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断教学设计与实施》:
一、课文介绍《运动起来会怎样(一)》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中的第三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人体呼吸系统。本课内容基本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体会比较平静状态下和经过剧烈运动后人体呼吸次数的差异,初步体会运动对呼吸的影响;第二部分,通过体验反复呼吸一袋空气,开始试着解释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有何不同;第三部分,引导学生设计并运用实验检验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有何不同。
《我们的身体》这单元主要让学生认识自己身体的结构和功能,使他们意识到身体的各种活动都需要身体各个系统的协调运作,从而逐渐建立起他们的健康意识。本课的内容既承接着上一课《骨骼、关节和肌肉》,在了解了身体外部结构在运动中的作用基础上展开的,把目光转向身体内部的系统:呼吸系统,是学生了解、认识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开始,围绕运动和呼吸的关系,帮助学生了解呼吸系统的作用以及与骨骼、肌肉的联系,为下一课学习有关循环系统的相关知识奠定一定的认知基础。
一、片段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片断内容
通过实验检验人体呼吸作用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有何不同。
(二)教学要求
1.教具准备:玻璃杯3个、澄清石灰水、保鲜膜、吸管、塑料袋。
2.教学时间:10分钟。
三、片段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课前对学生进行了前概念的调查,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发现学生对于吸进来的气和呼出去的气体的理解程度,大部分同学认为吸进来的都是氧气呼出去的都是二氧化碳,基于学生的前概念,本部分通过一个实验和科学数据的形式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理性的数据分析来了解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的不同。书本中的实验应用的是二氧化碳能灭火的性质,但是这个实验涉及排水法收集气体,学生第一次遇到,并且灭火的实验有一定的危险性,不易操作。由于这些原因,我将实验改成用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来验证,能够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二)教材分析这个片段的内容是在前两部分的基础上展开的,基于学生通过自身体会感受到运动后呼吸会加快,引出本课的中心问题:运动和呼吸的关系。为解决这个问题,教材的第二部分提供了让学生体验反复呼吸一袋空气,初步体会到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的不同,提出问题:呼出的气体和吸进的气体你认为有什么不同,暴露学生的前概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这个片段中教师采用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一性质,通过检验吸进的气体(空气)、呼吸一次的空气、呼吸多次的空气来解释呼吸其实是气体交换的过程:将氧气吸收进血液,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并结合科学具体测量的数据进一步验证实验的结论。最终解决本课的中心问题:运动和呼吸的关系。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