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是生物体的主要成分,但是大气中的N2除固氮菌可以利用外,对于大多生物没有直接的用处。
臭氧层有吸收部分紫外光的能力,因此臭氧层对地球环境的稳定性至关重要。臭氧的不利因素是产生污染。
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伴随空气流动所进行的大气中水分、热量等物质与能量的输送,影响和制约着地区的天气和气候,也对地区的生物有直接或间接的作用。风对植物的直接影响有风媒、传播种子、风折和风倒等作用。风对植物的间接作用是影响植物的生长量、形态与结构。风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地区动物的生命过程及其行为、数量和分布。
2.生物对大气因子的适应机理
不同的生物对氧气的需求量不同,按照生物需氧与否可分为好气性生物和嫌气性生物。嫌气性生物可以在完全无氧的条件下生活。好气性生物生存需要氧气,大多数生物属于好气性生物。按照对氧的要求程度,好气性生物也可分为广氧性生物和狭氧性生物。广氧性生物能忍受环境氧气条件的变化幅度较大。狭氧性生物只能忍受环境氧气条件较小的变化。人类活动使局部大气组成成分改变,污染物质增多,一些植物具有吸收大气中的有毒物质,通过代谢使有毒物质在体内分解、转化为无毒物质的特点。
在年光辐射强度高、降水较少的缺水地区,大气的温度高、湿度低。不同的生物都有相似的生活型,即有较强的持水能力。例如,植物有绒毛反射阳光,叶片小减少蒸腾失水,有发达的储水组织。
大气的运动形成风,很多植物靠风力传送花粉和种子。以风力为媒介的传粉植物,称为风媒植物,风媒植物的花粉光滑、干燥而轻,便于被风吹送,花粉的量多,更多地保证了传粉的机会。借助风力散布的种子,一般细小而质轻,能悬浮在空中被风力吹送到远处。
三、海洋生态因子及其对海洋生物的作用
前文介绍了陆地上生物个体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而地球表面大部分为海水所覆盖,海洋面积为362×106km2,约占地球面积的71%,平均深度为3800m,最深处超过10000m。海洋的空间总体积达1370×106km3,比陆地和淡水中生命存在空间大300倍,蕴含着丰富的资源。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