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现代设计教育发展历程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4148126
  • 作      者:
    袁熙旸著
  • 出 版 社 :
    东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袁熙旸,男,1970年2月生,籍贯上海。1992年南京艺术学院工艺美术系染织设计专业本科毕业;1995年该院设计艺术系美术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2000年该院设计学院美术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1995年起任教于南京艺术学院,现任设计学院院长助理、设计艺术学系系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美术史、设计史以及设计教育理论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已出版的主要著作有《新现代主义设计》、《外国艺术设计史》(合著)、《设计艺术教育事典》(合著)、《世界经典美术鉴赏辞典》(合著)、《世界美术名家名作大典》(合著)、《现代基础图案设计教程·应用图案》、《工艺美术教程理性色彩》等,2001年12月获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八届青年教师基金。
展开
内容介绍
  《设计艺术教育研究丛书:中国现代设计教育发展历程研究》从史料的整理、归纳与分析出发,通过对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在一个半多世纪中由孕育、萌发、探索直至初步发展的历程的梳理与回顾,《设计艺术教育研究丛书:中国现代设计教育发展历程研究》着重探讨、总结了晚清、民国、新中国成立至“文革”以及改革开放以来这样几个历史阶段中,艺术设计教育在教育结构、办学形式、课程设置以及教育方法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特点、基本模式以及相关的经验、教训;同时,也对经济、政治、文化等各种社会因素对艺术设计教育发展所产生的复杂影响,以及外国办学经验所起的借鉴与促进作用,作了具体的分析与研究;并进而以史为鉴,从外国经验的中国化、民族文化传统的现代转换以及课程结构的充实、更新与优化等三方面,提出了初步的设想。通过以上研究以求对构筑既能反映学科特点与社会需求、又能体现时代特征与中国特色的、较为科学与合理的艺术设计教育模式有所裨益。
展开
目录
绪论
上篇 艰难的起步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背景下艺术设计教育的孕育与萌发
第一章 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的滥觞期——晚清的工艺教育
第一节 晚清工艺教育兴起的内外因
一、洋务运动的促成
二、教会教育的催化
第二节 晚清工艺教育的发展概况
一、“癸卯学制”颁布前的工艺教育
二、“癸卯学制”中有关工艺教育的相关规定
三、“癸卯学制”颁布后的工艺教育与手工教育
第三节 晚清工艺教育的历史特点
一、经济因素的制约
二、传统观念的束缚
三、日本化的倾向
第二章 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的萌发期——民国时期的图案、工艺与手工教育
第一节 艺术设计教育萌发的经济与社会背景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二、资产阶级教育的初步发展
第二节 艺术设计教育萌发期的主要办学类型
一、美术院校中的图案教育
二、师范院校中的手工教育
三、工业学校与职业学校中的工艺教育
第三节 艺术设计教育萌发期的主要成果
一、对国外办学经验的广泛借鉴
二、明确的教育宗旨与实际的专业设置
三、多种多样的课程设置与日趋完善的课程结构
四、有关教学方法的研究
第四节 艺术设计教育萌发中的主要困难
一、社会经济环境的限制
二、社会政治因素的干扰
三、社会传统偏见的束缚
四、教育经费与师资的困难

下篇 曲折的发展
——新中国建立后艺术设计教育的探索与发展
第三章 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的探索阶段——新中国建立至“文革”时期的工艺美术教育
第一节 此时期工艺美术教育发展的沿革
一、工艺美术教育的整顿与改造
二、工艺美术教育的发展与壮大
三、工艺美术教育的调整与巩固
四、工艺美术教育的停顿
第二节 此时期工艺美术教育的主要特点
一、培养目标的调整
二、专业设置的分化
三、课程结构的改进
四、学科结构的探索
第三节 此时期工艺美术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环境的影响
二、行政体制的限制
三、政治运动的干扰
四、教育政策的导向
第四章 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以来的艺术设计教育
第一节 经济体制改革与艺术设计教育的蓬勃发展
一、经济体制改革的起步与艺术设计教育的恢复与发展
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与工业设计教育的崛起
第二节 教育改革与艺术设计教育的全面调整
一、有关艺术设计教育的几次重要会议
二、艺术设计教育领域的四次专业目录调整
三、国家对艺术设计教育培养目标的调整
四、国家对艺术设计教育课程设置的改革
第三节 从工艺美术教育到艺术设计教育的探索与改革
一、国外艺术设计教育经验的引进与借鉴
二、教学、科研、社会实践一体化的尝试
三、学制形式与课程编制的探索
四、“理工类”与“艺术类”办学模式之分野
结论
一、外来经验的中国化
二、民族文化传统的现代转换
三、课程结构的充实、更新与优化
附录: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历史年表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