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里“捞金”真靠谱
2800元换来的“第一桶金”
曹志远,年仅27岁。2006年夏天,他从湖南长沙一所大学毕业后,被招进一家装修公司,做了一名普通的业务员。
曹志远长着一张娃娃脸,看起来稚气未脱,但有副好口才,善于与人交际沟通。由于工作关系,腿脚勤快,谦虚肯干,他每天忙着跑装修业务,时常进出于各个居民小区,逐渐和很多物业公司的工作人员成了熟人。曹志远逐步升到装修公司营销总监的职位。
2年后,2008年的一天,曹志远来到一处新楼盘,顺便走进了正接手管理社区的物业公司办公室。无意中,他看到办公桌上摆放着几页纸,是一份物业公司即将定稿的《业主手册》,每一页都是白纸黑字,还多出几张空白页,什么都没有写,十分刺眼。
曹志远灵光一闪,突然问:“这几张空白页,我能不能在上面打个广告,把我们装修公司的广告做上去?”谁知,物业主任听罢,却不置可否地笑了笑。
晚上,曹志远翻来覆去睡不着。也许在那位物业主任看来,想在《业主手册》上打广告,这算个什么事嘛?而曹志远躺在床上,却浮想联翩——所谓《业主手册》,就是房屋使用说明书和业主文明公约的“楼书”,楼盘交房时,业主都会从物业那里收到这样一份楼书手册,薄薄几页纸上,内容千篇一律,很多人会觉得没什么看头,但在用得着时,又不得不多看上几眼——“既然我有在手册上打广告的想法,那么,那些千方百计想进入新社区的家居、建材、家用电器等行业的商家也会这么想,因为可以借助《业主手册》,把自家的广告做到每一家、每一户,而且广告的受众非常精准。”
曹志远又想到,《业主手册》是每个新房业主必读的“楼书”,业主买房后必定考虑装修、家居、电器,何不从中做广告?这就是商机呀。于是,第二天曹志远直接登门,找到这家物业公司的老总:“这份《业主手册》就交给我来做吧,不要你们物业掏一分钱的印刷费,只要你们答应,允许我在手册上登几个广告。”物业老总也觉得司空见惯,小事一桩,当即就爽快地欢迎、同意了。
曹志远得令。接着,他每天打电话,不几天,就约了十几个包括建材、家居、家电等行业的品牌商家老板,和他一起过来看楼盘。更至关重要的是,他的理念和想法竟然被这些老板完全认同,最终一拍即合。
曹志远便马不停蹄,用身上仅有的2800元钱,请来专人排版设计,最后又在印刷厂蹲守了十几个小时,“史上第一本”彩页杂志版、共计1000册的《业主手册》终于印刷出来了,并亲自送到物业公司。无论物业管理人员,还是房屋业主们,看到如此精美豪华的“楼书”,都感到非常惊艳。而那些商家们,破天荒地在《业主手册》上登载自己的广告,也同样感到“物超所值”。
很多人觉得商机难寻,其实商机就隐藏在灵机一动间。曹志远这一奇思妙想的点子,去掉支付给排版设计和印刷厂等的钱,从商家那里收来的广告费,竟为自己捞到了“第一桶金”,净赚近3万元。
把“书”做强
如今,已是长沙市卓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CEO的曹志远说:“我们帮物业公司做楼书,不收物业公司一分钱;帮妇幼保健院做导诊指南,不收妇幼保健院一分钱……在物业手册上植入家具、建材和家电等广告,在导诊指南后面植入母婴用品和儿童用品等广告,由于这种模式广告投放十分精准,招商并不是难事,每个版面根据刊发时间和位置不同,收费由2000元~30000元不等。”
因此,2008年年末时,初试创业的曹志远辞去了原来的工作,于2009年1月23日注册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卓远文化传播”,在40平米的蜗居里,1部电话、2台电脑、3个人,直到这年的元宵节过后,才正式开门营业。
那天中午,曹志远还特意请一帮朋友吃了顿饭,算是举办了一场开业仪式。晚上发现口袋里就剩2600元了,比初试创业时还少200元、还“穷”。然而,在短短两年之后,2011年时,他的公司就盈利500万元,这么迅速的业务增长和规模扩张,是如何做到的?
