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欧洲工业的未来:欧洲制造2030:a concept for manufacturing for 2030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11542728
  • 作      者:
    (德)恩格尔贝特·韦斯特坎博尔(Engelbert Westkamper)著
  • 出 版 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编辑推荐

  十年前,欧洲科技平台“制造未来”制定了“欧洲愿景2020”制造业路线图。今天,面对着不断萎缩的制造业和日益减少的行业附加值,“欧洲制造2030”计划与未来研究协会的欧洲工厂的"地平线2020”框架项目紧密结合,致力于在制造业基础领域中发展和运用相关技术和资源克服现有的资源瓶颈和再工业化率壁垒,为新工业革命下的欧洲再工业化而努力。本书是对“欧洲制造2030”的详细梳理,涉及让制造业回归人居环境、提高工厂效率、重构制造业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倡导以人为导向的制造生产等前沿内容。

展开
作者简介

   恩格尔贝特.韦斯特坎博尔(Engelbert Westkamper)

   1946年出生于德国,拥有多个博士头衔,曾在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学习机械工程,并获得博士学位。

   1977-1987年,他在航空工业和电子工业等领先企业工作,主要负责制造技术。

   1988-1995年,他被任命为德国布伦瑞克工业大学机床和制造技术研究所教授,并担任研究所主任。

   1995-2001年,他出任斯图加特大学工业制造与管理研究所所长,是弗劳恩霍夫生产技术和自动化研究所的执行董事。他是斯图加特先进制造工程研究生院的创始人之一,并担任首席执行官(CEO)。曾经多次受到德国、乌克兰和罗马尼亚等大学的表彰,是国际生产工程科学院(CIRP)和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ACATECH)理事。他不仅是欧盟技术平台制造未来的主要研究者之一,也是该平台高级小组成员。

展开
内容介绍

  制造2030延续了未来制造业的愿景,通过考虑影响所有制造因素发展的大趋势和挑战,对为了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去工业化提出反对。这本书是从欧洲的角度对经济、生态和社会方面的一个巨大贡献。十年前,欧洲科技平台“制造未来”开发了“愿景2020”制造业路线图。今天,面对着不断萎缩的制造业和日益减少的行业附加值,“制造2030”计划于EFFRA的“地平线2020”框架项目紧密结合,致力于在基础领域中发展和运用相关技术和资源客服现有资源和再工业化效率的壁垒,为新工业革命下的欧洲再工业化而努力。本书是对“制造2030”的详细梳理,涉及让制造业回归人居环境、工厂效率、制造业与环境的关系以及以人为导向的制造等前沿内容。

展开
精彩书评


  新工业革命正在孕育兴起,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并加速与各领域技术深度融合,这引发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刻变革。伴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突破和发展,柔性制造、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工业互联网、3D打印、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全生命周期管理等,都对传统制造业的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模式产生了颠覆性、革命性的影响,并将重塑全球制造业的格局。
  就产品而言,随着信息技术在制造业领域的广泛渗透,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数字化技术等嵌入到传统产品的设计中,使产品逐步成为互联网化的智能终端。例如,汽车将不仅仅是嵌入了电子产品的交通工具,在未来它会成为网络产品,即大型可移动的智能终端,具有全新的人机交互方式,通过互联网终端把汽车改造成为一个包含软硬件、内容和服务的体验工具。
  就生产而言,工厂的集中生产将向网络协同生产转变。信息技术使不同环节的企业能够实现信息共享,并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现和动态调整合作对象,整合企业间的优势资源,在研发、制造、物流、服务等各产业链环节中实现全球分散化生产。这也使得传统信息技术企业有了更多地机会参与到制造业创新当中,开始向跨界融合企业转变。企业生产从传统的以产品制造为核心转向以提供具有丰富内涵的产品和服务为主,直至为顾客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互联网企业与制造企业、生产企业与服务企业之间的边界日益模糊。
  为此,工业4.0在德国被认为是第四次工业革命,主要是指在智能工厂利用智能设备将智能物料生产成为智能产品,整个过程通过网络协同,提高了生产效率,缩短了生产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满足了个性化定制的需求。
  2015年5月,我国政府也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以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构建了新工业革命背景下的产业生态体系和新型制造模式。可以说,新工业革命是中国发展的机遇,将重塑我国产业链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际分工格局。如果能够很好地把握机遇,借助互联网和全球化的翅膀,就能够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新一轮的腾飞。
  那么,如何把握新工业革命的历史机遇?《欧洲工业的未来:欧洲制造2030》一书给了我们许多参考和启发。该书将制造业的全球化、网络化、绿色化和智能化作为未来制造业的四大主题,并围绕四大主题,提出了商业模式、产品与工艺创新以及工程科技知识管理等三大行动计划,描述了颠覆性技术对产业的影响,总结了欧洲制造业的发展瓶颈和发展策略,展望了欧洲未来制造业的前景,既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又有独到而深刻的见解。
  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国依靠改革开放,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制造业大国。现在我们面临两条发展路径:其中一条道路是通向中等发达国家,另一条道路则是成为科技和产业强国。新工业革命无疑将对中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引领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新工业革命是一个全球性大趋势,不仅影响产品和工艺技术、也影响劳动力、管理和资源,导致制造业几乎所有领域都发生了全球性的结构改变。打破传统思维,才能搭乘新工业革命的列车,拒绝变化,则无疑会被历史抛弃。
                                                                      王喜文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智能制造研究所所长

