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哲学如何登场?:李泽厚2011年谈话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2757930
  • 作      者:
    李泽厚,刘绪源著
  • 出 版 社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一位独行多年的学者与思考者的思想剪影。
  李泽厚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学界有过重要影响的思想史、美学研究和哲学大家,虽然客居美国多年,作为一个思想者和独立学者,他始终没有关闭思考和交流的大门。这本谈话录内容新鲜犀利,八大话题,角度丰富,思维绵密,富有洞见,作为2010年谈话录的延续,仍以哲学讨论为中心,但不限于哲学,延伸至经济、政治、文化、科学等领域,渗透八旬老人的生命经验与智慧,在话题、思考的深度和广度上超越前者,值得进一步关注。
  有学术与思想的回顾,更重从历史与当下、中学与西学的激撞中探晓未来。
  全书八大话题,近五十个小话题,“能不能让哲学走出语言”、“‘回到康德’是什么意思”、“忽略个体是战争思维”、“宗教与感性的神秘经验”、“中国接受怎样的哲学”、“启蒙落实到制度才算完成”,以及“从‘两德论’谈普世价值与中国模式”,等等,利落清晰,直指要害。
  少量与冯友兰、钱学森等学者大家的书信、照片首次发表。
展开
作者简介
  李泽厚,学者,哲学家。湖南长沙人,一九五四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德国图宾根大学、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密歇根大学、科罗拉多学院、斯瓦斯摩学院等多所大学客席教授。重要著作有《批判哲学的批判:康德述评》、《美的历程》、《华夏美学》、《美学四讲》、《中国思想史论 (古代、近代、现代) 》、《历史本体论》、《论语今读》、《己卯五说》、《实用理性与乐感文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哲学纲要》等。

  刘绪源  作家,评论家,高级记者。曾任《文汇月刊》编辑、《文汇读书周报》副主编、《文汇报》副刊“笔会”主编。对中国现代文学、中国思想史、儿童文学等多重领域均有研究,代表著作有《解读周作人》、《今文渊源》、《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等。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哲学如何登场?:李泽厚2011年谈话录》是李泽厚2010年谈话录的续编。对上一谈话的未尽之意以及过去学界的诸多争议,作出酣畅淋漓的回复。书中发表作者大量新见解,尤以通过中国传统,让哲学“走出语言”之思考,最显警醒独到。本次对谈站在今日时代高度,对中西方哲学、思想、思维进行了新而细的对照分析。全书以生动有趣简要的方式,显现李泽厚一生哲学成果,对中国哲学如何登场世界作出了更深一层的探讨。
展开
精彩书评
  中国有无数哲学教授和哲学研究者,然而真正具有创造性的,在哲学、美学、思想史等领域提出自己的创见,并在世界哲学的发展中留下痕迹的,却并不多。李先生无疑是其中佼佼者。
  天才都是个案,李泽厚是一个天才,一个一个学说,一个一个命题,是属于李泽厚的。……我们要创造自己的自式中国,现代化自式,这个自式,只有中国能够创造。而且历史的时机只有今后的二三十年,要抓住这个时机。这都是他一个很重要的命题。
  ——刘再复

  我们这一代是没有老师的人,上世纪50年代的大学生绝大部分被“格式化”,官方的意识形态完全控制了人民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也有极少数漏网的,在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之外,用常识理性,用人类所积累的精神的力量、精神的元素重新思考现实问题的人,其中李泽厚就是一个非常杰出的代表人物。
  当下,整个社会正呈现出一种共识开始逐渐瓦解的危险趋势。在这种情况下,李泽厚的思想和观念,我觉得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除了美学方面和哲学方面,他的“情本体”论、“积淀说”以外,我觉得他在中国思想史,当代中国思潮的研究方面,也具有非常重要的贡献。
  ——萧功秦

  思想是需要回应的,而智慧也只能靠智慧去启迪。如果说我们这一代人从李泽厚那里得到的是智慧的启迪,那么,李泽厚则从我们这里得到了思想的回应。回应不等于赞同,而毋宁说是一种共鸣,一种灵魂与灵魂之间的呼唤与应答。
  ——易中天

  李先生是这个时代的中文思想界少数具有原创精神的学者。他学习西方哲学,但却坚持独立批判的视野;关注中国哲学,但最注重的是自己理论体系的构建。……喜欢他的人很多,批判他的人也不少。
  李先生评价自己“爱读书,不爱写书”,所以出版谈话录就成了比较好的表达学术思想的方式。与以前的谈话录不同,这次出版的书可以说是对李先生几十年问学经历的一个总结,尤其是对他的“情本体”理论的通俗介绍。对于很多读者来说,这本书可以作为李泽厚思想的一个导论。
  ——豆瓣网友fany评《该中国哲学登场了?——李泽厚2010年谈话录》
展开
目录

序  为什么有这本书
01   能不能让哲学“走出语言”
“太初有言”与“天行健”
“回到康德”是什么意思
“学而第一”
从来不谈方法论
中国学问缺少自然科学基础
很多哲学名著又薄又好看
与王浩谈哲学两难
玄奘怕丢人,不敢译《老子》
“点穴法”
02 为什么“度是第一范畴”
人类的生存延续是出发点和基础
大猩猩-黑猩猩-人
理性使主客体分离
皮亚杰的动作与杜威的工具
美是人对“度”的自由运用
现代心理学还在婴儿阶段
03 善包容,肯学习,能吸收,可消化
逻辑可能性与现实可能性
文字控制语言的原因
凡“智慧”均可学
忽略个体是一种战争思维
还是蔡仪能抓住要害
“必要的余事”
04   “理性的神秘”与宗教经验
宗教与感性的神秘经验
个体创造性源泉
宇宙-自然是我唯一信奉的神
发现都是发明
05 巫史传统的情理结构
研究传统不从观念、文本出发
巫术礼仪中的“情本体”线索
“礼”的神圣性和神秘性
“天道”在“人道”中
06 还用不用“本体”、“本体论”、“哲学”这些词
冯友兰为何赞同“西体中用”
心理形式与“抽象继承法”
“哲学在中国”与“中国的哲学”
胡绳毕竟是书生
中国接受怎样的哲学
07   “情本体”的外推与内推
“情本体”外推即政治哲学
“两德论”是政治哲学的基础
启蒙落实到制度才算完成
中国也许能调解文明冲突
“四大皆空”还得活
时间与“时间性”
“闲愁最苦”与“何时忘却营营”
没有人类,哪来善恶美丑
08 我的一生简单平凡
四个“静悄悄”
我与胡风案
记不住面貌和声音
算是毕生遗憾
美国学生
家里一直订科学杂志
人所培育的情感心理即“情本体”
【附录】
答问:从“两德论”谈普世价值与中国模式
与童世骏的对话
2006-2011年答问、采访、对谈纪目
刘绪源、萧功秦、刘再复:再谈李泽厚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