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己树
修慈悲心:舍己为人,是一种快乐。
英国作家戴顿有一篇名叫《舍己树》的小品,主角是一棵深爱着某男孩的树——
男孩年纪尚小的时候,爱吊在树枝上荡秋千,或上树摘果子,或在树阴下乘凉睡觉。那真是一段快乐的童年时光!
后来,小男孩逐渐长大了。他开始忙于其他的事,跟树在一起的时间愈来愈少了。
“回来啊!让我们一起玩吧。”树有一次说。
但年轻人当时一心只想多赚钱。
“那就拿我的果子去卖吧。”树说。
他果然这样做了,并赚了一些钱;树也很快乐。
年轻人很久没回来了。
有一次,他路过树下,树向他微笑着说:“来啊!让我们一起玩玩!”
但这位往昔的年轻人已步入中年,经历过一段沧桑岁月后,很想远走他乡,再图发展。
“那就把我砍下来,拿树干去造一艘船,把它驶到你要去的地方吧!”树说。
那人果然这样做了。
冬去春来,许多年过去了。
最后,那人终于又回来了,变得年迈而疲惫不堪。
“我还有个不错的树桩呢。你何不坐下来歇歇,以消疲累?”树说。
【停一停,想一想】
这株“舍己树”,就像是我们的父母——
从儿时开始,就一直悉心照料我们、成全我们,无怨无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两个湖的故事
愿念在心:吝啬的世界,了无生趣,死气沉沉。
中东的巴勒斯坦地区有两个湖泊。
约旦河从山上流下,溅起银色的水花,汇入这个湖泊。
湖水在阳光下欢笑。
它是一片源头活水,波光粼粼,水里有鱼,沿岸绿意盎然。树木在它上面伸长枝干,又伸出饥渴的根须,啜饮它那能滋养生灵的水分。
人们在湖边建起家园和农庄,小鸟在树上筑巢。
有了湖水,一切生命都显得更有活力,更快乐自在。
这就是加里利海。
而约旦河往南流,河水又注入了另一个湖泊。
可那里没有鱼儿游动,没有树影婆娑,没有小鸟歌唱,也没有儿童嬉笑。
这里的空气沉滞地浮在水面,没有任何人或飞禽走兽会喝下它的咸水。
它的名字叫死海。
是什么原因让这两个邻近的湖泊产生了天壤之别?
不该是约旦河,它把同样美好的河水灌注到两者身上;也不是它躺卧的土壤;更不是四周的田野。
差别在这里─加里利海接受了约旦河的水,却不把河水留下来,流进来的每一滴河水,最后又流了出去。
这个湖泊,付出与接受的水量一样多。
至于死海,则把河水都储藏起来,进来的每一滴水,它都纳为己有。
加里利海既接受,又付出,所以生机勃发、活力四射。
死海却吝于付出,最终死气沉沉,了无生机。
【停一停,想一想】
巴勒斯坦有这样的两个湖泊,世上也有这样的两种人──
一种人有得有舍,另一种人只得不舍。
前者活出了生命的彩虹,因为明白能舍才能得。
后者则老是舍不得、放不下,到头来成了一潭死水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