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陶行知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2565197
  • 作      者:
    夏德清,武素月著
  • 出 版 社 :
    群言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伟大的教育家,是民主革命时期著名的民主战士。他毕生致力于中国人民大众的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在为教育事业奋斗的历程中,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勇于实践。创造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教育理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新时期所需要的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至今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1917年秋,陶行知回国了。应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之聘,任教育学教员,先后主讲《教育学》、《教育行政》、《教育统计》等课程。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前身可追溯到258年的三国时期,吴主孙休诏立五经博士创立学校。公元505年,梁朝诏开五馆。1381年,明朝建国学。1902年,清朝张文襄创建三江师范。1915年9月,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举行开校式,江易园为校长。1918年,郭秉文代理校长职务,陶行知代理教务主任。
  陶行知到南京高师后,首先引导学生在课余之时,对南京城乡进行教育调查,指导学生进行教育研究。寒暑假期问指导学生将各省、市、县、乡、镇的教育状况作出分析,提出办法以作为改进地方教育的参考。通过总结调研后,写成了《南京教育团》、《市乡教育分治与南京教育》、《试验主义之教育方法》等文章在报刊上发表。由于陶行知办事认真,要求严格,学生称呼他为“老虎教务长”。
  1918年5月,陶行知任南京高等师范教育专修科主任,并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育研究会指导员名义演讲《教育研究法》,阐述人才教育与普通教育之相互关系;“英才俊质,虽恃先天之秉赋,亦赖经验之陶冶,故必有完美之人才教育,始能产生正当之国民领袖。”并提出“人师之责,不在教学生,而在教学生学。”11月,陶行知发表《生利主义之职业教育》,阐述职业教育应以生利为目的:养成“生利主义之职业学生”,“则国家造就一生利人物,即得一生利人物之用。将见国无游民,民无废才,群需可济,个性可舒;然后辅以相当分利之法,则富可均而民自足矣。”
  是年,陶行知在安徽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和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师生作《师范生应有之观念》与《以科学之方新教育之事》之演讲,并发表《智育大纲》。
  1919年初,陶行知与刘伯明等组织南京学界联合会。发起组织新教育共进社应该社《新教育》月刊编辑。发表《试验主义与新教育》,批判传统的“依赖天工”、“沿袭阵法”、“率任己意”、“仪型他国”、“偶尔尝试”五旧传统教育。提倡创新之精神进行教育试验,以“塞陈旧之道”,“开常新之源”。应蒋梦麟之邀,撰写《教学合一》,文本中,批判了“教学分离”、“重教太过”的流弊。阐述“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不能“年年照样画葫芦”,要“教学合一”,不断“研究新的学问,求新的进步”。“学术发达,大半靠着这教学相长的精神。”同年4月,陶行知发表《第一流的教育家》指出三种常见的教育家为:“一、政客的教育家,他只会运动、把持、说官话;二、书生的教育家,他只会读书、做文章;三、经验的教育家,他只会盲行、盲动、闷起头来,办……办……。”提出第一流的教育家应该:“一、敢探未发明的新理。不怕辛苦,不怕疲倦,不怕障碍,不怕失败,一心要把那教育的奥妙新理一个个发现出来。二、敢入未开化的边疆。放大胆量,大刀阔斧,做一个开辟边疆教育的先锋。”
  是年5月,北京学生反帝活动的消息传到南京,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与全市爱国师生热烈响应北京学生爱国运动,走向街头,散发传单。并决议组织“国耻纪念筹备会”。“国耻纪念大会”召开,陶行知、刘伯明、钟叔进等发表演讲,痛斥卖国贼与日本帝国主义,拒绝签订巴黎和约,要求取消“二十一条”卖国条约。会场群情激愤。会后举行爱国示威大游行,号召各界人民力争归还山东,要求惩办卖国贼,释放被捕学生。南京二十多所中等以上学校各选代表4人参加南京学界联合成立大会,宗旨是:“提倡服务社会,发挥爱国主义精神”,并通过会章,选举陶行知为会长。联合会成立后,社会影响很大,大力组织学生散发传单,进行露天演讲,号召南京各界人民坚决抵制日货。
  为改革旧中国教育,陶行知将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全部课程之“教授法”改为“教学法”。陶行知说他1917年秋天以来,看见国内学校里发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学的状况,就认定有改革的必要。他曾经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务会议上为此辩论了三个小时,不能通过。他也因此不接受教育专修科主任的名义。继而“五四”事起,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同事无瑕坚持,陶行知就把全部课程中文教授法,一律改为教学法。陶行知说:“这是实现教学合一的起源。”
  后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烤火不慎部分校舍被毁。陶行知所著《中国教育哲学与新教育》博士论文亦被毁,致使陶行知后来未能获取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
  第二节暑期学校
  从1920年起,至1922年,陶行知先后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举办了三期暑期学校。1920年第一期,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利用该校教师及设备的优越条件,为全国教育行政人员及中小学教师1300多人讲习一个多月,盛极一时。对提高全国行政人员及中小学教师教学、科研及科学工作水平有极大的帮助。也是中国高等学校开办暑期学校之始。1921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办理第二期暑期学校,因校舍不足,限止名额,仍收了一千人。这种暑期学校“很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如各地高等师范学校都能办理暑期学校,选好培训人员来学习,必于中国教育大有裨益。1922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与东南大学合办第三期暑期学校。自7月10日至8月6日止,授课四到六个星期不等,其学程共分七组:小学教职员组;童子军及体育专修组;中学组(各地选派的中学教职员);中学文史地教员组;国语组;图书馆管理法组;高等教育组。七组科目共九十余种,特别演讲举行十八次。
  ……
展开
目录
前言
序言
第一章 家庭与姓名

