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企业转型的系统化理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5075422
  • 作      者:
    王吉发,侯强著
  • 出 版 社 :
    辽宁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内容介绍
  《企业转型的系统化理论》系统梳理了企业转型研究的相关理论。从战略视角和研究范式下,分析了企业外在成长论和企业内部成长理论,指出了企业竞争优势的内涵和构成要素,为企业转型的动因提供了要素支撑。从产业发展的视角,归纳分析了与企业变革相关的企业危机理论、可持续成长理论、企业创新和转换理论,指出了企业发展中可能的变革方式,为企业转型机制分析提供了支持。从产业组织的角度,归纳了产业演进理论、产业生命周期理论,重点分析了产业竞争优势理论,为基于中观视角和产业整合视角下的企业转型提供了支撑。这些理论为《企业转型的系统化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个整体的理论支撑体系。
展开
精彩书摘
  2.5产业竞争优势理论
  企业拥有的资源、能力、资源与能力的整合、外部环境变化条件等决定了企业的竞争优势。但是并不是所有境况下,企业竞争力的提升都必须通过转型来实现,因为转型毕竟是最高形式的企业战略变革,实施转型具有高度的风险和操作难度。企业竞争优势的提升最根本的目标应该锁定在能力的差异性上,只有那些具有异质性的资源能力培育,才能确保企业具有长期的竞争优势。
  转型的概念建立在竞争优势的基础上,转型的研究与竞争优势不可分割。就转型形态来讲,企业转型是由于采取的措施导致企业形态变革,或者从竞争优势函数来看,函数映射关系发生变化,只有这种情况才使企业真正的发生了变革性的转型。竞争优势的分析,使我们明确了哪些动因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成长,但是依然无法破解是否竞争优势问题必然导致企业转型。而所谓企业转型,从其形态来看,是企业状态的变革。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手段和途径很多,有些手段虽然可以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但是由于其具有可模仿性,因此,这种优势只能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优势,采取这些手段并不需要企业作出根本性的变革,也不会对企业产生变革性的战略调整要求。我们可以将这些手段称之为提升竞争优势的一般性手段。
  产业竞争优势理论是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核心内容,波特在其《竞争战略》一书中指出,企业竞争优势就是企业获取市场份额和争夺利润的商务能力,其本质在于内部经营效率和技术创新能力。竞争优势归根结底产生于企业为顾客所能创造的价值,或者在提供同等效益时采用相对的低价格,或者其不同寻常的效益用于补偿溢价而有余,即企业可以拥有两种基本的竞争优势:低成本或差异性。
  竞争优势的分析,使我们明确了哪些动因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成长,但是并不是所有竞争优势的改变都会导致企业转型,转型应该是使企业拥有持续的竞争优势,而不是短暂的改变。因此转型分析是从持续竞争优势出发,分析影响转型因子,最终形成转型方案。
  转型因子分析是建立在该因子对竞争优势产生影响的前提下,影响企业竞争优势因素很多,有些因素虽然对企业竞争优势的提升产生影响,但这种优势只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优势,对这些影响因素只需要采取一般性的手段即可,并不需要企业作出根本性的变革。这些因素称为影响竞争优势“一般性因素”,并不是促使企业转型的因子。
  对企业竞争优势产生影响的还有另外一些因素,这些因素影响着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持续竞争优势表现为多方面的优势,比如资本方面优势、管理资源优势、外部环境优势等,这些因素也会因其对某一方面优势具有较强的影响,而划分为不同的类型,这里将这一类因素定义为“待转型因素”。每一类待转型因素中,对其所影响的竞争优势产生的影响程度最大的因素就称之为“转型因子”。转型因子会促使企业在战略上做出重大调整,这种调整会导致企业形态发生变化,即企业转型。
  转型因子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分别考虑:
  外部环境的变化导致企业转型。即当企业外部制度环境变化的时候,相应企业自身也要进行改革。这些因子包括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技术标准改变、产业机构调整、金融危机等国家政策,此外还包括其他行业的吸引,这将导致企业实施完全退出转型或多元化经营转型战略。
  企业内部因素变化导致企业转型。企业在行业内的地位取决于其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更深层次的在于其异质资源是否短缺。异质资源可以由并购、联盟等形式整合外部资源来获取,也可以通过企业内部创新,自我培育来获取,这些都属于转型行为。另外,资源和能力的冗余会促使企业实施多元化转型战略。
  ……
展开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理论意义
1.1.3 研究的现实意义
1.2 企业转型的释义与内涵
1.2.1 国内外学者对转型的释义
