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回归教育本质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2406266
  • 作      者:
    林格著
  • 出 版 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在教育界具有重大影响

  全国100所知名中小学校长联名推荐

展开
作者简介

  林格,当代中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教育专家之一,现任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教育内涵改革整体解决方案首席专家,教育作品有《教育是一种大智慧》、《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决定孩子命运的12个习惯》《回归教育本质》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在教育专家林格先生看来,时下的教育观念和方法过于迷信教育技术,迷信教育目标是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实现的,结果导致中国的家长太累,教师太累,孩子也太累,而教育生产力却很低下。

  大量的家长和教师在学生面前赤裸裸地实施教育行为,而当孩子意识到自己受教育的时候,教育就已经失效了。教育观念在现在这个时代需要刷新,单纯在教育技巧上的创新已经不足以缓解目前的全民教育焦虑。缺少对教育本质的追问,任何教育改革都将缺乏深刻的思想支持,我们需要的是回归教育的纯真。

  《回归教育本质》倡导回到教育的本质,让孩子成为教育的主体,把家庭和教师都解放出来,这也会让教育效果产生惊人的爆发力。本书内容不仅有高度、深度,同时也有诸多教育试点的成功案例支撑,具有很强的操作指导性。

展开
精彩书评

  ★至林格:成为偶像,独领风骚,斯人如许,客属之骄。

  ——教育家,生本教育创始人,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郭思乐

  ★林格式具有卓越才能的,必可大成。

  ——教育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 孙云晓

  ★博闻精思,豪气睿智。

  ——著名语言心理学家,中国关工委专家委员会执行主任、教授 佟乐泉

  ★很所任认为聪明的人才会成功,其实恰恰相反,比如著名教育专家林格的智慧就在于——越是聪明人越要懂得下笨功夫~

  ——著名教育专家,中国关工委儿童发展研究中心项目专家唐曾磊

展开
精彩书摘

  一、摁着牛头吃草

  变教育者的“被动教”为孩子的“主动学”

  我走了很多学校,面对过数以万计的家长,有一个强烈的感觉:我们现在的老师和家长太累了。

  我们的教育承担了不应由它来承担的过多的社会压力:升学、就业、致富、当官、成名成家,这些社会期望都通过考试、升学的途径,全部加到了中小学生和家长、教师、校长的身上。有一位全国著名中学的女老师对我说:“我们每天至少需要工作12个小时以上,周末也基本上没有休息,没有时间与人交往,所以也就没有什么朋友,连家庭也照顾不上。”我很震惊!

  很多人把原因全部归结到应试教育体制上去,我不赞同。我认为解放老师、家长的出路在于转变观念,从教育内涵方面寻找突破口,才是正道。

  我是客家人,我们客家的老人经常把不听话的孩子比作牛,我们就从“牛吃草”说起。

  有个男孩去农村过暑假,见一个老农把牛拴在一根又细又矮的木桩上。男孩着急地说:“爷爷,不行!牛会跑掉的。”老农呵呵一笑,说:“放心吧,不会的。”男孩说:“这么小的木桩怎么能拴住这么高大的牛?”老农对男孩说:“这头牛还是小牛犊的时候就被拴在这根小木桩上了。刚开始的时候,它总是不肯老老实实地待着,刨蹄子、打喷鼻、不断撒野,企图把小木桩拔起来。可是,那时候牛的力气小,折腾了一阵子还是在原地打转,不久它就不再折腾了。后来,它长大了,不仅个子高了,力气也大了,可是它已经不想再去拔这小木桩了。”

  老农还告诉男孩说:“有一回,我给牛添料,故意把一些草料放在它的头够不着的地方。我就是想试一试,看它会不会把脖子伸过去吃草料。只要它一伸脖子,这小木桩就会被拔起来了。可是,它吃完了够得着的草料,眼看着旁边的草,轻轻伸了两下脖子就耷拉下脑袋了。”

  是什么拴住了这头牛呢,是小小的木桩吗?不!拴住这头牛的不是木桩,而是由木桩形成的心理枷锁。一厢情愿地强化孩子的自我控制,置他们的主动性而不顾,孩子就会像那头被小木桩拴住的牛一样,小的时候想拔木桩,拔不动,等到长大后,有足够的力气去拔木桩时,却已经没有欲望了。当代教育者的最大困境其实就在于“摁着牛头吃草”,一厢情愿地训练“牛嘴”要张开多少度、如何吃草,岂不知“吃草”是它的本能。这样强硬和机械训练的结果是“牛”很累,教育者也很累,教学的效能却极低。过去几十年,教育者长期执着于为孩子设计的教育方式,实际上是对孩子主动发展的一种人为控制。变“被动教”为孩子的“主动学”,是当前教育走出困境的唯一通途。

