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儿童观及其时代性转换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8103367
  • 作      者:
    姚伟著
  • 出 版 社 :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博士论文文库:儿童观及其时代性转换》用哲学的反思方法对儿童观进行了研究与探索,分析了儿童时代性转换的历史必然性,提出了体现时代特点的科学儿童观内涵。具体内容包括:儿童观的立论起点与研究方法、儿童观的本体论思考、西方儿童观演进的历史轨迹、儿童观时代性转换的依据与意义、科学儿童观的构建与思考等。
展开
精彩书摘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博士论文文库:儿童观及其时代性转换》:
  人是文化的存在物,在创造文化的实践中实现自己的本质,在文化的获得中生成为人。“文化本身是限制个人行为变异的一个主要因素……我们并不老是感到文化强制的力量,这是因为我们通常总是与文化所要求的行为和思想模式保持一致。然而,当我们真的试图反抗文化教育的强制时,它的力量就会明显地体现出来。” 
  (1)人的本质存在于不断创造文化的实践中 
  人的进化与生物的进化有本质的不同,生物的进化总是被动式的、适应式的,而人类的“优化”则是主动式的、选择式的、创造式的。“不仅我们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创造了我们。”文化决定了人除了承接动物进化的成果,通过精卵结合发育成自然人之外,还必须经历后天自觉的第二次成人过程,才能成为成熟的人、文化的人。因为人的本质不是“预成的”,而是“生成的”,没有文化的接受和创造过程,人不能成为真正的人,人类的文化也不能保持和传承。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儿童观的立论起点与研究方法.
一、认识儿童就是认识人类自身——认识儿童的动因
(一)认识儿童是人类自我意识的应有之义
(二)认识儿童是面对生命、认识生命本质的过程
(三)认识儿童是教育的起点
二、以人的方式理解儿童——认识儿童的方法论
(一)人是什么?——哲学、人类学的启示
(二)人只能以人的方式去把握
(三)以人的方式理解儿童

第二章 儿童观的本体论思考
一、人是有意识的存在
二、儿童观的形态
(一)社会法规形态的儿童观
(二)思想理论形态的儿童观
(三)行为动机形态的儿童观
(四)大众观念形态的儿童观
三、儿童观的结构与特征

第三章 西方儿童观演进的历史轨迹
一、神性教育的儿童观.
(一)人是上帝创造的
(二)儿童有原罪的
二、人文主义教育的儿童观
(一)人文主义对“人”的重新理解
(二)人文主义教育的儿童观
三、自然主义教育的儿童观
(一)儿童作为人,具有人的根本特性
(二)把儿童看做儿童
(三)儿童期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和价值
四、主知主义教育的儿童观
(一)洛克的儿童观
(二)赫尔巴特的儿童观
五、新教育和进步主义教育的儿童观
(一)儿童本位思想回顾
(二)儿童研究运动和实验教育学派的儿童观
(三)蒙台梭利的儿童观
(四)杜威进步主义教育的儿童观
六、新主知主义教育的儿童观
七、存在主义教育的儿童观
八、现代心理学派对儿童的研究及其儿童观
(一)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
(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四)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

第四章 儿童观时代性转换的依据与意义
一、现代人文精神的反思与儿童观的转换
二、当代文化转型与儿童观的转换
三、教育现实的反思与儿童观的转换

第五章 科学儿童观的构建与思考
一、儿童是自然的存在
(一)童年期溯源
(二)儿童“属人”的自然结构
(三)儿童的自然开放性
(四)童年与自然
二、儿童是文化的存在
(一)儿童是文化的创造物
(二)儿童创造文化——儿童文化
(三)儿童文化与成人文化
三、儿童是权利主体
(一)儿童权利的历史发展
(二)儿童的权利与儿童权利保护的原则
(三)儿童是权利主体
(四)儿童权利的保护及反思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