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证辨》:
初本阴经,治失其宜,以致阴躁,欲坐泥水井中,虽欲冷饮而不受,面赤足冷,脉或数大,按之如无,脉或沉微,此阴极似阳,亢害之证,宜通脉四逆汤、吴茱萸汤急温之;误为阳证,治之必死。
病无热恶寒,脉沉,面青,少腹绞痛,厥冷,蜷卧,吐利,不渴,昏沉不语,冷汗自出,腹满,呕吐,不能纳药,此少阴脱证,急以四逆汤加人参、吴茱萸救之。若更微喘,则为不治。病发热,烦躁,面赤足冷,脉数大无力,此里寒表热,乃夹阴伤寒,标本俱病,惟宜温里,表热自回,茯苓四逆汤。
若手足四逆,时温,时冷,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泻利下重者,此传经热邪未至,渴烦,谵秘等证,宜四逆散有加减法。
若引衣蜷卧,恶寒,舌干口燥,谵语发渴,腹胀,大便不通,或下利纯清水,脉沉有力,此阳经热邪传人少阴本证,大承气急下之。
脉沉实有力,热邪传里,沉细无力,寒邪直中,数大无力,虚阳伏阴,细数近疾,阴极脱阳,尺寸俱微沉,少阴病也。
辨足厥阴经证治
足厥阴肝经,三阴交尽,名曰厥阻,乃六经之尾。风木之脏,内藏相火,寒热混淆。其脉起于足大指,上环阴器,抵小腹,循胁,上口唇,与督脉会于巅,行身之侧。厥阴之为病,其证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不能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