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尘之上的三毛
夜来多梦,又正值暝雨季节。天气不准,时光已悄然游开去了。等我回过神来,方才知晓天外有片彩霞早没了踪迹。我故想起一友,邀我畅谈三毛之说,虽有心动却没有丝毫之力助我神来一笔。
后简作下文《俗尘之上》,对三毛的形象逐一进行了回顾。
作家司马中原曾评价三毛说:“读她的作品,有如发现一个由生命所创造的世界,像开在荒漠里的繁花一样,她把生命高高地举在尘俗之上,这是需要灵明的智慧和极大的勇气的。”
而三毛的确是个勇敢的人。从她的经历以及坎坷的一生来看,她的作品不时会将自己的影子带进故事中去。别人可能在书写的时候运用多种技巧来掩盖生活中的自己,而她,特别是在早期作品集中,不但把自己的生活暴露给人看,还会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批判。这种写法,也许能帮助自己更好地把握自己,但它一定不是最好的选择,其作品的结果就会产生两种可能:第一种是拯救了自己,第二种则是解救了读者。
她的作品对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影口向最深,这其中就有一件事情最为突出。曾经有一个女孩去听她的讲座,在这以前那个女孩就已经给三毛写过几封信,并在信中对她说,自己因为升学压力大而想自杀。那时候她主持一个情感栏目,很多人会向她提出一些尖锐的问题,而今天她再想起这件事的时候,是在一个讲座上。
这个要自杀的女孩在信的后半截说,后来因为读了三毛的书,这种轻生的念头就完全打消了。那时候《撒哈拉的故事》在大陆一经上市,就掀起一股狂热的情感风暴。因为三毛找了一个英俊的外国老公,因为那个叫荷西的人,使这个女孩对生的渴望有了一种新的认知。不但如此,她后来发现人能活下去是幸运的。她感谢三毛的感情生活,给她带去了无限的信心和无限的盼望。只是好景不长,当她得知三毛的丈夫荷西离开人世的消息时,她忽然沉默地说:“人活得很空。”然后再次提起笔写信给三毛,她觉得因为得知荷西的死,便察觉世间万物都是空洞虚无,这样便又想到以死来了结自己的生命。
因为自己的作品影响了读者的情绪,三毛感到不安。假如是好的影响,那便算了;而这份影响却使一个处在花季的女孩对生命产生了悲观的情绪。因此三毛对大家说,假如在场的朋友之中有这个女孩的朋友,就请一定转告她不要灰心,因为别人的遭遇毕竟不是发生在她身上。同时也希望这个女孩能把我忘掉,因为这是一个不好的影响。
实际上,凡人或凡事,能给人造成影响的,必定能使人从中获取一些帮助。然而三毛不这么认为,她并没有为任何人去写作,更没有想过自己的书稿能对自己以外的任何人造成影响。她对林青霞说过,希望也能和她一样拥有美满而幸福的爱情生活,然而她遇见不了。在她的生活中,矛盾常常是频繁出现。直到有一天她获得真正的幸福生活时,不幸又突然光顾了她。
我计算过,人的一生平均拥有350 000个时辰。它看上去似乎很长,有童年,有青年,甚至要经过漫长的中年,实则这只秒表开始运转的时候,你会察觉倏忽之间光阴便过去了,而且必经的道路,是需要勇气去面对衰老。
有一位心理大师曾经说过,女人是需要被爱得更多的人,她们希望得到更多的爱,却不是单纯的施予。而人生这张华丽的网,无论如何都经不起岁月的蹉跎,它像一部《红楼梦》,演绎的一切世态或美景都为《好了歌》作了脚注。所以,人活着其实不能太清楚,因为太清楚就容易事局败露,感受得多了,生活的迹象也便大胆向你暴露出来。
人生原本是通过一张张破碎的地图拼凑起来的昙花一现,因此,美满不能够长久共存,这是可想而知的事。
看下面这一组数据:
1967年,三毛的初恋失败了,后来她转赴西班牙马德里文哲学院留学。圣诞初结识荷西。
1972年,三毛因为荷西比自己小8岁而决意离开了他,回到台北后与一名德裔男子相恋。就在结婚前夕,未婚夫突发心脏病而猝死。那年冬天,心情阴郁的她离开了台北再赴西班牙。因为荷西托人带到的一封信,他们再度重逢。
1974.年7月,三毛与荷西在撒哈拉沙漠一个名叫阿尤恩的小镇结婚。
1 979年,三毛随荷西来到拉芭玛岛定居生活。此年9月30日,荷西在海底捕鱼时意外丧生。
……
展开
——薛家柱
细腻的笔触加上叙述的韵味,似乎稍不留神三毛的魂就会碎在地上。作者以一种独特的解谜方式叙述分享了三毛的秘密。
——谭延桐
我更愿意把这本书当作一本关于人生的随笔。作者向三毛伸出了姐妹之手,尝试理解并回应那个躁动不安又异常纯净的心灵。
——辛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