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教学改革的逻辑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50417557
  • 作      者:
    葛天博著
  • 出 版 社 :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葛天博,生于1971年,男,安徽濉溪人。2011年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获法理学博士学位。华东政法大学博士后。现任长江师范学院副教授、重庆市政治学会常务理事、涪陵区法学会副会长,并被西南政法大学人权教育与研究中心聘为兼职研究员。先后发表论文近50篇,出版专著《司法基础理论范畴探析》《司法中的人民利益:司法治理的选择与实践研究》,主持、参与省部级以上社科规划项目3项。教学中长期运用Seminar教学法、翻转式教学法,自创课题项目分组研究式教学法。
展开
内容介绍
  教学质量的提高,必须从教师主体开始,从教学过程中开始。由此,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专门人才,也就成为进入20世纪后半期一直到当下整个社会深深思考的主要问题。
  《教学改革的逻辑》主要研究教学改革的逻辑,内容涉及教学范式、教学共同体、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文化等重要范畴。
展开
精彩书摘
  一、教学理念
  所渭理念,就是指导人们行动的纲领性原则。可以这样讲,理念足原则的上位概念,是对原则设计的指导和规制,从根本上控制原则的方向、内容,甚至包括表现形式。教学理念作为理念的具体表述,显然,应当反映出教学的内涵以及外延等两个方面统一的原则。就教学理念本身而言,如同理念这个概念一样,非常抽象。就像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文化之中,却又很难给“义化”下一个确切的定义一样。一般而言,我们可以从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两个方面来理解教学理念。
  人才培养目标是指在人才培养定位的基础』二,经过系统的学制教育以后,被教育者在智慧技能、信息语言技能、身心素质、动手技能等方面达到了一定程度,并且经过实践检验,能够胜任本职工作或者经过一定教学学时的再培训,胜任某种专业性质的工作。简而言之,培养目标就是在现有的教学机制系统中,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依据国家相关文件表述,框定培养目标的最高纲领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可靠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这个目标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社会主义建设者中的一部分人一定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社会主义公民,把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定位为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就表达了合格所涵盖的意蕴。二是高等教育不仅仪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还要培养可靠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这是在合格之上提出的更高一层的要求。首先要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随后才可能成为可靠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据此,不难理解,高等教育的任务和目标非常清晰,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双核要求,即既要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知识,能够胜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专门型人才,同时,还要培养具有共产主义信仰,自愿遵守并秉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情操。这是革命化的政治要求,是在专业化、年轻化之上的更高要求。双核要求的存在意味着教书和育人的统一,高等教育不能只是教书的高楼大厦,更应当是育人的社会空间,这就引出了培养规格的概念。
  “规格”一词所要表达的原初意义就是一个事物所具有的某种标准。比如,纸张的尺寸是A4还是A3,就是纸张的规格。再比如一颗螺丝帽的直径是5毫米还是10毫米,就是螺丝帽的规格。那么,人才培养规格的内涵则是指经过了一定学时的教学过程,每个人应当达到的标准,这个标准可以是硬指标,也可以是软指标。比如,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就是硬件化,而热爱祖国,能够吃苦耐劳就是软件化。上述两个标准就是培养规格的内容之一。显然,培养规格与培养目标具有本质的不同。打个比方,如果把培养目标比作一座可以住人的房子,那么,培养规格就是这座房子的尺寸大小。目标是找到一座房子住人,规格是房子的高、宽以及其他要求等方面的描述。一般来说,高等教育的培养规格应当包括诸如知识能力、科研能力、身心素质、实践动手能力四个方面的要求。不同高校由于各自办学传统、所处位置、办学特色以及学科属性不同,对培养规格的表述也有各自鲜明的特征。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认知教学范式
第一节 教学范式
第二节 教学范式与教学模式
第三节 教学实践的感知

第二章 教学范式改革
第一节 为什么改革教学范式
第二节 教学范式改革的路径
第三节 教学范式改革成效评估

第三章 教学共同体
第一节 教学共同体的形成
第二节 教学共同体的类型与建构
第三节 教学共同体的任务
第四节 教学共同体重构:教学改革的前提
第五节 教学相长的进路

第四章 教学方法
第一节 知识如何发现
第二节 教师应该如何教学
第三节 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第四节 情境过程的问题提出法
第五节 多人多理论教学方法

第五章 教学文化
第一节 教学文化的内涵与输人
第二节 seminar教学范式及其教学文化
第三节 教学过程中的师道
第四节 教学改革与教学文化建设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