    


   目前,全球制造业正处于新概念频出的创新变革时期,除了国内读者耳熟能详的工业4.0、工业互联网以及智能制造等概念,在单一市场规模等同于中国的欧盟,也有一个国内人士不太熟悉的概念——制造未来,这是面向整个欧盟的未来工业的概念。
  很多行业人士不了解的一点是,在德国正式提出工业4.0概念之前,欧盟曾经早在2003年就提出了制造未来的概念,并在2010年左右形成了未来工厂计划,其后在未来工厂计划的基础上,还形成了针对中小企业的I4MS(ICT Innovation for Manufacturing SMEs),这些计划基本上代表了欧盟的区域制造业的创新战略。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欧洲工业的未来:欧洲制造2030》一书,对制造未来产生的背景进行了介绍。读者可以从书中发现,欧盟成员国在2000年之后逐步面临经济上的挑战,主要体现为GDP增长乏力和制造业就业人口下降,这使得欧盟的政治家们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亟需从政策上加以调整,因此,制造未来的概念应运而生了。
  该书除了介绍制造未来这一概念产生的经济背景外,还详细介绍了制造2030计划。制造2030计划是欧盟地平线2020(Horizon 2020)产生之后才推出的,其目的是想在完成以研发为核心的地平线2020之后,在工业领域深入应用这些研究成果,形成经济上的价值,相关内容在书中都有较为详细的介绍。
  在该书中,除了对欧盟一些政策的产生背景和计划进行了介绍以外,更值得读者关注的是欧洲的工业哲学,这也是工业4.0研究院旗下工业4.0创新平台所关注的内容。毫无疑问,由于各个国家的工业种类不同,其工业发展的历史也不尽相同,导致了各国在对于未来工业进行思考的时候,提出的概念也不尽相同。
  德国提出工业4.0,充分体现了德国以装备服务为主的特点,其主要工业哲学思想是高度集成,工业4.0体系中的三大集成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欧盟包含了德国、法国等制造强国,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国家,他们对未来工业的思考主要集中在ICT(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的融合及变革,也就是制造未来这一概念,因此他们体现的是融合的工业哲学。
  对于美国来讲,国家制造业创新战略是先进制造业,提出了工业互联网等概念,这既体现了国家意志上的技术绝对领先的思想,又充分发挥了美国私营企业开放式创新的能力,这一点在互联网领域已经得到验证,尤其是通用电气公司期望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再次取得领先地位。因此,美国遵循的主要工业哲学是开放式创新。
  与德国国土面积差不多的日本,其经济形态也是国际化和外向型的。2015年,日本提出了新机器人革命的概念,其中结合了工业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他们期望能够巩固日本在机器人领域的领先地位。由于日本国内人口老龄化程度非常高,所以他们期望能够在各种场景中使用机器人来提供服务或实现无人工厂。工业4.0研究院认为,日本的工业哲学思想主要是高度自动化,中国制造在过去的三十多年,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如果把中国制造放到未来全球制造创新的大背景下,审视中国制造企业的转型升级,就会发现我们更加需要对全球制造创新的先进理念和方法进行观察学习,《欧洲工业的未来:欧洲制造2030》为读者提供了了解欧盟制造未来的愿景和实践的机会,值得行业人士了解和探讨。
                                                                    