  不惜一切代价保护孩子的主动性

  现代教育有两个伟大的使命:一是发现孩子,二是解放孩子。发现和解放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则是尊重孩子。

  近年来,“尊重教育”经常被提到,但很可惜的是,它仍然停留在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层面上,其深层教育价值没能被进一步挖掘。

  为了区别于一般的“尊重教育”,我们提出了“高度尊重孩子”的概念。也就是说,仅仅尊重人的基本权利是不够的,还要高度尊重人的生命发展规律,这是一切教育的逻辑起点。我正是用这把尺子来衡量社会上流行的各种教育理念的真伪,只有从生命发展规律出发的教育才是真教育。

  人的生命发展规律在影响教育价值的诸多因素中,有一个规律是居于核心与灵魂地位的,那就是人的主动性,它是人的素质核心,是一个人的“脊梁骨”,没有它的支撑,人是无法“站立”的。主动性规律,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主动要求发展的高级本能,即一种人性,包括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人的主动性,表明了人的自由发展的程度,可以说,人类进步的历史本身就是主动性不断增强的历史。

  《共产党宣言》中“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人类自由发展的前提”,这个概括是深刻的。天性为命,人性为道,教育者唯一要做的事情是无条件保护甚至捍卫孩子的主动性,而不是控制它。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和家长素质的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教育者认识到了这一点,这很可贵。但我在与教师和家长的交流探讨中发现,还有很多的教育者,尤其是家长,对人的发展最基本规律的认知是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

  每个孩子都具有主动性,协助拓展孩子的主动发展可能,应当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激发孩子的主动性呈现为这样的教育过程:当孩子隐约感觉到了发展可能,还没有来得及产生具体动机时,会产生一种独特的心理体验,这种体验叫美感。一位教育者,就是能不断提供给孩子这些美感,也就是不断展示给孩子发展的各种可能性,这时候,孩子的内心就会油然生发出实现那些可能性的冲动与激情,就开始了自主学习的旅程,教育因此实现。相反,如果只强调“灌输”的作用,实际上就是对孩子的这种高级本能的蔑视和控制,他们被动地学,被动地接受你的影响,就会逐渐失去对学习的热情。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教育之困 1

一、摁着牛头吃草 2

二、孩子不爱学的根本原因 6

三、谁在毁坏孩子的想象力 13

四、究竟要不要分数 21

第二章 回归教育的纯真 27

一、教育的本质是心灵感应 28

二、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 32

三、传递精神能量 37

四、收敛为一股平静之气 46

第三章 全面依靠孩子 53

一、我们唯一要做的事情 54

二、让孩子像野花一样生长 58

三、孩子能不能惩罚 61

四、教育者最好少一只手 65

五、放下自我,敢于“装傻” 68

六、理想教育永不过时 72

第四章 教育的目标是焕发人性光辉 81

一、教育目标中的长、宽、高 82

二、善良让孩子自主转化 85

三、包容之美 89

四、正直,才能长成参天大树 91

五、自信者自强 94

六、爱心是无限珍贵的瑰宝 101

七、重新解读阳刚之气 103

第五章 教是为了不教 107

一、关系大于教育 108

二、教育者角色的根本转变 113

三、无言而教化万方 119

四、教育孩子的过程,就是教育我们自己的过程 123

五、借口“忙”,其实就是“心死”了 126

六、学而不用,方为大用 128

七、沉得住气,才能成为一名教育家 134

第六章 真正的教育是个性化教育 139

一、不可迷信“多元智能” 140

二、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 147

三、教育的价值,在于唤醒自觉 150

四、一切教育皆有线索 153

五、如何提高成绩——个性化教育的操作系统 157

六、鼓励孩子用自己的风格学习 170

第七章 教育的最低纲领——培养能力 181

一、知识并非力量 182

二、潜意识及其隐含的能量 185

三、“体验教育”的神奇魅力 189

四、只有悟到的才是自己的 192

五、想得到,做得到 197

六、创造性才华从何而来 201

第八章 习惯是教育的最终成果 205

一、一切成功都是做人的成功 206

二、习惯决定命运 212

三、素质是养成的 216

四、习惯培养的七个步骤 222

五、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六大习惯 236

代后记 追求教育的幸福 253

附录 全国100所知名中小学校校长联名推荐 259

参考书目 265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