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联盟构建的理论与实践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3044011
  • 作      者:
    韩秀成,袁有楼主编
  • 出 版 社 :
    知识产权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通过对专利联盟形成的合理性基础及运行机制的分析,借鉴国外的经验并结合国情,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联盟发展的困境,从不同产业联盟运行机制入手寻找出路,从理论、制度、模式、运行等角度论证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联盟的构建与运作模式。

展开
作者简介

主编 韩秀成 袁有楼   执行主编 周莳文

      韩秀成,男,现任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巨峰镇大岭村人。1961年5月生。1984年7月,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同年调入中国专利局法律政策部工作,历任专利局办公室宣传处副处长、政研处副处长。1997年5月,任专利局办公室政研处处长。1998年10月任现职。主要著作有《专利基础》《企业专利知识普及教程》《知己知彼打赢知识产权之战》等。在《人民日报》《科技日报》《中国知识产权报》等20多家报刊杂志上发表一系列文章。多年来,负责或参与起草国务院有关领导、局领导讲话、报告,参与了一些局里重要政策性文件的起草工作。

      袁有楼,男,广东省知识产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分管规划发展处、产业促进处、省知识产权研究与发展中心(省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

      周莳文,女,法学硕士、农业经济管理博士研究生,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广东省知识产权研究会理事、广州仲裁委员会仲裁员、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生命伦理委员会委员,美国太平洋大学访问教授。曾主持教育部、国务院侨办、国家知识产权局、广州市政府法制办、广东省知识产权局等多项省部级课题;发表的学术论文主要有《构建我国基因专利池的设想》《基因专利与第二代生物燃料开发》《转基因植物的法律保护与利益平衡》《我国企业的知识产权国际战略——以美国对华“337调查”为中心的分析》《论知识产权权利冲突处理原则的司法适用》《论网络空间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的挑战与完善》《基因技术专利保护问题研究》《英美陪审制度的功能比较与借鉴》等2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首先从专利联盟的起源和演进,梳理了专利联盟的类型特征,通过对美日两国产业技术联盟合作模式与运作机制的分析,得出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的实质是主导设计的竞争。最后,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联盟发展的困境,通过专利联盟的运行机制,即动力机制、契约机制、管理机制、信任机制、监督机制、知识产权开发机制等的协调与运作,从理论到实证的分析,安排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联盟的运行机制。

展开
目录

第一章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二、案例介绍与数据收集

(一)通信领域市场争夺战

(二)联盟与垄断

(三)家电产业的数据与实例

三、问题的提出

(一)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核心技术缺失

(二)知识产权争端日益激烈

(三)专利联盟组建的基础薄弱

四、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专利联盟概述

一、专利联盟的概念及其特征

(一) 专利联盟的概念

(二)专利联盟的类型

(三)专利联盟的特征

二、专利联盟研究述评

三、专利联盟的发展及现状

(一)专利联盟在国外的起源和演进

(二)专利联盟在我国台湾地区的发展

(三)专利联盟在国内的发展现状

四、本章小结

第三章专利联盟形成的合理性

一、专利联盟运营的经济效益

(一)成本效益

(二)竞争效应

(三)价值效益

二、专利联盟与技术标准的关系

(一)技术标准基本理论

(二)专利联盟与行业标准的关联性

(三)专利联盟与技术标准的结合

三、专利联盟的法律规制

(一)专利联盟限制竞争效应的分析

(二)专利联盟与反垄断法的关系

(三)专利联盟与美国反垄断规制

(四)我国的专利联盟与反垄断规制

四、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专利联盟的发展

五、本章小结

第四章专利联盟的应用与产业发展

一、专利联盟的模式与类型分析

(一)专利联盟模式选择因素

(二)专利联盟模式的选择条件

(三)专利联盟的组织管理模式

二、专利联盟运行机制的演化

(一)专利联盟的发展阶段及其特征

(二)专利联盟的初创阶段

(三)专利联盟的扩张阶段

(四)专利联盟的升级阶段

三、专利联盟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市场博弈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兴起

(二)联盟合作博弈分析

(三)专利联盟不同合作模式下的创新收益分析

四、专利联盟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一)国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二)国外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联盟发展模式与机制的比较

五、本章小结

第五章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联盟运行机制的安排

一、专利联盟的动力机制

(一)专利联盟动力机制的运行

(二)动力机制与技术标准

二、专利联盟的契约机制

(一)选择机制

(二)信任机制

(三)许可利用机制

三、资源共享机制

四、协同创新机制

五、知识产权开发机制

(一)内部开发机制

(二)外部开发机制

六、管理机制

七、利益机制

八、监督保护机制

(一)制度保障机制

(二)契约保障机制

九、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联盟的运行

十、本章小结

第六章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联盟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一、专利联盟运营存在的利益分配问题

(一)专利联盟与生产者及消费者间的利益均衡

(二)专利联盟中的信息不对称

(三)专利联盟许可交易过程中的困境

(四)专利联盟与被许可人之间的竞争困境

二、专利技术的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利益冲突

(一)专利权保护制度的正当性

(二)专利联盟的竞争效应分析

(三)联盟专利保护对产业市场竞争的博弈

三、专利联盟的垄断与反垄断

(一)专利联盟法律冲突的理论困境

(二)专利联盟垄断与反垄断的现实困境

四、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联盟管理制度的设计

(一)开放选择制度

(二)沟通信任制度

(三)互动学习制度

(四)利益分配制度

(五)控制监督制度

五、本章小结

第七章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联盟的构建与完善——以广东省为例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联盟机制的选择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的选择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许可机制的选择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联盟的资源共享机制

(四)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联盟的人才培养机制

(五)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联盟的知识产权开发机制

(六)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联盟利益机制

(七)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联盟监督保护机制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运营模式选择

(一)同一或同类产业的协同创新合作模式

(二)不同行业的差异化“因地制宜”模式

(三)技术集合专利池模式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联盟与产业集群

四、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联盟中的技术标准

(一)专利化技术标准的竞争优势

(二)专利联盟标准化的发展趋势

(三)专利联盟与技术标准的有机结合

五、本章小结

第八章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联盟的发展与展望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联盟的发展规划

(一)从制度层面做好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联盟的顶层设计和规划

(二)加强基础理论研究

(三)完善相关立法和司法解释

二、政府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联盟发展的建议

(一)出台与专利联盟有关的税收优惠政策

(二)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

(三)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与培养

(四)树立典型和示范

(五)大力发展知识产权高端服务业

(六)引导企业技术研发和加大创新扶持力度

(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专利联盟发展保驾护航

(八)全国一盘棋,合理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联盟

三、推动企业建设和运营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联盟

(一)引导企业重视专利联盟

(二)从行业协会入手加强对企业的培训

(三)激发联盟的内在激励机制

(四)推动专利与标准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