                                                                                    胡 权  工业4.0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经济学家



   谈到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制造业回归时,我们都会好奇为什么要回归?以什么样的方式回归?难道是将现行模式的工厂搬回本土吗?《欧洲工业的未来:欧洲制造2030》一书以清晰的思路为大家展现了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之路。
  纵观人类工业文明史,在不同阶段,发达国家借助其优势构建出不同的全球化范式。
  全球化分工范式1.0  工业革命之后,英国利用技术与装备上的优势,构建了全球化的版本,即本国制造、全球销售。这种模式在收获财富的同时,也承受着本国能源和材料的严重消耗,并由此带来了大规模的环境污染,这种模式产生了很强的负面效应。当财富累计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去工业化的浪潮,形成低技术产业向全球转移的模式,即全球化分工范式2.0。
  全球化分工范式2.0发达国家凭借专利和资本优势,利用美国的技术、欧洲的装备,发展中国家的能源、材料及廉价劳动力,将低技术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几十年来,这种模式对环境、能源、材料的破坏已经达到无以复加。因此,既能够确保生态平衡,同时又满足产业发展的全球化分工范式3.0时代到来了。
  全球化分工范式3.0随着低技术产业在发展中国家落户,欧洲等发达国家都在思考如何通过新一代的生产方式,即清洁的技术与能源、低能耗的材料生产等,将生产与销售的中心重新回归到发达国家。也就是《欧洲工业的未来:欧洲制造2030》一书中所说的,“未来工厂将在市场中心进行生产,在数字世界进行合作。企业必然要集中于价值创造过程,缩短工艺链,降低原材料、时间和成本等方面的浪费,企业要把力量集中在创造价值的工艺技术上,这就要求减少浪费和排放,并且辅以相应的技术,以较高的生产效率循环利用所有原料。”
  如何构建全球化分工范式3.0,怎样实现欧洲工业的回归欧洲工业的回归之路漫长且艰辛,那么回归究竟有哪些必要意义,重要方法呢?回归的过程需要哪些技术支撑和基础设施的配套呢?首先是构建竞争力。这就需要树立新理念,建立新格局,构建未来的新生态以及新的工业基础,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本轮经济体系的构建是建立在对未来的共同认知上的。考虑的因素除自身的需要之外,还要满足社会和自然的共生共荣以及可持续发展。在这种共同的愿景下,建立相应的框架,寻找适应这个时代所需要的技术,构建能够持续发展的全球分工范式。
   其次是保持可持续发展,构建共同的基础设施以及相应的文化体系。
  从产品竞争,到品牌、产业链的竞争,再到平台的竞争,产业生态的竞争还在持续。从现在开始就要思考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的平衡,要有两手抓的战略。过去是一边发展、一边治理的模式,而现在从一开始就要考虑到生态的平衡发展,建立持久的人才培训体系以及各种商业模式。协调自身的小生态与社会发展的大生态。由于生产力和各种基础设施的提升使我们能够获得更多清洁的能源,如果采用更加科学的生产方式,就可以用更少的资源和劳动力满足更多人生存的基本需求。
  通过对欧洲制造业回归的意图、方式、方法的学习,我们除感叹其系统性之外,更应该思考对我国未来工业的影响,将其先进的理念与方法贯彻到发展当中。
  正如现在火爆的欧洲杯足球赛,不同的场次可能采取不同的打法。同样在世界的产业竞争中,上一场竞争是人口红利,下一场竞争可能就是创新红利。上一轮竞争只要是能够获胜就可以了,而现在则需要在获胜的同时还要考虑环境和生态的建设和发展。时下我国正在慢慢失去人口红利的利器,因此,我们更需要找到有利的生产方式。
  生态,生态,还是生态!先行者在探索新的产业模式,后续者在跟随的同时,更要创造出具有特色的产业模式。通过了解欧洲制造业回归的特点、方式、方法等,知晓欧洲经济体转型升级的意图与模式,对于时下的中国更有启迪意义。
  纵观人类历史,每一次范式的变革都会带来整个工业体系的重构,甚至是全球领导国家的易主。首次工业革命成就了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了美国。如果我们能把握全球工业范式的变化,抓住历史机遇,就有望成为下一代工业体系的领导国家之一。
  还有就是吸取国际经验,探索中国模式。
  欧洲人为自己的未来勾勒出了美好的愿景,建立了清晰的思路,明确了详细的发展措施。为此,我们要结合我国的发展前景,从更高的层面去思考如何开启强国梦的征途。对当下的中国来讲,我们不仅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文明,更要寻找发展规律,除了跟随还需要更多的创新。
                                                                                      杜玉河   工业4.0俱乐部秘书长

 