回首公司创立不久,让曹志远异常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就是他的这种经营模式,最怕被其他公司“山寨”,即模仿、复制。那段时间,曹志远每天、每周、每月都在和自己赛跑。对别人抢先夺去的市场,曹志远不放弃每一个标杆性的项目,三番五次地跑物业,硬是让物业公司改变主意,把《业主手册》易人交给自己来制作。
曹志远明白,如要达到让物业、商家和业主三方全都满意,是需要付出巨大的人力和物力资源的。经由他制作的《业主手册》,每一本、每一期,都经过大大小小几十次改版,都有新的突破,甚至精心设计了两个多月,堪比高端经典的家居杂志。
公司成立第二年,曹志远遇到了资金紧张,直到下半年才争取到市区两级创业富民帮扶资金4.5万元,也才有能力租了一个500平方米的大办公室。曹志远敢于下血本,用高于当时行业水平一倍的薪资,请了一位杂志编辑高手加盟。凭过硬的设计与印刷质量,用专业和执着逐步打开了市场,最终赢得了物业、业主和商家的满意和赞誉。
2011年,曹志远和他的公司团队再次扩招,不仅一举拿下长沙最有消费力的新楼盘95%以上知名物业的签订制作合同,其中不乏全国大型的知名地产商。公司兵分业务和策划两支团队,深入每一个合作楼盘,以精确海量的社区信息和资源,整合30多个行业的一线品牌,为家居、建材、家电行业合作商家,提供主动营销实战培训和突破性活动营销方案,进行全程策划和推广。
据统计显示,在其中一个社区的设点活动中,仅一个衣柜品牌就达到上百万元的签单量,公司还为一家上市企业品牌做策划推广,两个小时即达成销售160万元,强大的社区广告效应,实实在在的销售利润,使商家对曹志远领头的“卓远文化”产生信赖,客户的忠诚度与美誉度大大提高,与日俱增。
曹志远以2600元再次起家,硬是凭借独特的经营、策划和营销模式,使2011年的业务量日进超“万”金,全年纯盈利就超过500万元人民币,成为激励公司团队成员的经典创业故事。
把“书”做大
曹志远和他的公司历经三年打拼,仅仅依靠《业主手册》——创新模式的社区广告直投平台,已具备以长沙为中心辐射全国的超强专业实力,和全国十强物业公司及数十家企业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曹志远经过市场研究,已研发了物业终端多功能自助查询机、百阅家居装修宝典网络版等几大核心载体,建立起了“业主、物业、商家”三方的和谐共赢圈。据介绍,以一处普通楼盘为例,小区规模少则几幢、多则几十幢楼房,交由物业公司管理后,《业主手册》平均可登广告数量为30个,如果每个广告收费为2000元,每年能做成30个这样的楼盘小区,那么一年的毛利收入就是180万元,而成本只是人员工资及办公室租金、印刷成本等,净利润达50%以上。
至此,公司旗下的市级代理商增至17个,从海口到苏州、从郑州到上海、从深圳到南京等各一二线大城市,已经形成遍布全国的战略格局。2012年,公司总部全年盈利有望达到1500万元。
2012年5月22日,在长沙某创新创业典型经验交流会上,曹志远这个年仅27岁的CEO语出惊人,大胆抛出:“什么叫创业?创业,不是你开个公司、当个老板就叫创业,只有创新模式的产业才叫创业。”立足当下,面向未来,颇为“独孤求败,牛气十足”的曹志远,又有了新的创业目标和终极梦想。
年赚1500万元,“书”里“捞金”真靠谱。曹志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根据发展规划和调查论证,把《业主手册》注册上文化商标和刊号,办成中国第一本在报刊亭热卖的楼书杂志,APP移动版和网络版也将在年内推出,两年后有望把杂志覆盖发行100座城市、4000个高端住宅社区和发展200万名读者,公司总部也将提请加盟的代理商数增至108个城市,共同缔造创新创业的新传奇。”
“快递单广告”开创财富神话
时下,电子商务呈爆发式“蹿红”,快递行业发展也是突飞猛进,90后女孩,打造了“快递广告单”的创业神话。
早在2013年,全国日业务量已达1000万件。仅仅过去了两年,2013年快递业务量紧跟美国之后,升至世界第二位。一位“90后”女孩从中发现一个创业点子,创建了国内首家“快递单广告”业务公司,在尝试创业两个月后,营业额竟达到近100万元。
抓住创业的“金点子”
四川女孩郭星是个标准的“90后”妹子,1990年出生的她还是个刚刚走出学校大门的应届毕业生。2013年夏天,年仅22岁的郭星从德阳市的一所警官学校毕业后,未能如愿成为一名警察,来到成都,寻求梦想。
2013年6月的一天,她找到第一份工作,为一家公司散发广告宣传单。每天站在街边向路人发传单时,尽职而又单纯的她却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别人为了尽快完成任务,竟把多张传单派发给同一个路人,而且将没有发出的传单随手丢进了垃圾桶,这样一来,公司广告单的有效受众数量就大打折扣。
