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医家极为常用,但多限于中风等症的急救。《针灸大全》记载:“人中配中冲、合谷治中风不省人事。”《中风斗全》记载:“水沟、合谷等穴之针刺,以会知觉。皆是开关捷决。”《中国针灸学》也载明:“水沟、百会通调督脉经气,有开窍醒脑作用。”另外督脉为奇经之首,尚能联系通调十二经,对全身阳气都有重要调节作用,所以针刺人中,不仅可以开窍,而且可以调理周身病变。故此内关、人中相配,用治疗脑意外,有速开机窍、通神明、醒昏冒之功。同时根据治神的机制,精神气血相互为用,气为神之使,神为气之帅,神之所注,气即至也,气导于偏瘫之肢体,气血流行,喁僻偏瘫自然得复。
(二)“醒脑开窍”系列针刺法的特色——中风急性期病机关键为“窍闭神匿、神不导气”。故治疗重在开窍醒神,恢复神气的支配作用,使神能使气,神能御气,导气于偏瘫肢体。偏瘫肢体导气要先阴后阳。神气以“动”为表现,“针刺之要,气至而有效”(《灵枢·九针十二原》),而肢体运动以手足三阴经经气为主为先,手足三阳经经气为辅为后,故先取阴经穴位,极泉、尺泽、委中、三阴交等要求针感“窜、动、抽”,以“动”治静。脑病的另一个病机就是升降失司,清浊混淆。中风中后期则用升清降浊之法,以防窍闭日久,元神损伤,心神不能复明,临床导致意识丧失、痴呆、及运动功能的永久性丧失。故神醒之后则需要养神、调神。所以说,“醒脑开窍”系列针刺法是全面治疗中风和针灸治神理论的典范。“醒法”不仅用于治疗中风,还广泛的应用于各种脑病,特别是治疗中风病急性期的关键在于注重神的治疗,主、副、配穴合理组合,针刺方法独特,注重激发经气,手法量学标准,强调科学规范。
1.“醒脑开窍”针刺法的创新点
(1)选穴、配方上的继承与创新:针刺疗法是治疗中风病的传统有效的方法,古今中外无不执守沿用,但历代治疗中风多宗散风活络之法,循经取穴,依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主一身之经筋及“治痿独取阳明”的理论,选用肩髑、曲池、合谷、环跳、绝骨、解溪、足三里等穴,俗称常规取穴。我们根据对“中风”病因病机的认识,采用“醒脑开窍”的法则选用了以人中、内关为主穴,极泉、尺泽、委中、三阴交为辅穴的针刺配方,这个配方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①以阴经穴为主、阳经穴为辅,改变了历代沿用的“以阳经为主、阴经为辅”的治疗原则。②在主治功能上以“开窍启闭”改善元神之府大脑生理功能为主,以疏通肢体经络之气为辅。
(2)在针刺方向、深浅及施针手法上的继承与创新:“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是中医学辨证论治的大法,也是针刺手法基本原则,由于针灸的特殊性,同一配方,同一穴位如手法不同,深浅不同,方向不同,效果也迥然而异。历代医家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通过反复实践,不断总结创立了很多古典的针刺手法及对穴位深浅、方向的具体要求,大多数至今仍为针灸临床所沿用。但是,应当看到,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和各种因素的影响,有些内容还不尽完善。我们在治疗中风病的临床实践中对“醒脑开窍”的穴位,在进针方向、深度及手法等方面有了一些创新,对于提高本病的疗效起到一定的作用。我们对不同穴位施用不同手法是基于我们对“中风”病因病机的认识,即中风病的关键性病理改变为内风而致的“窍闭神匿”,因此泻内关、人中、委中、三阴交、极泉、尺泽等穴可开脑窍、醒脑神、通经导气而达治疗作用。
2.“醒脑开窍”针刺法体现了辨证论治和治病求本的原则
在“醒脑开窍”针刺法的提出、形成、发展以至完善的整个过程中,我们始终贯彻立足于“整体”,着眼于“治病求本”的原则。
(1)“醒脑开窍”法主穴体现了治病求本的原则:“治病必求于本”是中医辨证论治的总纲,在这里“本”指脑、指神,“求于本”指本于脑的生理病理和“神”的生理病理,中风急性期窍闭神匿,中后期窍开神伤,故治疗当醒脑开窍,醒神调神。从循行经过脑的经脉的交接部位人手选穴来调节脑神,十二井穴和会阴以及水沟都具有较强的醒神功能。但督脉“总督诸阳”为“阳脉之海”,任脉承任诸阴经,为“阴脉之海”,此二经又在头面部相交,因此选取此二经在头面部相交部位的腧穴水沟作为主穴之一有如下优势:①遵循“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思想;②水沟穴具有比井穴更好地调节脑神的功效;③水沟穴的穴性和所在部位决定了其在治疗脑病方面的优势。李时珍认为:“脑为元神之府”,说明古人已经认识到脑与神的关系密切。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