第二章 学生时代
第一节 启蒙
第二节 金陵大学
第三节 伊利诺大学
第四节 哥伦比亚大学儿

第三章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第一节 教学改革
第二节 暑期学校
第三节 女子教育

第四章 东南大学
第一节 教育改革调查
第二节 中国新学制
第三节 庚子赔款
第四节 国际教育交流

第五章 平民教育
第一节 平民教育的兴起
第二节 平民教育运动的发展经过
第三节 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

第六章 南京安徽公学
第一节 创办旨趣
第二节 办学方针原则
第三节 办学现状与远景

第七章 乡村教育
第一节 新师范教育建设论
第二节 我们的信条

第八章 晓庄学校
第一节 开学
第二节 悼念亡友
第三节 晓庄事业的发展
第四节 创办劳山中学
第五节 中心幼稚园
第六节 乡村医院
第七节 中心茶园与民众学校
第八节 晓庄科学社
第九节 会朋友去
第十节 联村运动会
第十一节 试行学园制
第十二节 地下党支部
第十三节 蒋介石夫妇参观晓庄
第十四节 晓庄剧社
第十五节 旅行修学
第十六节 声援罢工
第十七节 晓庄被封
第十八节 护校斗争
第十九节 光辉的一页

第九章 通缉时期
第一节 假社会与假人
第二节 流亡日本
第三节 隐居上海

第十章 科学下嫁
第一节 编辑 儿童科学丛书
第二节 儿童科学通讯学校
第三节 自然学园

第十一章 山海工学团
第一节 工学团的种子有了
第二节 山海工学团
第三节 工学团的发展
第四节 工学团的移风易俗

第十二章 二十六国行
第一节 把抗日反帝的宗旨撒向全球
第二节 参加国际会议
第三节 全欧抗日联合会
第四节 晋谒马克思墓
第五节 旅美华侨与美国联合抗日
第六节 中加友谊的使者
第七节 访问墨西哥
第八节 一路宣传一路歌
第九节 回国三愿

第十三章 育才学校
第一节 创办之动机
第二节 办学的宗旨
第三节 创办之方针
第四节 创办之管理
第五节 创办之经费

第十四章 社会大学
第一节 何谓社会大学
第二节 为何办社会大学
第三节 如何办社会大学

第十五章 为民主献身
第一节 为育才、社大迁沪而奔走
第二节 为民主而呼喊
第三节 为民主而献身
附录一 陶行知先生之诞辰考证
附录二 陶行知年表
附录三 生活教育在延安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