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春熙路史记:一条街与一座城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1131042
  • 作      者:
    蒋蓝著
  • 出 版 社 :
    四川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蒋蓝,诗人,新散文代表作家,民间思想者。布老虎散文奖得主。1965年8月出生在盐都自流井。当过机修工、野外勘测员、电大兼职教师、图书策划人、报纸、期刊编辑等。已出版《拆骨为刀》(重庆出版社2008)、《思想存档》(中国工人出版社2007)、《动物论语》(重庆出版社2008)、《玄学兽》(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台湾八方出版公司2005)、《哲学兽》(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台湾八方出版公司2005)等专著,参与主编《2006-2007中国诗歌双年选》(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系《非非年鉴》副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展开
内容介绍
  宽敞、光亮的步行街,川流不息的人群,“熙来攘往,如春登台”依然能概括春熙路如今一派繁荣兴旺的盛世景象。春熙路始建于1924年,时任四川督理的军阀杨森为打通东大街和劝业场两个商业繁华区,利用手中的兵权,强行从清朝安察司衙门中间劈出一条路来,当时路面宽约9米,人行道宽约2米,与走马街相接,形成一条南北直线,横贯其中,是东门下川东的必经之路,一时被称为“蜀中第一街”。
  迄今为止,尚没有一本关于春熙路的人文专著。《春熙路史记:一条街与一座城》一书围绕春熙路一线(劝业场、科甲巷、城守大街、北新街等)的沧桑巨变,以地理为经,以人事为纬,钩稽历史秘闻,打捞人物传奇,梳理街道演变,彰显成都人文精神,展示了春熙路长盛不衰的秘密。而本书的民间价值立场,注重细节,注重叙事,决定了本书强烈的复原历史真相的民间文化向度。
  《春熙路史记:一条街与一座城》正文约20万字,附有上百幅罕见的历史图片,对读者具有一定程度的揭秘性,极具文本价值和可读性。
  作者蒋蓝长期浸淫散文、思想随笔界,是国内“新散文”流派的代表作家,又长期担任《成都晚报》地方文化专版的编辑,对本地民俗较为熟悉,这决定了本书不是一本泛泛的“民间故事大全”,可以说,本书显然是一本带有一定文史深度的“街头文化”读本。
展开
精彩书摘
  “五老七贤”与拆迂风波
  拟订马路修建计划之后,杨森任命得力师长之一王缵绪兼任市场建设督办。决定先把东大街拓宽成马路,下令商家住户自行锯去屋檐,缩进门面。这自然无人理睬,杨森便派出大批士兵将衙门和沿街店铺强行拆除,难免伤筋动骨,声势巨大,上下震动。成都著名的“五老七贤”尹昌龄、宋育仁、曾鉴、徐迥、陈钟信(五老),方旭、赵熙、胡峻、曾培、文龙、颜楷、刘咸荣(七贤),均为颇具社会声望的贤达,他们多次出面成功调停过军阀混战、殃及黎民百姓的时局。他们从根本上认为,督理拆牌坊、锯屋檐、修马路,那样一搞,变更了列祖列宗的老样,成都就会“失范”,他们觉得鹅卵石镶边的石板路才符合成都的安步当车。这次应本地商会以及百姓之请,顺水推舟,他们出面呼吁杨森缓建新马路,不料却吃了闭门羹。
  气急败坏的杨森丢下一句狠话:“这是我实行的新政,谁也不准阻拦,谁阻拦杀谁的头。未必五老七贤的脑壳是铜铸的!”杨森杀人不眨眼,谁都知道,对于自己的妻妾、部属他也是毫不留情的。由于这次意外之灾,成都商会举办的一年一度的春节庆祝活动也被迫停止了。
  其实,强拆是最后的结果。修马路,拆棚子,退街房,毁城墙,杨森开始要求市民自拆自建,不予补偿,自然闹得相当一部分市民流离失所,怨声载道了。杨森一肚子怒气正找不到发泄之处,这时,一个与修路无关的事情,像一把软刀子,彻底激发了他的怒气。
