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司治理报告(2014):市值管理探索与实践》:
3.倡导上市公司通过恰当的市值管理手段引导股价合理反映内在价值,同时遏制借市值管理之名,行市场炒作之实的灰色行为。
市值管理既为上市公司的价值实现提供了途径和方法,有其积极的一面,但也因其与股价操纵在具体手段上的类似,而极易被市场滥用。作为监管部门,一方面需积极发挥市值管理的正面效用,另一方面,还需有效防范市值管理被滥用而可能导致的负面影响。
首先,积极倡导上市公司运用恰当的市值管理手段让股价合理反映内在价值。在鼓励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制度的过程中,要做到市场工具创新、多元,市场功能高效,市场文化进步,市场主体多赢。在创新市场工具方面,可以创造性地使用各种市值管理工具。其次,加强各类违规行为打击力度,防范利用市值管理概念进行股价炒作的行为。实践中,市值管理过程中常伴随不恰当的利益动机以及信息披露违规、内幕交易、市值操纵等违法违规行为,其特点是合规性的界限比较模糊,察觉难度大,需通过各种监管创新手段加强打击力度。
4.为市值管理营造积极良好的市场运行环境。
市值管理的核心是价值创造,但表现形式是股价,要从本质上改善公司市值,首先要专注主业,创造内在价值,其次,还要改善市场整体形态,促进“牛长熊短”格局的形成。具体来说,一是要建立资本市场信用体系,实现依法治市;二是要平衡上市与退市,充分发挥市场关于定价、资源配置等的功能,促进价格向价值的理性回归;三是要改善投资者生态,吸引中长期资金人市以稳定市场;四是要完善投资者回报制度,推行股票回购工具的运用,改善分红中的结构性问题;五是合理匹配投资产品与其风险的关系,减少市场上的无风险高回报固定收益类产品,使风险和回报对称化;六是建立公司价值创造的长效机制,包括清晰、稳定的中长期战略,稳定的团队构建,研发机制,稳定及可预期的分红体系;七是要做好投资者关系管理,在信息披露上让投资者能更多地理解公司。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