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土壤的垂直分布
西藏高原地域广大、地形复杂,导致高原气候明显的空间分异,并进一步引起植被和土壤类型的变化和区域差异。随着高原各地的地势起伏变化,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明显。一般地说,山体越高、相对高差越大,其垂直带也就越完整,如西藏高原东缘的南迦巴瓦峰,其南坡海拔1 000 m以下的河谷至山巅,依次为红壤性黄壤带、山地黄棕壤、山地棕壤、山地灰化土、灌丛高草甸土、高山草甸土、高山寒漠土,而直抵雪线。而昆仑山南麓山体虽高大,但相对高差较小。因此,这里只能见到由高山荒漠草原土起,向上只有高山寒漠土,垂直带要简单得多。山地坡向对土壤垂直带有明显的影响,处于不同湿润状况分界地区的山体,其坡向影响尤为突出。以屏障作用显著的中喜马拉雅山脉为例,南北两坡水分状况不同,南坡湿润,北坡属半干旱,除去相对高度不同而引起的土壤垂直带的繁简差别外,在同一海拔高度上,南坡是亚高山灌丛草甸土,北坡则是高山草原土。各样的土壤垂直带,按照土壤形成和分布特点,可以归纳为两大类型,即大陆性垂直结构类型和海洋性垂直结构类型。大陆性垂直结构分布在西藏全境的绝大部分地区,以高寒草原土类和漠土类为主,没有森林土壤,高寒草甸土类的发育也受限制,而高山寒漠土的分布更广,上限也更高,充分反映了成土条件高寒干燥的特征;海洋性垂直结构类型主要分布在高原的东南和南部边缘。土壤垂直结构的特点是:森林土壤类型发达,分布界线很高,垂直结构中完全没有出现草原土壤。自下而上依次分布着红壤、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山地漂灰土、山地酸性棕壤、亚高山灌丛草甸土与高山草甸土,直至寒漠土与永久冰雪。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