  一个住在拆迁巷子里的女人,估计是有了相好或别的原因,竟然谋杀了亲夫!后被人发现,扭送报官。这还了得!杨森计上心头,决定杀鸡给猴看,处理这个“悖逆天理”的事情,也让反对修路者知道自己的霹雳手段。他下令就在拆除的巷子里,对那个女人进行“剐刑”,予以示众,不料这残忍的酷刑不但没有赢得民间伦理的赞同,反而激起了民众的愤怒。须知早在1905年,清政府已从法律上废止了凌迟、戮尸、枭首等残酷刑罚。杨森此举,虽然也起到了一些效果,但被中外人士斥责为:“这在20世纪的四川是闻所未闻的。”(见[美]罗伯特A·柯白著《四川军阀与国民政府》,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听说“五老七贤”都在杨森那里碰了一鼻子灰,又听说在巷子里对一个女人进行公开“剐刑”,巷道中的拆除进度在士兵们推墙倒屋的“战役”里进展神速,但倚老卖老的尹昌衡并不以为然。尹昌衡身材高大魁梧,异于常人,被川人亲热地称之为“尹长子”。在辛亥革命的时候,尹时任大汉四川军政府部长,后为四川军政府都督,1912年加人同盟会后仍任四川都督。尹昌衡最凌厉的手段体现在1911年12月22日,将镇压四川保路运动的赵尔丰于皇城坝(现天府广场四川省科技馆)处决。尹昌衡刀头舔血,三头六臂,什么阵仗没见过?省军政府成立时,经费无着,川剧名旦杨素兰慨然捐田60亩助军,当时的袁世凯政府曾颁发勋章(嘉乐章)以示奖励。杨素兰受勋之日在贵州馆演出《游园》,尹都督“喝高”了,目迷五色,竟然将杨拉下台来,追其伴酒,成都市井上下一片哗然。后被“铁面”警察总督杨维认定尹昌衡失仪,扣他一个月的薪俸作为处罚。由此可见尹昌衡的果决与“率性而为”。
  王家坝官邸靠近铜井巷的公馆,于1911年卖给了尹昌衡作为官邸。尹昌衡在成都居住后,其官邸那时均派兵守护。1920年,尹昌衡解甲归田后,其部下刘成勋任川军总司令兼四川省长,不忘旧情,拨了14万大洋作为补发的薪饷,尹昌衡便用这笔钱在忠烈祠南街买了一块地,修了个新居,取名“止园”,表示他不问世事,心如止水。但尹昌衡在那条必须拆除的小巷子里还有房产,他认为,谁也不至于让他过分难堪。眼看越拆越近了,灰尘漫天,尹昌衡坐镇在家,企图当一回“钉子户”。杨森知道后,不以为意,他在重庆推行“新建设”时遇到过类似事情很多了。他来了个先礼后兵,放出话来:“拆一点房子,你们就闹。早知这样,我带兵进城时一把火烧光,省得现在麻烦!”杨森下令拆除继续,决不手软。威吓果然收效,“过气都督”尹昌衡也就只好知趣地离开了。
  这等拆除阵势,成都人从未领教过。怨声载道,呼天不应,成都人实在无法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去与来自重庆的军队抗衡。数百米长的民房很快拆尽,路面迅速荡平。逼得不少人家流离失所,风餐露宿。适逢成都雨季,自然是遍地泥泞,“床头屋漏无干处”,老百姓受尽了苦难的熬煎!
  但后台硬的仍是不买账。杨森本打算将春熙路修成直线,但当时的总府街“馥记药房”老板郑少馥是法国领事馆的翻译,仗恃洋人势力,拒不拆迁,估计他对风水深信不疑,扬言不能动他“馥记药房”的一木一瓦一砖一石,一动生意、祖业就会发生“挪移”。鉴于洋人撑腰,杨森怕弄出更多事端,不得已只能妥协。所以在中山广场处,建成的春熙东路和春熙西路、春熙南路和春熙北路都相互错开了。这也让初到春熙路的外地人感到纳闷:为什么南段和北段没有对直拉伸呢?而是在南北相接处像榫头斗错了位一样!原因就在于此。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街道是城市的头发、唇边的谜语和底牌
百年春熙路使一座城市获得了生生不息的给养
连接劝业场与东大街的生命之脐
劝工、劝业、商业场
劝业场中的风化史
第二章  一位军阀心中的“春熙情结”
枭雄杨森的“新政”
门庭深深数按察
“五老七贤”与拆迁风波
刘师亮以诗“挡道”
第三章  春熙路的前世今身
春熙路街名来历
春熙路的“时空对位”
春熙路的灯
春熙路上的辚辚车声
第四章  臬台衙门是怎样的一个衙门
科甲巷的前世今生
科甲巷与朱熹宗祠
翼王石达开的殉难之地
真假石达开的传说
科甲巷的玩具产业
第五章  春熙历史“如登春台”
孙中山铜像的80年风云
铜像前的革命与民俗
“郑家诗婢”传天下
大师齐白石与春熙路
第六章  春熙路是成都的一个橱窗
“银楼”故事
俞凤岗“大意失荆州”
按察司前绸缎店
资本大鳄郝朴勤
第七章  一条路上的“茶馆世界”
春熙路上的茶馆
“吃讲茶”
茶馆里的人间喜剧
女茶房以及女茶客的涌现
“漱泉茶楼”的回忆
“益智茶楼”里的本光法师
第八章  一条路就是一个大舞台
春熙大舞台的神仙世界
“黑牡丹” 关丽卿
春熙舞台的生死戏剧
新型娱乐场所——“三益公”
春熙路上的“孩子剧团”
北新街的“新生代剧社”
第九章  嵌在地面上的“老字号”
钟表老店“亨得利”
锦华馆街说锦华
锦华馆里的风月
“龙抄手”轶事
第十章  春熙路的美食记忆
春熙美食招魂录
耀华餐厅的光耀
饮食最见人性
回眸春熙夜市
第十一章  一条路与一座城市的因果关系
街道眼
春熙路的洪水片段
基督教青年会会所
善堂以及金炸鼓响的“讲圣谕”
步行街的精神分析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