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血腥的民主:美国建国真相大揭秘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7667018
  • 作      者:
    查攸吟著
  • 出 版 社 :
    广东旅游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细节与真实、权谋和博弈、暴力和流血

  一部波澜壮阔的大国原生态成长纪实

  让你一眼看透民主背后的血泪与抗争

展开
作者简介

  查攸吟,曾为《突击》杂志社主力撰稿人,近代史、军史研究专家。著作颇丰,出版过多部军事专著,广受好评。主要作品有《巅峰与衰落: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水面舰队的巡洋作战》(同济大学出版社)、《日俄战争:开战背景及海战始末》(武汉大学出版社)等。

展开
内容介绍

  《血腥的民主:美国建国真相大揭秘》真实再现了美国民主建国200多年过程中的血与火之歌,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大国原生态成长纪实。通过本书,读者将透过历史的层层迷雾,一眼看透美式民主背后的血泪与抗争。

  美式民主所谓的“人人生而平等”,最初并不包括印第安人、黑人、妇女。从这个国度诞生之日起,就有了主人和仆人、地主和佃农、自由民和奴隶之分。富人可以掏钱免除兵役,而穷人只能参军入伍,民众的暴动曾多次让这片饱尝血与火洗礼的土地血流漂杵……当我们重新打量二百多年的美国建国史时,我们会发现,权谋、暴力和抗争不过是民主这一血泪代价付出过程中的附加品而已。

展开
精彩书摘

  一、不靠谱的“独立宣言”:人人并非生而平等

  从法律意义上来说,美国获得正式的独立地位并成为国家是在1783年9月3日。在这一天,原本的13块英属北美殖民地进行了合并,成为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国家——美利坚合众国。而他们,建立这个国家的那些人,缅怀获得这一地位的不易,而将其建国之日定在了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通过之日。

  伴随这个国家建立而被废止的,还有契约奴制度,大量因为贫困或者受骗上当,远渡重洋来到美洲出卖全部劳动力的贫苦人民,终于有机会撕毁他们的卖身契,以一个自由民的身份行走在这片土地上。然而,许许多多曾和这些白皮肤的契约奴生活在一起的黑皮肤的人们,却并未沐浴在这种自由的光芒下。枷锁仍套在他们脖子上面,并将继续束缚他们近百年……

  太多的事实指出了美国建立的本质是多么的无序和荒谬。尽管这个国家建立在暴民政治与荒谬上,但是指责这些的意义只能留存于历史分析上。而人,必须为现在而活着。

  二、进击的大陆军团:占领咱们的议会大厦!

  最委屈的人当然是大陆军团的士兵。他们搁下了自己田间的活计,告别自己的妻儿,毅然扛起枪,参加军团和英国人周旋,有少数人已经为北美洲的理想卖了整整七年的命,而更多的人甚至没有机会活到独立的时候。在漫长的七年间,大陆军团士兵们的妻子,被迫默默承受着战争带给她们的苦难,独立肩负起家庭的重担,整天为丈夫的生死而担惊受怕。对于士兵来说,他们所能告慰和帮助家庭的只有那些微薄而且随时可能会贬值的薪饷!

  大陆军团曾是北美殖民地联盟保障自己独立与自由的倚靠,但随着战争的结束,曾经用于保障“自由”、驱逐“暴君”的武装力量逐渐演变为新的“不安定”因素。自战争结束以后,联邦议会(由大陆会议改组而来)就一直为筹集军队的饷银而头疼。几经商议之后,老爷们最终决定——尽快解散军团,将士兵们遣散回家种地去。但是,“遣散费”的问题一直悬而未决,战争期间为了安定人心许诺给他们在战后能获得的土地也一直没法落实。由于没有能发给适当的补偿费用,甚至在英军投降后连薪饷都难以为继,士兵的不满情绪开始逐渐加剧。

  6月,驻扎在宾夕法尼亚州兰加斯特的8000余名大陆军团士兵得到了一个令他们忍无可忍的消息:他们的上级已经决定正式遣散他们。不过,非但遣散补贴别想指望,拖欠了半年多的军饷多半也得“打水漂”。士兵们终于忍无可忍。既然忍无可忍,那就无须再忍——根本不需要人带头,这些曾为北美的自由流血流汗的老兵们自发列队集合,端起各自的武器,向这个国家的临时首都费城开进。士兵们放出话来——要求政府立即支付拖欠已久的薪饷,如果议会拒不支付,那么就请诸位议员留下来当作人质,直到双方结算清楚为止。军队开出兵营后,沿着大道一路向费城开进,沿途广大饱受通货膨胀和金融混乱之苦的市民纷纷给予声援。

