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总与书相关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5707526
  • 作      者:
    李国涛著
  • 出 版 社 :
    三晋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李国涛,男,一九三○年十一月生,江苏徐州人。喜写稿,乱投稿,偶发稿,一九八二年至一九八五年任《山西文学》主编。一九九四年退休。一九五五年在《光明13报》首次发表评论。其后不断在报刊上发表短小评论文章,没有什么影响。后来出过小册子,计有《(野草)艺术谈》(论文集,山西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三年);《文坛边鼓集》(论文集,北岳文艺出版社,一九八六年);《STYLIST——鲁迅研究的新课题》(陕西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六年),不料STYLE现在又成为流行语,但它当年并不流行。曾用“高岸”笔名写小说,出版过《世界正年轻》(长篇小说,上海文艺出版社,一九九三年);《依旧多情》(长篇小说,北岳文艺出版社,一九九六年)。
  近十余年,目力不佳,只能写千字文,在许多报纸副刊上发表,在香港《文汇报》和《大公报》上也有一些,随写随忘,无足道者。成集者只有《世味如茶》(山西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九年)。稍有影响的论文有《且说“山药蛋派”》(《光明日报》,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和《汪曾祺小说文体描述》(《文学评论》,一九八一年四期),偶为人道及。
展开
内容介绍
  著者有厚实的学术功力和当代的思想,书写的很好。他说,用“丧家狗”“绝非污蔑之辞”,只是说明当时孔子的生活状况;孔子之谓圣人,是后世人弄出来的,当时他并不走运;他喜欢活的孔子,而不喜欢那个死后成为圣人的孑L子。我想到,这些话都是与当年鲁迅的看法极相近。这是一部专著,我不是说它利用了鲁迅的研究,鲁迅只是简单地涉及了某些点。我只是说,鲁迅的论点被七十年代后的学者所认可并延续,而这一代学者常是不满于鲁迅的人。
展开
精彩书摘
  弦上箭未发
  鲁迅有一篇重要的文章,写成而在生前未发表。不知为什么?
  鲁迅的文集二十三种(包括小说、散文、杂文和《两地书》)里,有二十三种都是由他自己编定,生前已经出版过。只有《且介亭杂文末编》,他编了一半就病倒,在他去世后由许广平编定。此外,有《集外集拾遗补编》是在他去世后,许广平编辑出版了《集外集拾遗》(一九三八)之后,又发现佚文,才编辑出版的。我查看了一遍鲁迅去世后编成的集子里的文章,绝大多数都是在报刊上发表过或在出版物上出版过的。我做了一个统计,《且介亭杂文末编》中有一篇是未完之作;有一篇发表在他去世次日,肯定是他生前寄出的。有一序文直接收入书里。未来得及发表的只有两篇,都是逝世前一二十天写成的。《集外集拾遗》有三篇未曾发表过,因为那都是为某些书写的序,该书未能出版,所以序也就压下。《集外集拾遗》中的未刊之作较多,共十五篇。不过这十五篇,一篇自传是为某书而写,但书未出,自传也就不好发表。此外,大都是写在书上的题跋,也许原就不准备刊出的吧。另有小资料一则,不像是完整的文章,也无标题。我以为值得注意的有一篇,这一篇就是《势所必至,理有固然》。它值得注意,首先因为这文章很重要。一九三五年一月周作人在胡适主编的《独立评论》上发表《弃文就武》,说当作家没味道,可以不谈文事了,而自己原来是学海军的,谈海军自觉倒还比较内行。于是他大谈其海军,主要是说中国海军力量无法和日本海军对抗。周作人的调门同《独立评论》的调门是一样的,无非主张对日妥协、退让、求和,对中国的抗日抱悲观态度。因为周作人说到他打算弃文就武,这引起鲁迅的警觉。鲁迅写了《势所必至,理有固然》,指出凡打“为文学而文学”旗号者,最后必然走到这一步。鲁迅这一篇,犀利沉重,正如郁达夫所论,是可以“以寸铁杀人”的。然而这篇文章始终未发表。周作人文章发表在一九三五年一月。鲁迅此文推断起来,当作于一九三五年上半年,去鲁迅逝世尚有一年多的时间。鲁迅为什么不把它发表出来?
  我揣想,鲁迅以为那半年多,周作人已经受到了进步舆论界过多的攻击。原因是周作人五十岁时作《五十自寿诗》,引来他的许多朋友的和诗,一九三四年四月在林语堂主编的《人间世》上大肆宣扬,于是文艺界大哗,纷纷着文写诗予以责难嘲讽,骂他是消极颓废,一时声势颇为不小。鲁迅却有不同意见。一九三四年四月和五月,鲁迅致友人书中都说出自己的这种意见。他说:“周作人自寿诗,诚有讽世之意,然此种微词,已为今之青年所不僚,群公相和,则多近于肉麻,于是火上添油,遽成众矢之的,而不作此等攻击文字,此外近日亦无可言。此亦‘古已有之’,文人美女,必负亡国之责,近似亦有人觉国之将亡,已在卸责于清流或舆论矣。”显然,鲁迅在此时不想再射周作人一箭。据鲁迅去世后周建人向周作人转达的鲁迅的意见,其中有云:“批评过于苛刻,责难过甚,反使人陷于消极。”鲁迅是不赞成的。这大约可算主要原因。另外,鲁迅文涉周作人时,从不道其名,也不引其原话,因为这可招来不必要的麻烦,或供无聊文人作谈资。此文却引用“弃文就武”一语,原是周作人的文题,避也避不开,这也该是原因之一。此外,鲁迅信中说当时已有人欲将亡国之责归于文人的言论,他自然不愿为这种倾向提供口实,并指出一个周作人来做靶子。周作人后来成为汉奸,他当时还无法看到这一点,周作人当时也只是一个思想消极的著名作家,像他那样的作家,后来成为爱国抗日者也不少。鲁迅的弦上箭因此没有射出去。然而鲁迅为什么又写出此文?因为“弃文就武”一词似乎预示着某种将发生的行动,然而后来周作人也只此一说而已。过几年之后。
  ……
展开
目录
《总与书相关》序
第一辑 书与书外
知青一代渐与鲁迅接近
弦上箭未发
苏雪林与鲁迅
林语堂有主见
明遗民“应酬”清官场
散文谱系待梳理
散文最要平常心
当年人说散文
文章喜家常
开卷细赏文林“晚”
走向《纽约客》
最早的“保护”言论
食新麦,乐何如
字纸与手纸
另一种“自爱”
还有“第二梁任公”吗?
“门下走狗”最深情
蔡姬荡舟之戏
中国洗浴之始
盥洗岂小事哉
余英时:解诗颇师陈费恪
陈寅恪眼中的“汉圣”杨树达
陈寅恪的“损之又损”
文稿·稿费·干薪
狷介之士
吴宓、张荫麟:相同的婚姻悲剧
虎皮·虎粪
也来说“龙”
说“迹人”
当“二流作家”也不易
……
第二辑 书外与书
第三辑 书秤·文评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