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刺血疗法的操作方法
一、三棱针的刺法
(一)点刺法
针刺前,在预定针刺穴位(或部位)上下用左手拇指向针刺处推按,使血液积聚于针刺部位,继而用2%碘酒棉球消毒,再用75%酒精棉球脱碘,针刺时左手拇、食、中三指夹紧被刺部位,右手持三棱针,用拇、食两指捏住针柄,中指指腹紧靠针身下端,针尖露出3-5mm,对准已消毒的部位,刺入3~5mm深,随即将针迅速退出,轻轻挤压针孔周围,使之出血数滴,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此法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多用于四肢末端放血,如十宣、气端、十二井穴、耳尖、太阳、印堂或扭伤局部压痛点等穴。
(二)散刺法
散刺法又叫豹纹刺,是对病变局部周围进行点刺的一种方法。根据病变部位大小的不同,可针5~20针,以三棱针,由病变外缘环形向中心点刺,针刺深浅根据局部肌肉厚薄、血管深浅而定,以促使瘀血或水肿的排除。此法有祛瘀生新、通经活络的效果,多用于局部瘀血、血肿或水肿、顽癣等。
(三)刺络法
先用带子或橡皮管,结扎在针刺穴位(或部位)上端(近心端),然后消毒,针刺时,左手拇指压在被针刺部位下端,右手持三棱针,对准针刺部位的静脉,刺入脉中立即将针退出,使其流出少量血液,出血停止后,再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在其出血时,也可轻轻按压静脉上端,以助瘀血外出,毒邪得泄。此法有清热解毒、祛瘀生新的功能,多用于曲泽、委中等穴,治疗急性吐泻、房颤、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中暑发热、食物或其他中毒等:
(四)挑刺法
用左手按压施术部位两侧,或夹起皮肤,使皮肤固定,右手持三棱针,迅速刺人皮肤1~2mm,随即将针身倾斜挑破皮肤,使之出少量血或少量黏液。也有再刺入5mm左右深,将针身倾斜并使针尖轻轻提起,挑断皮下部分纤维组织,然后出针,覆盖敷料。此法常用于治疗头痛、肩周炎、失眠、胃脘痛、颈椎综合征、支气管哮喘等。
点刺法、挑刺法可以每天治疗1次,散刺法可以2~4天1次,刺络法可以3~5天1次,刺血量大者可以3~5天1次。注意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二、一次性采血针的刺法
与三棱针刺法基本相同,要注意的是点刺血管时穿透一层m管壁即可,不可穿透整个血管。
三、毫针的操作
毫针用于放血疗法时,左手固定穴位或血络,右手持针,快速刺进皮肤内;如果没有立即出血,可以再次在穴位附近刺入1次,并配以挤捏刺血部位。
四、梅花针的刺法
(一)叩刺方法
压击法:即拇指和中指、无名指握住针柄,针柄末端靠在手掌后部,食指压在针柄上。压击时手腕活动,食指加压,刺激的强度在于食指的压力,适合于硬柄针。
敲击法:即拇指和食指捏住针柄的末端,上下颤动针头,利用针柄的弹性敲击皮肤,刺激的轻重应根据针头的重量和针柄的弹力,靠颤动的力量来掌握,适合于弹性针柄。
每叩刺一针之间的距离约在0.3~1.0cm,要灵巧地运用手腕部弹力,使针尖叩击到皮肤后迅速弹起,急刺速离,要有弹性,弹跳着连续有节律地叩刺,要做到平稳、准确和灵活,叩刺速度要均匀,用力和缓。针尖起落要垂直于皮肤,即将针垂直地刺下,垂直地提起,如此反复操作。防止针尖斜着刺人和向后拖拉着起针,这样会增加病人的疼痛。
一般可分循经叩刺、穴位叩刺、局部叩刺三种。
循经叩刺:是指循着经脉进行叩刺的方法,常用于项、背、腰、骶部的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督脉为阳脉之海,能调节一身之阳气;五脏六腑之背俞穴,皆分布于膀胱经,故其治疗范围广泛;其次是四肢肘膝以下经脉,因其分布着各经原穴、络穴、郄穴等,可治疗各相应脏腑经络的疾病。
穴位叩刺:是指在穴位上进行叩刺的方法,临床常用的是各种特定穴、华佗夹脊穴、阿是穴等。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