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春雪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29071790
  • 作      者:
    三岛由纪夫[著]
  • 出 版 社 :
    重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三岛由纪夫,日本小说家,剧作家,记者,电影制作人,电影演员,是日本战后文学大师之一,不仅在日本文坛拥有很高声誉,在西方世界也获得了崇高的评价,甚至有人称他为“日本的海明威”,他也是著作被翻译成英文等外国语版最为多的当代作家。美国的日本文学研究权威唐纳德.金认为三岛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天才作家”。

 

译者简介:

文洁若,著名翻译家,1927年生于北京,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先后翻译了多部长篇、中篇、短篇小说,共计800余万字,是中国个人翻译日文作品字数为多多的翻译家。井上靖、川端康成、水上勉、三岛由纪夫等的作品都是经她的翻译介绍给中国读者的。2000年8月,她荣获日本外务大臣表彰奖;2002年11月,日本政府授予其勋四等瑞宝章。2012年12月6日,中国翻译协会授予其“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荣誉称号。


展开
内容介绍

《春雪》是三岛由纪夫的经典作品,描述了一对恋人绵长而易逝的爱情悲剧。


松枝清显清显从小养尊处优,长成了一个既任性自私又优柔寡断的人,他明知与自己青梅竹马的聪子对他一往情深,却不屑于承认自己爱她。待到聪子迫不得已和亲王正式订婚后,他才领略到失去的滋味,于是和聪子频频幽会、偷尝禁果,由此导致聪子最终出家为尼。清显想请求原谅,欲见最后一面而不能,在淡淡春雪飞舞之际,年仅二十岁的清显留下了“在瀑布下再会”的遗言……


《春雪》是《丰饶之海》系列的第一部。《丰饶之海》是一部“大河小说”,即多卷本连续性并带有历史意味的长篇巨著。为此,三岛由纪夫曾自述:“我正计划在明年写一部长篇小说,可是,没有形成时代核心的哲学,如何写成一部长篇呢?我为此遍索枯肠,尽管现成的题材多得不胜枚举。”丰饶之海,是“月之海”的意思,存在于月球上的巨大坑洞,虽名为“丰饶”,其实是匮乏。《丰饶之海》分四部曲——《春雪》《奔马》《晓寺》《天人五衰》。《丰饶之海》将三岛的浪漫、唯美与古典主义发挥到了尽美之境,为三岛的文学生涯画上了句号。


展开
精彩书评

三岛与普鲁斯特、乔伊斯、托马斯·曼齐名,是20世纪四大代表作家之一。

——日本著名比较文学研究家千叶宣一

 

《春雪》这部小说使得三岛的写作技巧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至高领域……曾写过很多体现日本男人残酷的武的理想的他,现在却把与生俱来的抒情风格尽情地喷涌出来。
 ——美国日本文学研究家 唐纳德·金

 

我多么希望时间在跳跃,个别的时间形成个别的故事,整体形成一个巨大的圆环……我一直想写一部“解释世界的小说”,尝试把王朝文学与现代文学的传统结合……以前写了《潮骚》,现在又写下《春雪》。

——三岛由纪夫


展开
精彩书摘

在学校谈到日俄战争的话题,松枝清显便问自己最亲密的朋友本多繁邦,是否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情形。然而,繁邦的记忆也已经模糊,说脑海里只影影绰绰地留着到门外去观看提灯游行的印象。清显觉得,战争结束那年,二人都已十一岁,按说应该有个比较鲜明的记忆。同学们谈论起那时的情景来,尽管都是那么洋洋得意,其实也不过鹦鹉学舌,现趸现卖,用大人的话来装点个人虚无缥缈的记忆而已。

在松枝家族中,清显的两个叔父都是那时战死的。因此,奶奶至今还以两个儿子的名义领取遗族抚恤金,只是一直供在神龛上,没有使用。

也许正是出于这种原因,家里保存着的日俄战争相册中,有那么一张给清显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那张照片的标题是:《追悼得利寺一带的战死者》,摄于明治三十七年六月二十六日。

这张暗褐色的照片,同其他形形色色的战争照片比起来,格调大不一样,构图酷似绘画,数千名士兵活像是画中人物,安排十分得体,一块高耸在中央部位的白木墓碑,形成整个画面的重心。

远景是一座座平缓的山峦,弥漫着一片烟霭。左手山麓连着野地,从低到高徐缓地扩展开去,左手的远景同矮小的疏林一起消逝在黄尘弥漫的地平线上。再往右看,展现在眼前的是一条缓缓向右侧升起的林带,中间望得见浑黄的天空。

前景中耸立着六棵高树,各自保持着均衡的间隔,看来给人一种和谐的感觉。树的种类虽然看不清楚,却都是直溜溜的,梢头的群叶随风摇曳,呈现着一股悲壮的气氛。

原野扩展开去,尽头闪映着微弱的光,眼前是一片匍匐在地的荒草。

看上去,画面正中那白色木碑和白布翩翻的祭坛,以及上面的鲜花,都显得那么渺小。

此外,就都是士兵了,大概足有几千人。近景中的士兵都背着身子,头戴垂着白布的军帽,肩挎武装带,并未排成整齐的队列,一团一簇地垂着头。仅仅有左边角上的几个士兵,仿佛是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中的人物,把阴沉的面孔向着这边。再看,左侧近景中,无数士兵画了个巨大的半圆形,一直拥到原野的尽头。当然,人数众多无法识别每个人的模样,只是聚集在疏林中,远远地伸展开去而已。

无论是近景还是远景的士兵,仿佛都被一种奇异而阴郁的微光映照着,绑腿或长筒靴闪现着轮廓,低垂着的颈项和双肩也线条历历。这些景象,使得整个画面弥漫着难以言状的沉痛气氛。

所有这一切,都说明人们把一颗颗波浪般激荡的心献给了中央的小小白色祭坛、鲜花和墓碑。这个占满整个原野的巨大集团,宛若怀着莫大的哀思,徐缓地朝着中央部位聚缩,不啻是一个沉甸甸的巨大铁环……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