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社会学视野下中国设计的现代性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40433821
  • 作      者:
    陶海鹰著
  • 出 版 社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社会学视野下中国设计的现代性》首先阐释与梳理了西方现代性研究的成果与中国社会现代性的选择,以此为理论的支撑点展开设计现代性的研究,而后从现代性的悖论分析着手,揭示设计现代性中同样存在“理性”与“反理性”的矛盾,现代设计的发展不断地遵循合理性的价值观,但同时其背后又潜藏着文化价值的危机,当设计现代性的“理性”发展到某种程度而异化为一种“工具理性”之时,马尔库塞所批判的“单向度社会”的本质便逐渐暴露出来。随后,作者将现代性的研究转向中国本土语境之中,以史为鉴,从晚清“前现代”社会的转型、民国时期“曲折的现代性”、新中国时期“探索的现代性”与改革开放“渐进的现代性”为时间线索,对中国设计的现代性问题进行了历史回溯,来深入阐明近代以来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复杂遭遇。
  中国设计在现代化转向中存在着诸多问题,《社会学视野下中国设计的现代性》从社会学的视野分析得出中国设计困境的症结还在于缺乏启蒙理性精神的输入,启蒙思想所倡导的“民主、自由、公平”的理念并没有内化到设计理想之中,设计的效用仍然停留在形式的滥用与表层的叙述,在多数情况下成为一种陕速获得利润与效益的粗陋的工具,而非一种承载社会理想与文化观念的价值载体。此外,消费社会主导下的中国现代社会,设计脱离了日常生活的本质,在拜金主义的诱惑下盲目诉求“奢华”与“多余”的设计。基于西方现代性批判的成果,中国现代设计应当着力于文化价值与社会道德层面的表达,并且不能直接照搬西方现代设计发展的模式,需在全球化语境中寻求“设计自主”与“设计自觉”。那么究竟如何透过“设计现代性”的重新定位、社会学思维以及社会学机制的调节来最终实现中国设计现代性的重构,是《社会学视野下中国设计的现代性》在最后论述的核心问题。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引出
第二节 设计现代性研究的价值
一、学术价值
二、现实价值
第三节 学术史中的研究
一、设计与社会学交叉研究
二、现代性与设计现代性研究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框架

第一章 现代性的悖论:设计的“理性”与“反理性”
第一节 现代性的矛盾困境
一、“祛魅”:现代性与理性
二、“异化”:现代性的批判
第二节 合理化的设计:设计现代性的启蒙
一、“装饰即罪恶”
二、民主与现代设计理想
第三节 反理性:设计现代性的质疑
一、技术与工具理性的批判
二、资本与“单向度”设计的质疑

第二章 历史回溯:中国设计的现代性探索与社会
第一节 晚清“前现代”社会的转型:1840-1911
一、“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运动与中国现代设计发轫
二、“废科举,设学校”:中国现代设计教育的萌芽
第二节 民国时期“曲折的现代陛”:1911-1949
一、辛亥革命:“三民主义”与设计
二、新文化运动:“救亡”与“启蒙”中的设计变革
三、国货运动与民族化设计
第三节 新中国时期“探索的现代性”:1949-1980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对苏联设计的模仿
二、“三大改造”: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期的设计实践
三、“文艺为政治服务”:意识形态主导下的设计面貌
第四节 改革开放“渐进的现代性”:1980年至今
一、改革初期的设计现代性
二、20世纪90年代新旧交替的设计面貌

第三章 困境:社会学视野下的中国设计现状
第一节 设计赋予的社会角色
一、性别角色与女性设计
二、合乎身份的设计
第二节 设计与中国社会结构性差异
一、社会分层与设计分层
二、代际关系中的设计问题
三、设计权利之辩:社会资本与关系网络中的设计
第三节 中国社会变迁中的设计问题
一、资源危机下的“奢华设计”
二、城市化进程中的设计问题
三、“山寨文化”的尴尬
四、移民浪潮中的设计问题
第四节 中国社会心态下的设计问题
一、“公”与“私”心态下的设计问题
二、“人情”文化中的设计问题

第四章 思索:以社会学理论为基点重构中国设计的现代性
第一节 现代性是一项“未完成的方案”
一、哈贝马斯的演讲:“现代性:一项未完成的方案”
二、设计“现代性”的重新定位
第二节 社会学思维的介入
一、文化与价值分析
二、关注设计的现实意义
第三节 设计批判与理性重构
一、以民生为目的的设计
二、理性与“民主、自由、公平”的设计
三、非标准、非单向的设计思维
四、全球化语境下的“设计自主”
五、现代性与绿色设计
六、大数据时代设计现代性的伦理价值
第四节 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借用
一、定量、定性的调查研究
二、评价机制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