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一生终于一事(敬业奉献卷)
0.00     定价 ¥ 35.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49020195
  • 出 版 社 :
    甘肃文化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7-01
收藏
内容介绍
  《一生终于一事(敬业奉献卷)》选取《沙漠赤子》《破希望》《来自乡村的寒酸礼物》等35个故事为广大读者展示普通人摆脱贫困,争取幸福生活的奋斗历程。
展开
精彩书摘
  《一生终于一事(敬业奉献卷)》:
  沙浴习俗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寓意,是六老汉沙漠传奇人生的生动体现,其对常年在地窝子里钻出钻进的“沙老鼠”们来说,就是浴沙而生。
  沙漠是怎么形成的,孩子们看的《十万个为什么》一书中已经有答案了,这里无须回答,但八步沙治沙造林的六个老汉是怎么形成的,却是一个必须回答的问题。
  没有新墩岭就没有八步沙。八步沙林场场长郭万刚告诉我,八步沙林场最初诞生于新墩岭。20世纪60年代,因为人为对植被的破坏,再加上天旱少雨,沙尘肆虐,粮田大面积失守。一天,在与八步沙一河之隔的新墩岭一块旱地里,父亲罗朝明意外发现一个奇迹:没有草的地方麦苗一株无存,而有草的地方麦苗也绿旺旺地活着。生命的这个细节,让父亲喜出望外,其所展示的道理让父亲幡然醒悟:那就先把草种上,把树栽上,然后再种上庄稼。父亲理解,所谓植被,就是土地的绿被子,由植物们用自己的根根、枝枝和叶叶编织而成,离开了这个绿被子,土地就死了。林场要想生存,必须首先恢复植被。父亲那辈子人,有了认识,就会有行动。第二年一开春,父亲就与土门队的罗文奎(罗元奎兄)、和乐队的程海等人带着林场的群众,从土门林场购来8万多株树苗,一口气栽在新墩岭周围的风沙前沿上。第二年,60%的成活率又激励父亲迈出了大胆的一步,他辞去了生产队长一职,承包了新墩岭这块弃耕还林的土地,建起了一个林场。一开始,父亲只带着两个人,后来发展到七个人。而到了不毛之地八步沙,虽然殁的殁,病的病,退的退,但总有人跟上来接替,最后还是六个人。郭万刚说,到了1981年,自己被病倒的父亲从供销社拽回来接替父亲上阵,还是六个人。六个刚好,一个地窝子能睡三个人,六个人正好两个地窝子。
  六老汉就是这么来的,很简单。不仅仅是六个老汉,六个老汉身后还跟着六个老婆。郭万刚的老伴陈迎存和郭万刚是一个村的人,17岁时就和郭万刚跟着公公和婆婆栽树了。她的父母虽然不在六老汉之中,但也跟着六老汉栽了一辈子树。回忆起被沙漠化的青春岁月,陈迎存说,风沙大的时候,人在田间劳动,面对面都看不清对方的面孔。而地里的庄稼,刚一长出来就被风沙拔掉。老天不让种庄稼,大家只好去栽树。每一天,自己要挖一千个窝窝、栽一千棵树树,用麦草压下的树都是不怕风沙的柠条、梭梭和花豹。种树离不开水,八步沙没有水,家家就赶着一头毛驴从土门镇拉。不只是年轻时栽树,陈迎存一直到有了孙子才停了下来。郭万刚之子郭翊虽然没有进入林场,但在土门镇另外一个治沙企业任职。郭翊对爷爷栽树还有印象。他记得,天不亮爷爷就要背上干粮步行七公里去林场。到了父亲治沙的时候,已经有了自行车,父亲每天把干粮往自行车上一挎就出发了。而他从10岁就开始经常给父亲送衣服什么的。他清楚地记得,那时候没有电,到了晚上,林场一片漆黑,风沙把父亲住的土坯房吹得瑟瑟发抖。作为林场领导,又是党员,父亲无疑是林场的“大个子”,天塌下来都要父亲支撑,父亲的压力当然最大。记得,自己半夜起来,经常会看见父亲一个人坐在炕上默默发呆,那个样子让人很是心疼。
  这一对母子的讲述,给我描绘出一幅八步沙人抗击风沙的风情图。
  在八步沙林场,我看到了一个《八步沙林场造林碑记》,还看到了一个《五五沙尘暴警世钟铭》。前者,记述了六老汉治沙的功绩,后者则铭刻着一场夺去了古浪县23个孩子生命的沙尘暴。那是1993年5月5日17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沙尘暴像一面通天接地的“尘墙”铺天盖地淹没了整个古浪……这是古浪的一场劫难。包括六老汉在内的全体古浪人,在这一场持续了近两个小时的沙尘暴中没有后退半步,而六老汉是中流砥柱。当时,六老汉都在八步沙看林子,大家都成了沙雕一样的人儿。六老汉可能就是经过这一场巨大的“沙浴”而成为英雄群雕的。
  ……
展开
目录
沙漠赤子一八步沙六老汉浴沙播绿记
破希望
来自乡村的寒酸礼物
妈妈能看见
当你被包了棉花的仙人掌刺痛
摄影师干全兴记录贫困,呼唤幸福
对话
怀念
人生何处无风景
老张的虎杖
赵中:我不是纯粹的环保主义者
夏日塔拉的角落
吃土豆的人
乡村风景
高天上流云
要不要告诉孩子世界的真相
《蜗牛》:一群青年回归乡土的尝试
孩子王
沙漠里的鱼
“高考状元县”光环下的教育困局
沉默的少年
对一份调查问卷的分析
蒲草韧如丝——会宁母亲
从黄昏到黎明——每天上学都是一次“长征”
歌声
水啊,水
有这样一群孩子
幸福是什么——青海支教日记
漂流·体验·感悟一大山深处的接力
拯救西瓜,拯救心灵
红粉笔
常辉法师的家事
重走乌蒙
孩子,请仰望星空,大声说出你的梦想
有多少人在等待桃花盛开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