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丛书序(i)
前言(ix)
致谢(xiii)
1 关于心灵的思考:过去、现在和未来(1)
1.1 哲学、心灵和机械论世界观(1)
1.2 心灵科学的历史(5)
1.3 哲学与认知科学(31)
2 大众心理学与认知科学(37)
2.1 引言(37)
2.2 非实在论的挑战(38)
2.3 过时的预设(43)
2.4 示意性的模型(45)
2.5 对挑战的重新审视(54)
2.6 认知科学与竞争性研究计划的图景(60)
2.7 结论(66)
2.8 附言:一个忏悔(66)
3 内容、随附性和认知科学(67)
3.1 引言(67)
3.2 大众心理学的分歧(68)
3.3 对内容广度的论证(68)
3.4 关于随附性的题外话(69)
3.5 孪生地球思想实验展示了什么(72)
3.6 内容的非历史决定因素(73)
3.7 没有孪生假设的外在主义(77)
3.8 规划模型(79)
3.9 因果无能问题(85)
3.10 结论(93)
4 竞争性隐喻(94)
4.1 引言(94)
4.2 认知科学中的隐喻与机制(95)
4.3 逻辑隐喻(96)
4.4 比例模型隐喻(107)
4.5 框架问题的诊断(112)
5 整体性的思考(117)
5.1 引言(117)
5.2 传统的哲学异议(118)
5.3 推理和表征(135)
5.4 结论(146)
6 从隐喻到机制(147)
6.1 引言(147)
6.2 从逻辑隐喻到逻辑机制(148)
6.3 一个困境(151)
6.4 内在的计算表征(155)
6.5 内在认知模型假设(168)
6.6 结论(174)
7 解释模型(175)
7.1 引言(175)
7.2 认知科学与科学哲学(175)
7.3 演绎-律则模型(179)
7.4 D-N模型的建议替代方案(192)
8 模范模型(197)
8.1 引言(197)
8.2 模范模型的基本原则(198)
8.3 解决困难问题(201)
8.4 D-N模型:临别赠言(221)
9 心灵和世界(222)
9.1 引言(222)
9.2 康德和综合的先验几何知识(225)
9.3 返回到模型?(237)
注释(242)
参考文献(265)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