1.2.2 企业转型内涵与研究范围界定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3.1 国内外学者关于企业转型动因的研究现状
1.3.2 国内外学者关于转型过程、模式及其他内容的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学者关于转型风险的研究现状
1.3.4 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价
1.4 本书的架构与研究方法
1.4.1 基本思路
1.4.2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
1.4.3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第2章 企业转型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企业成长理论
2.1.1 企业外在成长论
2.1.2 企业内部成长论
2.1.3 外部成长理论和内部成长理论的比较研究
2.2 企业危机理论和可持续成长理论
2.2.1 企业危机及其预警
2.2.2 企业可持续成长理论
2.3 企业创新和战略转换理论
2.3.1 企业创新理论
2.3.2 战略转换理论
2.4 产业演进理论
2.4.1 企业成长和吉布莱特定律
2.4.2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
2.5 产业竞争优势理论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企业转型的过程
3.1 企业转型的一般化概念
3.1.1 转型的涵义
3.1.2 企业转型概念的各种释义
3.1.3 转型概念的进一步解析
3.1.4 企业转型分类
3.2 企业转型的特征
3.3 基于竞争优势的企业转型的系统化模型
3.3.1 企业竞争优势优化模型
3.3.2 最优化问题的求解
3.3.3 优化算法的启示
3.4 面向过程的企业转型研究范式及转型决策
3.4.1 企业转型过程模型
3.4.2 基于竞争优势的企业转型范式
3.4.3 基于RCSP范式的企业转型决策过程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企业转型动因及转型决策
4.1 竞争优势下的企业转型分析框架
4.1.1 企业竞争优势概念
4.1.2 竞争优势的性质
4.1.3 竞争优势分析框架
4.2 基于竞争优势的转型动因分析
4.3 影响企业转型的诱因分析
4.4 成长理论下的RUC模型及对转型动因的进一步解释
4.5 基于持续竞争优势的企业转型因子识别
4.5.1 基于竞争优势的因子识别模型的构建
4.5.2 待转型因素的提取
4.5.3 转型因子识别层
4.6 企业转型因子识别方法
4.6.1 企业转型双层因子识别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4.6.2 HMM模型对因子识别的量化分析
4.7 基于动因的企业转型决策分析
4.7.1 企业竞争优势的评估
4.7.2 行业评估和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4.7.3 企业转型决策模型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企业转型的路径选择
5.1 企业竞争优势提升的路径
5.1.1 竞争优势提升的路径依赖与惯性
5.1.2 企业核心能力的提升路径
5.2 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企业及行业特征分析
5.2.1 企业竞争优势的生命周期特征
5.2.2 产业生命周期特征分析
5.3 基于无差别曲线法的企业转型的路径分析
5.4 企业转型的路径分析
5.4.1 基于RCSP范式的战略选择模型构建
5.4.2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构建的立体RCSP模型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企业转型系统的双边匹配优化和方案优化选择
6.1 企业资源一能力综合评估
6.1.1 资源对竞争优势的作用分析
6.1.2 企业能力对竞争优势的作用分析
6.2 企业转型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
6.3 双边匹配模型架构和基本参数测定方法
6.3.1 评价模型的架构
6.3.2 参数测定
6.4 改进的双边匹配模型下的企业转型方案优化选择
6.5 转型匹配的案例分析
6.5.1 公司简介
6.5.2 转型因子识别分析
6.5.3 转型模式选择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企业转型风险评价
7.1 企业转型风险概述
7.1.1 企业转型风险定义
7.1.2 企业转型风险成因
7.1.3 企业转型风险的类型
7.2 企业转型风险识别的概念与方法
7.2.1 风险识别的概念与方法
7.2.2 企业转型风险识别的概念
7.2.3 企业转型风险识别的方法
7.2.4 企业转型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
7.3 企业转型风险的测度
7.3.1 评价方法相关概念
7.3.2 评价的基本步骤
7.3.3 案例分析
7.4 企业转型风险应对措施
7.4.1 文化变革与转型匹配
7.4.2 普遍收集资料与识别重点风险
7.4.3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7.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