣西拖着老态龙钟的身影消失了。
拐杖点地的声音渐行渐远,最终消失了。
在问答之时道元一直跪着,荣西的身影消失之后,他还保持着这个姿势。他向空座恭恭敬敬行了礼,然后在侍僧的催促下离开了房间。
跟随侍僧走向侍者宿舍的时候,道元回想起刚才荣西讲过的话。
——这是一位怎样豁达的人物啊!和以前拜见过的那些名僧完全不一样。都那么大年纪了,还有那样的气质,自信满满,悠然自得,这些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这就是所谓的禅风吗?
禅者那由内而外散发出的独特气质让道元为之折服。
“荣西大人刚才所说的明全大人称为佛树房,是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不过现在他到关东去了,所以见不到。您稍微休息一下,然后到修行僧集体生活的众寮舍去看看怎么样?”
尚未从兴奋中醒过来的道元沉默不语,接客僧建议他到寮舍去参观一下。
没能见到明全有点遗憾。道元在侍者寮舍休息了一会儿,心情平复下来,朝众僧生活的众寮舍走去。一进门,入口旁边挂着一大块告示牌,上面写着“本寮舍乃公用道场”,旁边逐条列出禅林的各项严格规矩。
道元在这里亲眼目睹了众多行脚僧学习的样子,和比叡山的生活相比,一切都是那么简单朴素,流动着充满活力的空气。道元被这一切吸引住了。
建仁寺里虽说兼修禅学,却严格遵守宋朝禅林规矩的《禅苑清规》,修行生活为白天和晚上各两次坐禅以及早晨、中午两次用膳。
一天的生活是从早晨摸黑起床坐禅开始,接着读经、研究学问,然后做杂务,生活有条不紊地进行。
每当大太鼓在堂内响起时,僧人们就一起集合或解散。除草、扫除、整理庭院、打水等等,全都不分上下,上至役僧、下至小沙弥,都默默地做着同样的工作。
建仁寺很重视住持在法堂进行的说法和坐禅,却对在佛殿进行宗教性的祈祷等事多少有些抑制。早晨喝过粥后念《大悲咒》,中午吃过饭后念《法华经》,傍晚念《楞严咒》。也就是说,三次念经都是以陀罗尼为中心的严格修行。
对道元来说,所见所闻都那么新鲜,那么让人感动。来到这里,他第一次见到现实中存在着自主发挥功用的佛教。接下来在建仁寺度过的几天里,他感到自己找到了很多一直以来求之未得的东西。
道元对充斥着难以理解的知识、但只会进行加持祈祷的天台教义以及被迫全面放弃自己的法然等人的念佛宗教义都不满意。
……
展开
——国际(日中)禅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 熊杰
国际(日中)禅文化交流协会干事长 [日]铃本海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