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雅舍精品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2941636
  • 作      者:
    梁实秋[著]
  • 出 版 社 :
    山东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雅舍精品》写“雅舍小品”时唯恐不伤人,写“雅舍散文”时唯恐伤了人。
  ——梁实秋
  《雅舍精品》圆融通透、深沉练达,后半生散文经典精选——“在最寻常的人生态度中体悟人世间最深沉的悲哀。”梁实秋后半生在台湾度过,一九八七年逝世于台北,象征一个时代的结束。
  梁实秋的后半生比前半生更圆融通透、更睿智练达,更富有成就。他曾说:“写‘雅舍小品’时惟恐
  不伤人,写‘雅舍散文’时却唯恐伤了人。”梁实秋赴台后成就卓著,先后担任台湾师范大学英语系教授、英语研究所主任、文学院院长,育才无数,名作家余光中等是他的高足。他编订远东英汉词典,写出两百万字的英国文学史,完成莎士比亚全集等十数部西方文学经典译著,成为沟通中西的桥梁,西方学者更肯定当代已找不出可与他相提并论者。
  《雅舍精品》一生未停笔,与永恒拔河,最后一笔都是完美——台湾文坛评价梁实秋:从旧时代走来,热爱新时代,在新旧融合中,闪现智慧的语花。
  冰心赞美他:“一个人应当像一朵花,不论男人或女人,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三者缺一便不能做人家的好朋友。我的朋友之中,男人中只有实秋最像一朵花。”点出梁实秋为人为文“才情趣”兼备,睿智而又练达,正如世人对他的赞美:“既博又雅,一派雍容,最后一笔都是完美。”
  《雅舍精品》学贯中西之大家,最美中文之典范——梁实秋一生留下20,000,000余字,作品创下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发行的最高纪录,入选中学语文课本,有学问和见解,却不板起面孔,真正深入浅出。
展开
作者简介
  梁实秋(1903-1987),著名散文家、教育家、翻译家和文学批评家。一九二三年赴美留学,在哈佛大学研究所研究莎士比亚、培根、弥尔顿诗作及文学批评,精研西方文学,笔下自然流露出西方随笔式的从容与优雅,生活点滴均可入文,下笔却是最道地的中文,绝无生硬的欧化痕迹,文雅而简洁。他主张“要读第一流的书”,不但翻译莎士比亚全集,而且圈点一千三百四十九首杜甫诗,写出《读杜记疑》系列。
展开
内容介绍
  《雅舍精品》是梁实秋赴台后所著《雅舍散文》一、二集的精华之选,是其后半生散文代表作。在这些文字中,他向高难度挑战,写出平凡中的真诚,有余裕,有哲思,平凡的题目如《日记》、《胡须》、《广告》、《麻将》、《剽窃》、《信用卡》、《动物园》等,都能写出平凡中的真诚,闪现智慧的语花,亲切易读、既博又雅,一派雍容,乐趣横生。读者可在最短的瞬间,如佛家顿悟一般体会到人生处处是学问。这些文章跨越了新旧时代,已成为文坛恒星,任何年龄层的读者读来都不会格格不入。
展开
精彩书摘
  火车是分等级的。……搭四等火车的人不一定就是四等人,等于搭头等火车的不一定就是头等人。而且搭四等火车的人不一定一辈子永远搭四等车,等于搭头等车的人也不一定一辈子永远搭头等车。
  世人常怪女人每天在她们的头发上耗费太多的时间精神,殊不知绝大多数的男人在他们的胡须上也有不少的麻烦。
  不要以为人穷志短才腆着脸去欠债。事实上越是长袖善舞的人越常欠债,而且债额大得惊人。
  大学校长没有薪给且为终审职,更是一件新鲜事。牛津大学校长虽不必做什么事,偶尔用拉丁文发表一篇演说,其事亦颇不简单。现在有几个人能说拉丁文?听众中有几个人能听得懂?大学校长所以肯做这样的事,恐怕其用意不外是维持传统。凡是传统,如果没有衍生出什么害处,都不妨维持。学校而能培养出一个传统,是很不容易的,要推翻一个传统往往易如反掌。
  很少人不爱惜他的生命,但很少人珍视他的时间。如果想在有生之年做一点什么事,学一点什么学问,充实自己,帮助他人,使生命成为有意义,不虚此生,那么就不可浪费光阴。这道理人人都懂,可是很少人真能积极不懈地善为利用他的时间。
  树要修要剪,要扶要培。孩子也一样。弯了的树不会自直,放纵坏了的孩子大概也不会自立。西谚有云:“舍不得用板子,便会纵坏了孩子!”约翰逊博士不完全反对体罚,孩子的行为若是不正,在他身上肉厚的地方给几巴掌,他认为是最简捷了当的处理方法。
  讲到抗战时期的生活,除了贪官奸商之外,没有不贫苦的,尤以薪水阶级的公教人员为然。有人感慨地说:“一个人在抗战时期不能发财,便一辈子不能发财了。”在物资缺乏通货膨胀之际,发财易如反掌。有人囤积螺丝钉,有人囤积颜料,都发了财。
  孔子是一个谦逊的人。他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他不是天才,但是他肯用功。而且“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他有所谓“知识上的诚实”,尤足为人师法。
  “孩子们总是快乐的天真的没有心肠的,这事总是这样继续下去。”确是如此,懂了世故就失去了天真,逝者如斯,无可奈何。
  ……
展开
目录
聋<br /><br />广告<br /><br />麻将<br /><br />警察<br /><br />火车<br /><br />剽窃<br /><br />鸦片<br /><br />日记<br /><br />胡须<br /><br />盆景<br /><br />信用卡<br /><br />动物园<br /><br />忆青岛<br /><br />华清池<br /><br />东安市场<br /><br />文房四宝<br /><br />又逢癸亥<br /><br />副刊与我<br /><br />漫谈翻译<br /><br />忆李长之<br /><br />读杜记疑<br /><br />大学校长<br /><br />六朝如梦<br /><br />时间即生命<br /><br />“讨厌”与“可怜”<br /><br />流行的谬论<br /><br />散文的朗诵<br /><br />回忆抗战时期<br /><br />白猫王子九岁<br /><br />影响我的几本书<br /><br />与莎翁绝交之后<br /><br />记得当时年纪小<br /><br />孔诞日与教师节<br /><br />赛珍珠与徐志摩<br /><br />陆小曼的山水长卷<br /><br />《潘彼得》重版后记<br /><br />《雅舍小品》合订本后记<br /><br />不要被人牵着鼻子走!<br /><br />阿伯拉与哀绿绮思的情书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