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美国一起发展:摩根财团》:
帝国主义的接班人
皮博迪终生未婚,虽然情人们为他产下了几个私生子女,但是皮博迪从未公开承认过他们的身份。可以说,皮博迪完全没有把爱情、婚姻和子女当成一回事,因而在他想要寻找自己的接班人时,毫不犹豫地将目光放到了外人身上。很快,年轻有为的朱尼厄斯·斯潘塞·摩根脱颖而出,他身上所具备的特质,几乎完全符合皮博迪对继承人的要求。朱尼厄斯身形高大,和蔼可亲,总能牢牢控制住自己的感情,给人的整体感觉更是憨厚诚恳,尽管他实际上是一个谨慎中透着机智的人,这一点从他那双始终半睁半闭充满警惕的眼睛中就可以看得出来。应该说,朱尼厄斯是一个少年老成的人,这一点显然让已经年过六十的皮博迪非常看重。
1854年10月,皮博迪正式将朱尼厄斯吸收为合伙人,而当时的皮博迪已经为公司积累了45万英镑的资产,其业务量更是仅次于巴林财团和罗斯柴尔德财团。很快,朱尼厄斯迁居伦敦,并且搬进了位于老宽街22号的公司总部办公。时代很快给了朱尼厄斯一显身手的机会,几乎就是在他接管皮博迪公司的同时,克里米亚战争忽然爆发,粮价开始飞速上涨,同时也让运送粮食的铁路业飞速发展,最终促使了与铁路相关债权的大幅增值。当时,皮博迪是整个美国铁路债权最主要的经销商,这就让他再次赚了个盆满钵满。而朱尼厄斯在整个投资过程中的表现,也让皮博迪非常满意,这就坚定了他让朱尼厄斯做自己接班人的打算。
然而,皮博迪和朱尼厄斯之间并没有建立高度的信任关系,更加谈不上有什么友谊存在。皮博迪一如既往的难以相处,他做事一板一眼,不愿与人做过多交谈,而且动不动就要惩罚自己的下属,包括朱尼厄斯在内。摩根家族至今仍然保存着二人之间的一些往来信笺,朱尼厄斯在信中对皮博迪的谨慎态度,完全可以用如履薄冰来形容。到了1857年,克里米亚的战火逐渐熄灭,粮食价格急速下跌,美国的银行业和铁路业受到极大冲击,最终导致纽约银行拒绝继续支付黄金,皮博迪在美国的投资收益也就无法转移到伦敦了。
与此同时,伦敦的投资者也在纷纷抛售美国债券,皮博迪作为经销商不得不大量接手,从而输出了大量的现金流,其公司资金运转日趋紧张。一时之间,皮博迪公司破产的消息满天飞,他的竞争对手更是趁火打劫,皮博迪一时连喘息的机会都没有了。在此关键时刻,朱尼厄斯又出现了决策性失误,为了尽量获取投资收益,他居然侵占了巴林财团的利益,因而为自己招来了一个强大的对手,这无疑让皮博迪公司的不利局面雪上加霜。很快,由巴林财团牵头,伦敦的主要商号答应帮助皮博迪渡过难关,条件是皮博迪必须关闭旗下的银行系统,这简直就是公开的敲诈。然而,皮博迪已经别无选择,屈服成了不好的选择中最好的选择。
对于朱尼厄斯来说,此次事件无疑是一次重大锤炼,他开始相信皮博迪的谨慎不是杞人忧天,而是作为一名银行家必备的素质。可惜,灾难性的事件没有因此而结束,皮博迪曾经投资铺设连接纽约和伦敦的海底电缆,当维多利亚女王第一次拿起电话,与大洋彼岸的美国总统詹姆斯·布坎南成功通话后,整个西方世界陷入一片欢庆的海洋。事与愿违的是,仅仅过去一个月时间,海底电缆突然断裂,皮博迪公司的股票价格应声而跌,而这项损失直到八年之后才逐渐平复,期间无疑给皮博迪公司造成了沉重打击。
时间进入1859年,皮博迪的身体状况越来越糟糕,他只能将越来越多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修养身心上,公司权力开始逐渐过渡到了朱尼厄斯手上。美国内战爆发后,朱尼厄斯乾纲独断,购买美国联邦政府的大量债券,其子皮尔庞特在美国密切关注战事发展,然后在第一时间用电报通知远在伦敦的朱尼厄斯。通过这项操作,朱尼厄斯创造了巨额财富,成功让处于破产边缘的皮博迪公司起死回生。值得一提的是,这种违规操作在当时非但不被人们鄙视,而且被金融界传为美谈,朱尼厄斯据此成为金融寡头。
与此同时,已经退居二线的皮博迪忽然性情大变,从一个吝啬死板的怪人变成了一位充满爱心的慈善者。他以各种各样的名义和方法反哺社会,包括在巴尔的摩创办了一所大学,将伦敦的贫民窟改造为现代化住宅区,为耶鲁大学捐赠了一所历史博物馆,为哈佛大学捐赠了一所考古学和人类文化学博物馆,为美国南部的黑人设立了一项教育基金等等。1864年,皮博迪正式退出公司,转而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慈善事业中,而他的名字也从此在金融领域逐渐消失,转而在慈善领域大为活跃起来。对此,法国著名文学家维克多·雨果曾经做出评论:“这个世界上有充满仇恨的人和充满爱的人,皮博迪显然属于后者,正是在他的脸上,我们看到了上帝的笑容。”
1869年,皮博迪因病离世,享年74岁。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