  当惊慌失措的信使将这个惊人的消息送抵费城后,自知理亏的大陆议会甚至不敢动员驻守临时首都的民兵来进行镇压,深怕在群情激奋之下,连费城的守军都会倒戈一击。没有别的办法,这些议员们唯有卷起铺盖逃到毗邻的普林斯顿暂避风头,而临时议会大厦则任由愤怒的大陆军团士兵们占领。

  三、“光荣”的宪法缔造者:投机商和讼棍

  曾有一本有趣的介绍美国早期历史的书,是这样介绍这些美国宪法缔造者的各人情况的:总计55名正式代表中有6人的私人状况不明,其余49人的情况统计如下:

  40人持有州发行的公债券;

  14人从事土地投机活动;

  24人经营放贷业务或与此有关;

  15人蓄有较多奴隶;

  11人从事制造业工作。

  这49名代表或者身兼上述多项,或者至少涉及其中一类。用一个今天中国人常用的词汇来定义这些人——这是一个既得利益者的集团。详述这些人的背景是没有必要的,因为这将使本文成为一部美国人的发家史和经商手段汇总,这里只简单提两个人,来自宾夕法尼亚的加尔文·莫里斯与罗伯特·莫里斯兄弟。这两人发家于独立战争时期,他们聪明地将商机瞄准了战争时期的紧缺物资,并“依靠欺诈性投资发家致富”。

  在美洲独立之后,两人继续以独立战争时期掘取的第一桶金为资本,使用各种手段进行投机活动,在为殖民地的混乱经济制造新动乱的同时,为自己广敛财富。至费城修宪会议召开之时,莫里斯兄弟已经成为了北美洲最富有的人,没有之一。大笔的财富亦为他们涉足政坛提供了足够的资本。尽管为人和手段臭名远扬,但莫里斯兄弟手中握有影响力非凡的金钱,使他们成为了各政治团体争取的对象,而随着影响力的进一步扩大,两人聚敛财富的能力亦进一步增强。正是因为这种种行为,莫里斯兄弟被民众嫌恶地描述为“从波士顿到佐治亚都臭名远扬”。

  在稍稍揭开某些奸商画皮的同时,笔者还要着重指出一点,那就是出席费城会议的代表中,超过半数是具有律师资质的专业人员。这些人有着长期和法官打交道、寻找检察官提供如山铁证中的漏洞、想方设法误导陪审团等的丰富经验。他们通晓各类法律漏洞和司法规则,善于提出诸如“孩子是11月21日怀上的,请问那一天夜里您在干什么”一类的问题,并能将这些规则、漏洞、误导融合起来加以运用,以达到委托人的要求。

  费城立法会议就是这样一种组合,是奸诈的投机商与精通规则的讼棍的有机组合。而这样一帮人倒也确实是立法的不二人选。

  四、总统与妇人:大时代中的小细节

  托马斯·杰斐逊,美国的第三任总统,他的就职典礼并未在繁华的费城或者纽约举行。在万人的欢呼和簇拥之下,这个国家的首都已经迁到了当时还很荒凉的哥伦比亚特区之内。和纽约或费城相比,这里缺乏舒适的食宿条件,也没有通向繁华世界的四通八达的道路,这个后来被称为华盛顿的地方,当时还只是波多马克河北岸的一片空地。1801年3月4日接近中午时分,这位衣着简便的总统徒步从附近的寓所步行到了国会大厦,宣读起他简短的就职演说。一个坚定的联邦党人,刚刚被离任的亚当斯总统任命为联邦法院首席大法官的约翰·马歇尔为他主持了整个仪式。最后,一个民兵连鸣响了16响礼炮,宣布第三任合众国总统正式就职。

  托马斯·杰斐逊宣称要开创合众国历史上的一个崭新的时代,一个政治和解的时代,一个自由的时代。所有人都不会怀疑他的这番决心,尽管这个合众国刚刚从暴力与混乱的阴影中走出来,然而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他和共和派对于其政治信仰的诚挚追求。

  所要叙述的远未言尽,让我们用一则简短的记录来结束本章。

  “今天早上我有幸目睹了一个有趣的场景,政权的交接往往伴随着混乱、罪恶与血腥,但是,在我们这个幸福的国度,无序和不快都没有发生。”华盛顿当地的一位名叫塞缪尔的女士在写给她朋友的信里这样叙述。

  末了,在信的末尾,她又加上了“哈利路亚”。

  五、法庭上的副总统:亚伦·伯尔的审判日

  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亚伦·伯尔大人到底是没能逃脱被“锁拿进京”的下场。不过人家到底是独立战争时代的悍将,在被押解回弗吉尼亚后还妄图逃跑,结果在打伤一名看守后被众人发现,领到了一顿饱揍……

  杰斐逊的命令恰好在同时被送达:干脆也别送去华盛顿了,就在弗吉尼亚当地审理吧。但是,务必要让伯尔坐实叛国罪的罪名。

  为了审判前副总统,弗吉尼亚州首府里士满的一家酒店进行了改建,布置成了临时公审会场。

  联邦方面最有力的证人便是“烂人”威尔金森。在首次开庭的时候,威尔金森便以证人的身份出庭作证,并出示了伯尔在去年10月10日托助手带给他的密信。如此强大物证在手,伯尔的下场似乎是近在眼前了?不过各位可别说伯尔缺心眼,居然将那么重要的事情留了物证给别人——伯尔当时派人带去的信,在威尔金森读过之后便被要过来烧掉了。

  那么这封信是怎么回事?

