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还能这样上 加拿大教育的精神与细节》:
孩子在成长,上完了小学上中学;父母也随之成长,学习如何与开始进入青春前期的子女相处,如何与学校配合一起教育孩子持续进步。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一个母亲,在继续追踪记述对两个儿子在加拿大上初中的观察和感想的基础上,我向读者献出本书。它是《小学还能这样上 —— 中国妈妈眼中的加拿大小学教育》 一书(以下简称 《小学》 ) 的续篇。与《小学》一样,本书将试图尽量细致地展现加拿大教学的具体做法,希望通过分享孩子的亲身经历,让读者对另一种教育体系—— 包括其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变革等等—— 有更多的了解。
教育理念是教育之本。所谓教育理念,就是回答 “为什么教育” 的问题。
“望子 (女)成龙” ,是很多中国家长的强烈愿望,对他们来说,重视孩子教育,就是要让孩子上最好的幼儿园、最好的小学、最好的中学、最好的大学,而且要在学校里成为成绩最好的学生。
加拿大和中国在教育上存在的差别,首先是理念的不同。中小学教育作为普及的基础教育,目的到底是什么? 在中国,攀登教育的宝塔尖,本身很重要,为此,把孩子们学习文化知识作为几乎全部的教育内容,把学生能够入读大学作为目标。加拿大的中小学,则偏重强调教育的社会
功能,要求把孩子培养成有用的社会成员和负责的家庭成员。相应的,这里的整个中小学教育,涵盖三部分同等重要的内容:第一,教授文化知识,让孩子们会识字、读书,懂得数学、科学的基本原理,了解历史、地理等作为一个文明人应当掌握的基本知识。第二,引导他们建立作为一个社会公民所应有的基本理念、道德规范、思维方法、交流技巧和社会服务技巧等。第三,发现和培养每个孩子的不同技能,吹拉弹唱、绘画、陶艺、舞蹈、戏剧、滑冰、游泳、打球、厨艺、木工等等,学校样样都教。这不是为了把人人都培养成能工巧匠,更不可能让大家都做达·芬奇那样的全能大师,而是在这个过程中给孩子们以各种尝试和体验的机会,开发他们的一些基本能力,让孩子探寻自己的真正爱好,也帮助他们学习将来能够服务社会和家庭的一些技能。继续升学接受高等教育,也是达到这些目标的途径之一,但绝不是中小学教育的唯一追求,教授知识也不是这一阶段教育的全部和唯一内容。
教育要讲究方法,方法的不同,造就教育体系的区别。中国的教育,传统上强调反复练习,这样来让孩子们牢牢掌握知识,注重通过大量灌输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学到各种书本知识。所以,中国学生往往在基础知识方面显得更加出色,比如数学做题的能力强、基本知识的记忆好。而加拿大则注重对孩子兴趣和智力的开发,强调对创造力和思考力的培养。在这里,老师总是想方设法开拓学生的视野和思路,注重教授学生们如何学习的方法,让他们学会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用学到的方法再去进一步学习知识。在教学方法上,他们不主张过多地让学生重复练习和死记硬背,而是试图教他们举一反三,理解原理,懂得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