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儒教国家”日本的实像:社会史视野的文化考察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1222447
  • 作      者:
    李卓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李卓,辽宁人。历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教授,中国日本史学会副会长。1982年1月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系世界史专业。曾师从吴廷璆、王家骅先生学习日本古代史、日本文化史。从事日本古代史、日本社会史的教学与研究。主要著作有《家族制度与日本的近代化》、《传统文化与家族文化——中日比较研究》、《中日家族制度比较研究》、《日本家训研究》、《日本近现代社会史》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儒教国家”日本的实像:社会史视野的文化考察》的出发点是通过对日本社会史的考察,通过研究日本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存在状况,尤其是他们在固有社会秩序基础上对外来文化的受容状况,来回答所谓“儒教国家”日本究竟是什么样的社会,以及在倡导中日两国友好时常常使用的赞美之词“中日同文同种”究竟有多少实际意义。笔者不敢侈谈“创新”,只是从人的角度、人际关系的角度、社会集团的角度,对以往人们不太关注的日本社会结构的变化、不同时期的社会状况、与中国完全不同的世袭制度、身份等级制度、家制度等内容进行探讨与分析,揭示日本社会的“实像”。
展开
精彩书摘
  这种模拟血缘关系的统治长期保留在以后的社会当中,如奈良时代乡户内的成员中即包括寄口和奴婢这样的与户主不同身份的人,中世纪庄园内的基本成员名主家庭也有很多役使“名子”、“下人”,甚至在德川时代被登录在检地账上的本百姓家庭也有很多以“被官”、“门屋”之类的隶属农民进行经营。阶级身份不同的人混居于一个家庭之中,主从关系和家族的共同利益掩盖了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作为社会基本单位的乡户、名主、百姓家庭的家长兼有被他人剥削与剥削他人的两重身份,国家或领主对他们的剥削即使再重,也可以从转而剥削隶属于他们的农民中得到补偿。同时,受剥削最重的那部分人又因为分别隶属于自己的主人,没有与领主的直接隶属关系,从而大大减轻了对封建统治的压力。因此,日本历史上基本从未有过对封建统治造成正面威胁的农民斗争,充其量也不过是反对庄官、地头、大到守护,堪称日本史上规模最大的室町幕府时期农民的一揆斗争也没有超出这个范围。从这个意义上说,模拟血缘关系的家族式统治是日本封建社会相对稳定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模拟血缘关系的家族、集团式统治对日本政治也带来极大影响。自平安时代起,大化改新之后建立的中央集权体制便步入衰落、瓦解之途。伴随着庄园的出现,武士阶级的兴起,经过几个世纪大小武士团之间的蚕食、混战,终于衍成以幕府成立为标志的武家统治的结局。家与国同构,是幕府政治的突出表现,武士阶级自产生之日起,就表现出它的家族关系与政治关系互相渗透的特征。
  氏姓制度与等级观念氏姓制度是日本等级制度、世袭制度的滥觞。在氏姓制度下,等级的划分是根据出身世系,以姓的尊卑为标志而确定的。姓带来了贵族在朝廷、官府中的爵禄与官阶。氏姓制度实施起来,等级森严,以氏定姓,以姓序爵,贵者益贵,贱者益贱。久而久之,重家系、门第,以高贵血统为荣蔚成风气。大和时代有大伴、物部、苏我这样的“大连”、“大臣”们享尽荣宠,大化改新后又有藤原、源氏、平氏、橘氏等新的显贵自恃所谓神别、皇别出身,极力扩充势力。在中央集权制瓦解之后,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等级的划分很快变为依据家族式的主从、亲疏关系。比如,镰仓时代的武士有御家人、非御家人之分,在德川时代的大名阶层,根据与幕府将军血缘的远近与关系的亲疏,分为亲藩、谱代、外样。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大和时代:日本社会的原点
一 孱弱的古代皇室
1.大王与豪族
2.古代王位继承纷争
3.皇室成员的婚姻
4.混乱的王位继承制
5.豪族对皇位继承的干涉
二 等级身份制度的滥觞——氏姓制度
1.氏
2.姓
3.氏姓制度之于日本历史的影响
三 最早的集团式统治——部与部民制
1.部的原始形态及其演变
2.部民制的产生
3.部(伴)的特点
4.区分伴与部民的意义
四 古代大陆移民的作用及其归宿
1.移民渡日的原因
2.日本古代国家对大陆移民的政策
3.大陆移民在古代社会中的作用
4.大陆移民的归宿

第二章 律令时代中华制度文明对日本的影响与结局
一 户籍
1.日本造籍之始
2.以唐令为蓝本
3.户籍制度实施不利的现实
二 班田
1.关于班田制开始实施的时间
2.班田制的终结
三 科举
1.日本曾经仿行科举制
2.“营家廊下”——科举考试的摇篮
3.科举不盛与科举之废
4.实用主义教育的发展
5.科举的价值与近代日本文官制度
6.科举不在之引申意义
四 历法
1.正朔本乎夏时——日本曾长期使用中国历法
2.使用“宣明历”八百多年意味着什么?

第三章 律令时代日本固有社会秩序的延续
一 律令时代的婚姻
1.婚姻形态——从访妻婚到招婿婚
2.婚姻关系——一夫多妻
3.通婚范围——近亲通婚
二 律令时代的家庭
1.律令时代的家庭——乡户
2.亲属网络——五等亲制
3.户籍关系与阶级关系
……

第四章 军事贵族执掌天下的武家社会
第五章 身份、等级制度与幕府时代的统治秩序
第六章 幕府时代的家制度与家伦理
第七章 文明开化与近代日本社会生活的变化
第八章 近代身份制度的重组
第九章 家制度在近代的延续
第十章 家伦理与近代家社会
第十一章 女性社会角色的变迁与近代化
结语与思考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