  在看过证人出示的证物后,伯尔当庭宣称此信不是他所写,而威尔金森咬定这是伯尔的信。结果两人当庭唱起了以“不是、就是”为主题的Rapper。那个年代可没笔迹识别专家,怎么处理这个僵局?很简单,法官命令两人抄书。而这一抄也就真伪立辨了,信的笔迹明明是威尔金森的嘛。威尔金森只能解释说,这封信是他凭记忆在事后默写的,原件在当时就被烧了。

  在旁听者的哄笑下,威尔金森被大发雷霆的法官轰了下去,不过审判情况对伯尔依然是极为不利的,因为杰斐逊下了“必须坐实罪名”的死命令,而共和派方面也发动了所有的关系,这次是务必要将伯尔这条落水狗打到死为止。而伯尔呢,自从一枪打死汉密尔顿之后就成了彻彻底底的孤家寡人,联邦党人不原谅他,通过坦慕尼俱乐部拉上的各层关系也疏远他,他现在是喊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

  叛国罪的下场是上绞架,而州法院判决伯尔有罪。就在亚伦·伯尔在牢里等死的时候,一个意料之外的人救了他一命——联邦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约翰·马歇尔。联邦法院首任首席大法官是约翰·杰伊,约翰·马歇尔是第二任。

  在马歇尔看来,伯尔的事情被定性为叛国本身便是禁不起推敲的:

  首先,不论威尔金森所说的那封信是否属实,其内容都只牵扯到武力攻击西班牙领土,而没说要攻击美国的土地。

  再者,联邦的检察官也不是以叛乱事实作为罪名,而只是以推断和谣传作为依据来指控伯尔叛乱的,这种以动机和预谋来指控别人犯有叛乱罪的行为本身就是很狗血的。

  最后,联邦军队在布伦纳哈赛特岛上逮捕的那80多个武装“农民”,并未宣称伯尔是他们的首领或者雇主,当地也没有人看到过伯尔去过布伦纳哈赛特岛,所以这摆明了就是一起利用一些事实进行的政治迫害。如果说伯尔一定有罪,那也该是西班牙政府对伯尔提起公诉,指控他阴谋攻击西班牙领地。

  马歇尔认定,这一系列事件中唯一能认定的事实是伯尔曾接洽过英国驻美公使——从英国政府那里拿了“30000个5美分”而已。伯尔找到英国公使的真正目的很可能“只是”诈骗,而如果这真是一场诈骗,那么必须要由英国政府方面作为苦主来向美国法院起诉伯尔,经过审判才能定罪……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西渡的宗教狂热者

上帝与欧洲

宗教改革运动

英国宗教分离主义运动

“天路客”运动

山巅之城

北美殖民地早期风貌

新英格兰地区

殖民者的自我神化

北美版的“农夫与蛇”

殖民地大发展时代

宗教迫害运动的高涨

 

第二章  “神赐”的热土

成长中的殖民地

“法国—印第安战争”

北美危机的开始

染血的土地

“暴民”革命

恶化

 “我的血肉和您的一样尊贵”

第一次大陆会议

独立运动众生相

打响战争的第一枪

 “乌合之众”的胜利

天翻地覆,世界倒转过来了

一个众多殖民地的联合

 

第三章 联邦的危机

独立之初

“暴民”治国

谢司起义

费城会议

非法制宪

强行构成的联邦

新“国家”

合众国的第一年

悔之晚矣

混乱的国家

革命狂热中的世界

 “XYZ事件”始末

与法国的准战争

动乱的边缘

权力移交

 

第四章 不安的土地

新总统的大清洗

塞缪尔·蔡斯事件

国家构架者之死

 “农业国家”梦

路易斯安那购买案

一路向西

福音的再次传播

福音奋兴运动

对伯尔的最终清算

美国“倒爷”

再一次和英国人濒临决裂

战云密布

 

第五章 1812年战争始末

1812年战争

战争初期的角逐 

一连串悲剧的构成

灾难和终结

 “第二次独立战争”的回声

国家凝聚力的重塑

分裂主义的阴影

南面的美洲大陆

尾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