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传统医学纵横谈:漫步在科学与人文之间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13120175
  • 作      者:
    廖育群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医学史通识丛书·传统医学纵横谈:漫步在科学与人文之间》的主副标题中计有5个关键词:传统、医学、纵横、科学和人文。作者廖育群将医学学科与人文学科紧密结合,通过丰富的史实,配合有趣的插图,向读者们介绍了中医学、民族医学以及东南亚国家、西欧国家医学发展的方方面面。
展开
作者简介
  廖育群,1953年生,B型血、处女座,祖籍湖北兴山。从小喜欢养鱼种花,最讨厌的课就是历史!文革时期做工务农,恢复高考时就读于北京第二医学院中医系,毕业后人中科院自然科学史所,纯属意外步人科学史研究。从未受过任何史学训练,也不尊奉权威之言、书本之训,随心所欲写文章,同道谓之“另类”,1996年晋升研究员,主要从事医学史研究,著有《岐黄医道》、《医者意也》、《阿输吠陀——印度传统医学》、《远眺皇汉医学》等。所论多出炒菜做饭时,或躺在地板上想想某事的来龙去脉应该如何——没有最基本科学知识的古人会怎样思考问题、认识自然、构建理论?有所“顿悟”后再去查阅文献、理解文字的“本意”。后因兼任行政职务,视角始从知识“内史”转向关注社会。
展开
内容介绍
  《医学史通识丛书·传统医学纵横谈:漫步在科学与人文之间》作者将医学学科与人文学科紧密结合,通过丰富的史实,配合有趣的插图,向读者们介绍了中医学、民族医学以及东南亚国家、西欧国家医学发展的方方面面。适合医学史研究者及对中医文化感兴趣的大众读者阅读。
展开
精彩书摘
  所谓制约,是就针砭之器并未按照我们的想象或西方的轨迹向体内进军,不仅永远停留在体表,而且即便是切开排脓这样的小手术也还是要备受非议。例如,乳腺炎必有成脓之时,操刀放脓可谓必需与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却被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痛斥为“庸工”。明代的儒医王肯堂,在其所著《证治准绳》中载有治疗一切痈疽肿疡的著名方剂“仙方活命饮”,药物组成中含有代替刀针作用的穿山甲(取其钻洞之性)、皂角刺(取其刺透之功),同样反映出崇尚温和的治疗方法、避免直接动用刀针的倾向。在方书中还能见到名为“代刀散”的方剂,也是以内服皂角刺来代替直接动用刀针。
  所谓传统的变化,则是就内科的理论学说、治疗方法亦被移植于外科;在体表局限性病灶的治疗当中,同样出现了贯彻中医内科“辨证施治”的所谓“整体疗法”。其代表人物与转变一般认为是从上述南宋医家陈自明及其所著《外科精要》开始的,正如明代医家薛己注释此书时评价:“虽以疡科名其书,而其治法,固多合外内之道。”这是所谓“中医外科”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换句话说,正是由于出现了许许多多这样的转折,才形成了有如当今所见:无论内外疾患,中医皆强调“内治”这样一种“传统”。
  另一方面,原本与砭石、铍针为伍,皆属治疗外部疾患之“九针”序列其他几种针具,以及用燃烧艾草施于体表的热熨之法,却逐渐演变成为众所周知的“针灸疗法”。这一流变展现的是原始的外治法,通过漫长的“改造”过程终于跻身主流之中,形成了定义为:“通过经络腧穴,调整脏腑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目的”——同样可以治疗内部疾患,而且主要是治疗内部疾患的针灸疗法。
  无论是对于华佗的否定,还是对于手术疗法的排斥;无论是脱胎于广义外治法之针灸疗法的逐渐形成,还是诸如陈自明之辈对于外科疾患治疗方法的改造,这些不胜枚举的事例所展现的乃是包括阴阳学说等理论与药物、针灸两大疗法的中国古代医学的“主流”是如何形成的。换言之,在这个传统的形成过程中,不仅存在“逐渐增加”的新知识,同时也包含着对于某些知识或技艺的排斥。
  4.正统与边缘共存
  理解正统与边缘的共生现象,中国儒道两家的关系是个非常好的例子。
  先秦道家“顺应自然”的政治论,在西汉前期受到执政者的欣赏。如文、景之时,有“王生者,善为黄老言,处士也,尝召居廷中”1;“窦太后好黄帝、老子言,帝及太子诸窦不得不读黄帝、老子,尊其术”2;建元(公元前14—前135)中,晁错之子“章以修黄老言显于渚公间”3,等等。至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时,这种学问虽因儒家正统的兼容与改造得以存在,但毕竟只能是以“外儒内道”、一明一暗的形式存在——地位边缘化。而这又恰恰正是原本属于一种“驭民之术”的“养生之道”,何以会被逐渐解释成为关乎身心健康之“养生之道”的重要原因之一。
  ……
展开
目录
概说传统
一 追根溯源
二 身授与口传
三 文宇与记录
四 体系建构
五 复苏与振兴
六 恪守与保护

西方一瞥
一 解释体系的构建
二 多元发生的西方文明
三 希腊与罗马时代
四 向近代走来

中间地带
一 波斯
二 伊斯兰世界
三 印度
四 与东西方的交流

东方源流
一 中国的“汉医”
二 汉字文化圈

民族医学
一 单体、整体、多面体
二 发展史、名实考、体系论
三 汉化影响与民族特色并存:壮、彝医药
四 “一变”与“二变”:回族医学
五 异源之流:藏、蒙、傣、维医学

穿越藩篱
一 理论学说
二 疾病征兆
三 除邪通术

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