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伤寒论证辨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3229791
  • 作      者:
    (清)郑重光著
  • 出 版 社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伤寒论证辨》系清代医家郑重光著,书分两卷。卷上辨析伤寒传变、各经证治、温病痉病以及舌脉和汗下等诊治诸法,计75篇,文中辑录分析张仲景、朱肱、庞安常、成无己、刘完素、李东垣、张景岳、王肯堂、陶华、吴又可、张璐等二十余家之说,论述条理明晰,间附己意发挥。卷下汇集《伤寒论》方113首,《金匮要略》方26首。名家诸方93首;并列避温疫法、灸法、水薄法、蒸法等治法数十种;末附《汉制升合与今不同》一篇。本次整理以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许华生刻本为底本。
展开
精彩书摘
  《伤寒论证辨》:
  初本阴经,治失其宜,以致阴躁,欲坐泥水井中,虽欲冷饮而不受,面赤足冷,脉或数大,按之如无,脉或沉微,此阴极似阳,亢害之证,宜通脉四逆汤、吴茱萸汤急温之;误为阳证,治之必死。
  病无热恶寒,脉沉,面青,少腹绞痛,厥冷,蜷卧,吐利,不渴,昏沉不语,冷汗自出,腹满,呕吐,不能纳药,此少阴脱证,急以四逆汤加人参、吴茱萸救之。若更微喘,则为不治。病发热,烦躁,面赤足冷,脉数大无力,此里寒表热,乃夹阴伤寒,标本俱病,惟宜温里,表热自回,茯苓四逆汤。
  若手足四逆,时温,时冷,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泻利下重者,此传经热邪未至,渴烦,谵秘等证,宜四逆散有加减法。
  若引衣蜷卧,恶寒,舌干口燥,谵语发渴,腹胀,大便不通,或下利纯清水,脉沉有力,此阳经热邪传人少阴本证,大承气急下之。
  脉沉实有力,热邪传里,沉细无力,寒邪直中,数大无力,虚阳伏阴,细数近疾,阴极脱阳,尺寸俱微沉,少阴病也。
  辨足厥阴经证治
  足厥阴肝经,三阴交尽,名曰厥阻,乃六经之尾。风木之脏,内藏相火,寒热混淆。其脉起于足大指,上环阴器,抵小腹,循胁,上口唇,与督脉会于巅,行身之侧。厥阴之为病,其证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不能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
展开
目录
卷上
伤寒大法
辨伤寒传变
辨伤寒十六证
辨类伤寒六证
辨内伤外感
辨伤寒阴阳寒热
辨伤寒虚实
辨太阳病脉似少阴,少阴脉病似太阳厥阴头疼附
辨阳厥阴厥
辨从证不从脉
辨从脉不从证
辨伤寒脉浮可下脉沉可汗
辨身热恶寒身寒恶热
辨表热里寒表寒里热
辨热多寒少
辨伤寒误认证名
辨伤寒问因察证定名
辨伤寒阳证似阴
辨伤寒阴证似阳
辨伤寒传足不传手
视伤寒宜详
肾虚易犯伤寒论
伤寒无补法辨景岳全书
辨足太阳经证治
辨足阳明经证治
辨足少阳经证治
辨足太阴经证治
辨足少阴经证治
辨足厥阴经证治
辨合病证治
辨并病证治
辨合病并病证治
辨两感伤寒
辨卒中寒证
辨风温证
辨冬温温毒
辨温疟
辨温病证治
辨热病证治
辨温疫证治
辨湿温
辨寒湿
辨风湿
辨痉证痉,强直也,非痉
辨中暑中喝
辨大头病虾蟆温
辨妇人伤寒
辨妊娠伤寒
辨产后伤寒
辨脉法
辨足二脉
辨色
辨目
辨鼻
辨口唇
辨舌
辨耳
辨身
辨声
辨可汗例
辨不可汗例
辨可下例
辨不可下例
辨可吐例
辨不可吐例
辨可温例
辨不可温例
辨急下例
辨急温例
伤寒禁忌
伤寒死证

卷下
伤寒论立方大法景岳全书
伤寒论证辨卷下诸方
汉制升合与今不同
校注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