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有“红军之父”称号。他自解放军建军起,一直在总部机关工作。红军初创,他担任红军总司令,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仍担任总司令。按人们想象,总司令的岗位不在第一线,而是整天在机关办公室思考,运筹帷幄。在这样的环境里,遇险的几率实在是太低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由于我军从初创到新中国成立一直处于敌众我寡、敌强我弱的劣势地位,惊心动魄的险情也时常光顾这位总司令。在险象环生的危难时刻,朱德之所以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并非靠什么运气和天意,他的大智大勇和干部战士们的奋力保护,才使他一次次逃离死神的魔掌。朱德总司令频频遇险的故事,为他那波澜壮阔的光辉一生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朱德大喊抓朱德
1928年11月,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的红五军来到井冈山,与朱、毛的红四军会合。看到共产党力量日益壮大,蒋介石如坐针毡惶恐不安,他视井冈山红军为心腹大患,下令在江西萍乡成立湘赣“会剿”总部,由何健任总指挥兼湖南省“剿匪”军总司令,金汉鼎任副总指挥兼江西省“剿匪”军总司令。他们纠集六个旅三万兵力,兵分五路,“围剿”井冈山。
在敌人进攻井冈山之前,红军也曾有过离开井冈山的想法。因为井冈山方圆两百公里,多为山区,产粮不多。红五军上井冈山前,粮食缺乏的问题凸显出来。为解决吃粮问题,朱德经常带领战士下山挑粮,“朱德的扁担”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期。现在红五军来了,人员一下子增加了一倍,粮食更紧张。朱德和毛泽东曾研究过,在适当的时候离开井冈山。眼看敌人要进攻,形势越来越严峻,朱德和毛泽东于1929年1月4日在宁冈县柏露村召开有红四军、红五军领导参加的会议。会议开了四天,经过反复讨论和深入研究,作出决定:红四军大部出击赣南,红五军和红四军的三十二团留原地,移动目标,转至敌人侧后,使敌人穷于应付不能实现两省会剿红军的计划。就在红军召开会议期间,敌人开始从萍乡出发,向井冈山进攻了。
1月14日清晨,井冈山风雪弥漫,天地一片银白色。红四军计三千六百余人从小行洲离开了井冈山。战士们穿着湿透了的单衣,有的打着赤脚,在冰凉的山路上顽强地闯关过隘。许多战士脚冻裂了,渗出的血水染红了一路白雪。敌人紧跟其后。红军连走三天,来到了江西与广东的交界处大余,好在城内没有敌人,红军不费一枪一弹,顺利地占领了这座千年古镇。
大余是个比较富裕的县,县城街道整齐,店铺林立。红四军进城后,立即在天主教堂内召开了连以上干部会议,作了部署:林彪带领二十八团负责警戒,三十一团和特务营、独立营开展群众工作。为了筹集给养,部队决定在大余停留三天。
然而,意外发生了,就在部队扎营休整时,跟踪的敌人追杀而来。第二天夜间,赣军第二十一旅旅长李文彬部逼近大余城,突然发起进攻。由于当地没有党组织,红军缺乏群众基础,无人给红军通风报信;又因二十八团警戒松懈,以至于敌人打到了眼皮底下竞无人察觉。
沉睡的红军干部战士们听到“叭叭叭”几声清脆的枪声,还没弄清发生了什么,耳边又传来了“咣咣咣”炮弹落地的爆炸声,等他们反应过来,早被偷袭的敌人包围了。战士们投入战斗,却无法压住敌人越来越猛的火力。二十八团团长林彪神色慌张地跑来向朱德报告:“军长,战士们顶不住了,怎么办?”朱德十分恼火,大声地命令:“为了掩护多数人撤退,你们顶不住也要顶!”毛泽东也在一旁说:“这仗一定要打,一定要打好!”可是为时已晚,他的话音伴随着敌人的枪声,子弹呼啸着向他们飞来。敌人一批批地向他们拥来,有的敌人已跑到了红军队伍的前面,有的夹在红军队伍中,在这种敌我混在一起的情况下,朱德不能公开地下令,只能用暗示的方式通知大家:“冲啊,向城墙边冲啊!”
朱德和林彪带着部队转移到了城墙边,不一会儿,毛泽东和陈毅也赶来了。朱德见军部主要领导已到齐,来不及与毛泽东商量便果断命令,马上撤出大余城,出城后向敌人薄弱的东北方向撤退。他们前脚刚离开,敌人后脚便追了过来。朱德和毛泽东跑散了,朱德回头一看发现都是些陌生面孔,他问军委秘书欧阳毅,这些人是敌人还是自己人。欧阳毅回头一看不由吓了一跳,离他俩只有一步之遥的都是敌人。他镇定了一下,然后小声对朱德说:“没关系,好像是自己人。”朱德正在疑虑,有个敌军官跑到朱德跟前报告说,烟瘾来了,希望长官能借支烟。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