展开
精彩书摘

  全球化制造与国际化
  通过实现前文描述的愿景,本土或区域优势以及全球运营均有可能,但这样的可能要求在全球网络中进行一些附加活动,以实现可持续增长并贯彻全球标准化政策。
  可持续增长
  欧洲生产设备制造商仍然在世界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
  定制化工程的质量(市场驱动的创新)。
  复杂技术解决方案的性能。
  雇员水平。
  技术能力的深度和多样化。
  网络效率。
  这些因素是几乎所有制造业领域与部门未来发展的基础。很多中小型企业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优越位置,特别是在生产制造设备和工具的利基市场。如果把这些优势作为全球战略的基础,将有可能在与低成本地区的竞争中获得成功。
  在全球“大趋势”的影响下,制造系统的工程与智能所主导的所有领域都将有可能出现增长。新一代制造系统遵循有竞争力与可持续性的发展范式,“大趋势”打开了这一系统的潜力。欧洲生产商可以凭借高科技解决方案、客户驱动的创新和专门化应用参与竞争。
  凭着现有的能力和未来工厂的导向,欧洲将有可能在制造业和工程师驱动的生产系统中占据领先位置,从而在全球市场中实现再工业化。
  为了在制造业中获得领先地位,需要在方法、技术、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本方面进行投资。
  (1)公共领域——制造的区域基础设施以及支持区域协同合作的创新文化。
  (2)私营领域——在市场驱动的创新与现代化方面进行投资,为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率进行资源调整。
  (3)研究部门——为了提高增加值,在每个技术产品的生命周期内开发应用于制造工程的高效工具和方法。
  公私合作不仅对于最终产品的高科技竞争是必要的,对于在最优基础设施中进行生产的制造技术来说也是必要的。欧洲必须赢回在低技术领域的竞争力,并重新在低技术制造方面进行投资,以获取增加值,实现增长。
  这一未来视角的定位可以归纳为在技术与业务中开发可持续解决方案的能力。欧洲可以设定社会、经济和技术标准。企业以产品生命周期为导向,以信息通信技术为基础,为通过相关服务获取增加值打开了新的潜能.
  欧洲制造商必须改变其结构,通过应用可以提高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率的技术来实现全球可持续增长。基于科学的技术研究减少了实际操作中的损失,使超越现有边界的解决方案成为可能。工程师集中精力在智能解决方案的制作上,通过完成解决方案将定制化的大规模生产带回欧洲,这对欧洲制造商的子公司产品的出口也是一种贡献。制造标准得到欧洲标准化政策与部门以及原始设备制造商专门标准的支持,具有研究背景,可以稳定经济地位。信息通信技术网络将真实环境与数字环境连接起来,为产品导向型的服务打开了市场。
  通过顺应全球“大趋势”驱动下结构变化的方向,欧洲可以成为未来制造标准的领导者。工业发展要有可持续性,需要全球性的制造业指导。考虑到全球性问题及未来的威胁、生产和消费的迁移、生产和管理系统影响下的生活改变以及增加值作为福利基础的必要性,必须要在面向全球网络的宣言中将制造业标准也包括进去。
  从政治角度讨论的下述问题:
  增长与就业——如何提高积极交互作用?
  人力资本投资——经济发展和社会融入的关键因素之一。
  区域合作,强化全球化的社会维度。
  制造行业可以给出以上这些问题的答案。
  制造业的标准化政策
  标准化是保护市场、打开市场的工具。为了方便以备用配件(公差)为主的技术元件的交换和技术系统的接合,制造标准诞生了。很多欧洲标准都是以旧的国家标准为基础。同时,标准又有规范的性质,有法律指导或工程师标准。有些标准是由市场领袖界定的,目的是为了捍卫它们的地位。标准严重影响创新和技术发展。
  通常,标准是对当前状况进行定义。标准会削减技术解决方案的多样性,支持大规模生产。标准化会滋生官僚主义和保护主义,这些有时会成为创新的制动器。以出口为主的行业必须满足很多国家指导和特殊指导的要求,这会使它们在时间和成本方面处于不利地位。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标准又是保护消费者、用户和客户(健康、服务、安全、保障)的手段。
  基于标准的法律指导会影响技术开发,比如噪声、废气、废水等的排放,或加速创新的实施。它们甚至可以推动物流系统中的信息或技术商品的交换。
  欧洲在标准化政策方面的关注点不同,这取决于具体行业领域的关注点。处于领先地位的群组利用标准化来保护自己的市场。其他情况下,它们会为去规约而奋斗,以自己的特殊解决方案参与竞争。
  考虑到制造业的战略发展以制造2030(Manufacturing2030)为导向并以全球领先为目标,有必要发展出新的标准化战略,把焦点放在有竞争力与可持续性的增长上。
  制造业中新范式的实施受经济、社会、环境和政策的影响。制造2030愿景(theVisionofManufacturing2030)可以成为发展标准化战略中的北极星,并随之发展出欧洲标准化政策(EuropeanStandardizationPolicy),以加快制造业的发展过程。在新的整体制造系统中,所有领域都需要分析标准的影响和潜力。
  “大趋势”的影响按经济、生态、社会和政策等领域分类,现在要求进行长期调整。必须要考虑到,对标准的定义需要以长期目标为导向,可能会受技术潜力和制造系统要求的驱动。目标和规章制度都要对未来的可生产性有所预见,这要求进行基础(模型)研究和对新的解决方案的可行性研究。
  松开制动器,不再让保护主义阻碍增长。
  减少官僚主义,加速创新的实施。
  保证健康、安全和可用性方面的客户要求。
  设定目标,提高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率。
  用欧洲证书和欧洲质量打开全球市场。
  为制造系统建立领先的欧洲标准。
  标准化政策应该找到与研究和应用合作的方式。制造业全球标准化政策主要有以下几点。
  在全球信息通信技术环境下保障知识产权。
  保障社会效率。
  基于科学成果的工作社会标准。
  工作中的人员安全,包括工作条件、工人参与以及注重绩效的工资——“社会倾销”。
  环境保护与污染,包括:精益、清洁、绿色制造;排放、废物、有害材料;可持续采购与循环利用;能源与材料加工效率。
  管理与业务标准。
  新领域与联网的技术标准,包括:信息交换、信息物理系统的信任与安全、信息技术接口标准、微技术和纳米技术的公差体系以及环境标准。
  制造业的标准化政策需要有长期战略,要考虑到在“大趋势”下与全球经济中的机会,这些政策应该为产品打开创新与交流的路径。对制造业来说,标准应该为公平交易以及可持续发展服务,这一点至关重要。
  ……

