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文化失忆与记忆重构:黄道婆文化解读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121680
  • 作      者:
    谭晓静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谭晓静,女,土家族,湖北恩施人。2011年毕业于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专业,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为重庆三峡学院民族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从事散杂居民族关系与民族问题研究。主编《重庆民族乡概况丛书·龙桥卷》,先后在《青年研究》、《中南民族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城市互动中的“80后”女工——卡铺工作史研究》、《黄道婆籍贯之争的人类学思考》、《族籍变更与民族身份认同——基于潘家湾土家族乡的人类学考察》等学术论文2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文化失忆与记忆重构:黄道婆文化解读》完成了黄道婆由历史人物到棉纺织行业神再到历史名人文化三重角色的描述和解析。接着对黄道婆文化记忆的保存、失忆及重构给予了多视角的诠释,依次分析了黄道婆文化记忆在上海的保存形式、传递方式、集体记忆建构结果以及不同阶层人群对黄道婆文化记忆的解读;黄道婆历史记忆在海南的保存形式、传递方式、建构结果以及不同阶层人群对黄道婆历史记忆的诠释;从史志失载、口头叙事断裂、标志性建筑物消失三个方面分析了黄道婆文化在海南失忆的原因、失去记忆的内容以及失忆后对海南社会发展的影响;从黄道婆文化记忆重构的原因、重构的原则和依据、重构的主导力量以及重构的具体内容加以论述;分析了黄道婆文化记忆在海南重构后的外在经济价值和内在文化价值,以及黄道婆文化记忆重构的积极效应和消极因子,最后运用共生理论建构了文化系统内的三种共生互补模式。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黄道婆与黄道婆文化
  第一节  历史人物黄道婆
  黄道婆是中国伟大的棉纺织技术革新家,生于南宋末年淳祐年间,年少时在海南崖州生活并向当地黎族人民学习了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年老时在上海松江乌泥泾传授棉纺织技艺、革新棉纺织工具,推动了以松江为中心的江南棉纺织业发展,为中国棉纺织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由此,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级古代女科学家。
  我们在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时,关注的是他或她是否推动过历史的发展,是否符合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愿望,是否推动生产力(或经济)的发展。至于黄道婆的出生、身世、族属等已不再是我们必须记住的问题,这就说明,一个历史人物最终让我们能够记住的是其为我们今天留下了什么,或者说其对当下社会的影响是什么。
  笔者以为,随着朝代更迭,社会进步,各朝各代的文献史志还能保留的东西就是我们今天要继续研究和传递的东西。因为古代文献与文物遗存都是人群集体记忆的遗存,它们是在某种个人或社会的主观“意图”下被创作以及被保存下来的。①也正因为此,目前记载黄道婆的文献少且非常简单,有关她的籍贯、身世、族属以及生活经历让学者们无从考证,更无法得出一个定论。自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和王逢的《梧溪集》之后,所有史志,诸如《松江府志》、《嘉定县志》、《上海县志》以及不同时期编写的《中国历史》对黄道婆的记述中,都强调的是她在棉纺织业的贡献。
  一、文献解读
  保存并传递黄道婆历史记忆的最早文献是元朝时期的文学家陶宗仪①的《南村辍耕录》:
  闽广多种木棉纺织为布,名曰吉贝。松江府东去五十里许,曰乌泥泾。其地土田硗瘠,民食不给,因谋树艺,以资生业,逐觅种于彼。初无踏车椎弓之制,卒用手剖去子,线弦竹弧置案间,振掸咸剂,厥功甚艰。国初时,有一妪名黄道婆者,自崖州来。乃教以造捍、弹、纺、织之具,至于错纱、配色、综线、挈花,各有其法。以故织成被、褥、带、悦,其上折枝、团风、棋局、字样,粲然若写。人既受教,竞相作为,转货他郡,岁既就殷。未几,妪卒。莫不感恩洒泣,而共葬之。又为立祠,岁时享之,越三十年祠毁,乡人赵愚轩重立,今祠复毁,无人为之创建。黄道婆之名,日渐泯无闻矣。②
  ……
展开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黄道婆与黄道婆文化
第一节  历史人物黄道婆
一、文献解读
二、黄道婆对棉纺织业的贡献
三、演绎出来的黄道婆精神
第二节  棉纺业祖师黄道婆
一、行业神对现实社会的作用
二、黄道婆成为行业神的社会背景
三、人们对黄道婆崇拜的表达方式
第三节  黄道婆文化
一、“文化”定义的回顾
二、黄道婆文化的界定
第四节  被争论的历史名人
一、黄道婆籍贯之争
二、黄道婆籍贯之争的诠释
三、认同理论与黄道婆籍贯之争
第二章  黄道婆文化记忆在上海
第一节  黄道婆文化记忆在上海的保存形式
一、文献记载
二、标志性建筑物
三、黄道婆雕像
四、纪念日
第二节  黄道婆文化记忆在上海的传递方式
一、宣传教育活动
二、“黄道婆文化”学术研讨会
三、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l
第三节  黄道婆文化记忆在上海的建构
一、由人到神的集体记忆建构
二、由历史名人到历史名人文化的集体记忆建构
三、地域文化认同
第四节  黄道婆文化记忆在上海的解读
一、政府
二、民间
三、学者
第三章  黄道婆历史记忆在海南
第一节  黄道婆历史记忆在海南的保存形式
一、文字记载
二、标志性建筑物
三、黄道婆雕像
第二节  黄道婆历史记忆在海南的传递方式
一、历史教育
二、文艺展演
三、学术研讨会
第三节  黄道婆历史记忆在海南的建构
一、集体记忆建构
二、地域文化认同
第四节  黄道婆历史记忆在海南的解读
一、政府
二、民间
三、学者
第四章  黄道婆文化在海南的失忆
第一节  黄道婆文化失忆的原因
一、史志中的失载
二、口头叙事的断裂
三、标志性建筑物的消失
第二节  黄道婆文化失去的记忆
一、居所
二、纺织工具
三、纺织品
第三节  黄道婆文化失忆的影响
一、学术界的争鸣
二、史志中的无奈
三、申遗中的“弃权”
四、名人文化的缺位
第五章  黄道婆文化记忆在海南的重构
第一节  黄道婆文化记忆重构的原因
一、当下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三亚城市发展的需要
三、现代人的需要
第二节  黄道婆文化记忆重构的依据与原则
一、重构的依据
二、重构的原则
第三节  黄道婆文化记忆重构的力量
一、政府主导
二、文化精英“背书”
三、新闻媒介宣传
四、民众自觉接受
第四节  黄道婆文化记忆重构的内容
一、文字记载
二、标志性建筑
三、仪式
第六章  黄道婆文化记忆重构后的现实价值
第一节  黄道婆文化品牌的现代价值
一、外在的经济价值
二、内在的文化价值
第二节  黄道婆文化记忆重构的积极效应
一、改善民生
二、加强黄道婆研究
三、加强黄道婆文化的保护
第三节  黄道婆文化记忆重构的消极因子
一、和谐社会中的瑕疵
二、文化区域间的认同边界
第四节  共生互补理论的实践
一、从需要视角看文化共生
二、从共生关系看文化共生
三、文化共生互补理论的实践
结语
一、三重角色
二、三部曲
三、三种共生模式
参考文献
附录一黄道婆在上海地区的民间传说
附录二黄道婆在海南地区的民间传说
索引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