展开
目录

推荐序一
推荐序二
推荐序三
推荐序四
推荐序五
推荐序六
推荐序七
前 言
第1章 概述 /
第2章 制造未来——制造业的欧洲技术平台 /
第3章 制造欧洲经济的支柱 /
 3.1 发达国家的去工业化 /
 3.2 制造领域 /
 3.3 欧洲在制造业的领袖地位及制造业在创新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
第4章 全球“大趋势”的重大社会挑战 /
 4.1 “大趋势”的冲击 /
 4.2 制造业为欧盟地平线2020中的重大社会挑战提供解决方案 /
第5章 制造业发展目标 /
 5.1 以欧洲文化引领制造业 /
 5.2 通过制造实现增值,促进增长与就业 /
 5.3 欧洲生产系统 /
 5.4 工程和技能作为关键使能技术 /
 5.5 对可持续性的贡献 /
 5.6 重新激活低技术和基础技术——区域性高失业的良机 /

第6章 欧洲未来制造的愿景 /
 6.1 制造的四个重要主题 /
   6.1.1 工厂作为芳邻和城市环境中的制造 /
   6.1.2 价值链中的工厂 /
   6.1.3 工厂与自然——精益、清洁、绿色的工厂 /
   6.1.4 数字工厂和人 /
   6.1.4.1 信息通信技术环境中的人 /
   6.1.4.2 信息物理制造 /
 6.2 围绕四个重要主题的行动领域 /
   6.2.1 具有鲁棒性和弹性的业务系统 /
   6.2.2 产品与工艺创新 /
   6.2.2.1 制造业的创新链 /
   6.2.2.2 通过面向应用的研究加速创新链 /
   6.2.2.3 多学科协同联网,促进制造业创新 /
   6.2.2.4 先导市场的产品创新领域 /
   6.2.2.5 未来产品的创新制造技术 /
 6.2.3 基于知识的工程 /
第7章 可持续增长的行动领域 /
 7.1 高效制造的基础设施 /
   7.1.1 区域差异显著的创新格局 /
   7.1.2 有区域根基的工厂 /
   7.1.3 区域集群与欧洲联网 /
   7.1.4 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基础设施 /
 7.2 教育与技能 /
   7.2.1 基于知识的创新范式 /
   7.2.2 对合格人才的需求不断上升 /
   7.2.3 技能与教育战略 /
   7.2.4 教与学工厂 /
   7.2.5 对教育行动的建议 /
 7.3 制造业的信息通信技术基础设施 /
第8章 全球化制造与国际化 /
 8.1 可持续增长 /
 8.2 制造业的标准化政策 /
第九章 结语 /
组织机构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