在之后的一连几天,郭星的脑海里一直在思考同样的问题,同一份广告宣传单怎么才能被多个人看到,以增加广告单的被阅读量和最终实现宣传效果最大化?正当她苦思冥想却找不到出路时,突然就想到了当下最流行的网上购物,因为她每天都能看到快递公司的工作人员拖着大量货物,穿梭在大街小巷和居民区,手持快递单寻找门牌号码和送货上门的情景,灵感一闪:如果把广告印刷在快递公司的送货单上,那么至少可以保证有两个人能看到或阅读广告,一个是送件人员,另一个则是收件人。
当天晚上,一向拘谨和腼腆的郭星找到同在成都的中学同学胡雪梅透露:“反正现在的好工作都比较难找,不如以此想法作为创业点子,再相互召集几个其他女同学,大家一起尝试创业,怎么样?”谁知,刚刚毕业于四川大学计算机系的胡雪梅,与郭星同龄,都是“90后”,听她这么一说,同样感到把广告印刷在快递单上的创意不错。第二天,她们又各自找来了一名女同学,四个大学生姐妹心情高涨,一拍即合。
不几天,在没有任何资金的条件下,一支由10多人组成的“快递单广告”创业团队组建而成,并以郭星和胡雪梅为联合创始人和领头人,很快分成两个小组,进行了分工和行动。一组负责联系物流和快递公司,如果能在该公司的快递单上争取到广告位,印刷上一些广告,那么,她们将免费设计和印刷该公司的各类快递单据;而另一组人员,则去寻找愿意在快递单上做广告的客户。几个年轻人可能并没有意识到,她们的大胆设想,竟形成了一条新的广告产业链和一种新的广告营销模式。
收获第一桶金
万事开头难,何况她们都是初出茅庐的应届毕业生,有激情创业,但社会经验欠缺。团队运作才过去几天,一无所获,就开始有人坚持不住而选择了退出。
2013年6月底,半个多月过去了,团队的处境仍然处于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状况,虽然已有几家快递公司声称愿意合作,但却没有找到一个愿意在快递单子上投放广告的商家客户。而且,所有快递公司也是本着节约成本的目的而来,才答应加盟。据一家快递公司的分部经理表示,他们分部平均每天有2000多份同城快递业务,每张快递单的成本是0.3元,使用她们团队免费提供的快递单后,每天可节约成本600多元,这样算起来,每月、每年的节约成本则以近2万和20万计,带来一笔可观的经济效益,对公司来说绝对是一大利好。
正在这时,由于没有找到投放广告的客户,个别团队成员退出,作为领头人的郭星也开始怀疑起自己的创业模式。其中,有一家在网上售卖零食的店商,郭星每天打两个电话给这家公司的前台,找领导商谈投放广告的事宜,但都被对方以各种理由搪塞回来,郭星一筹莫展。
这时,不知是谁急中生智,想出了一个好办法:让郭星把“快递单广告”的宣传资料放进快递信封内,再把自己乔装打扮成快递公司的员工,直奔店商的公司而去,恳请前台的工作人员一定把快件转交给相关部门和领导。哪知,郭星在等待一个星期之后,那家售卖零食的公司竟主动与她取得了联系。
2013年7月初,双方经过深入沟通,卖零食的店商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愿意支付8000元,买下了快递单上的两个广告位。“快递单广告”创业团队终于收获第一笔订单,深受鼓舞,这8000元钱也就成了团队的创业资金。随后不久,郭星成功注册了自己的快递单广告公司。
一个月后,最初投放广告的这家售卖零食的店商,因客户群中年轻白领居多,广告受众精准,每天销售量以30至40笔订单的速度递增,产生了显著的市场效应。郭星从一个“快递单广告”业务的创业点子,到创建团队,成立公司,逐步赢得不少商家客户的青睐,纷纷加盟和投放广告,受到业界及媒体的广泛关注和追捧。
获千万投资如虎添翼
2013年7月份,郭星和她的创业团队收获第一笔创业资金8000元后,引起了一位投资人的浓厚兴趣。这位投资人主动登门,通过了解,对“快递单广告”的创业主题和行业预期非常看好,毅然以投资人的身份注资1000万元,加入到了创业团队中。当月,投资人就把100万元现金作为先期投资配置到位,并为创业团队配备了一辆宝马轿车,便于开展业务时使用。
快递单广告公司成立后,截至2013年8月中旬,郭星和她的公司历经一个多月的激情拓展,以一个广告位日收费为0.4元和10000份起印为投放广告的业务标准,与11家快递企业建立了长期加盟的合作伙伴关系,同时,又有50多个商家在她们的快递单广告业务上投放自己的品牌宣传广告。公司的业务量和收益与日俱增,一个月时间累计收入达到了94.4万元,距离100万元仅差5.6万元。
如今,在成都市成华区的一套居民房内,简单的办公环境下,年轻的“90后”女大学生们,有的在接待物流及快递企业等的上门拜访,有的在电脑上寻找着有广告需求的商家客户,早已忙得不可开交。无论是创业时间、业务增长、营业额度和品牌价值,她们的物流快递广告公司都创造了令人惊讶的神话。
据预算,以全国每天的快递业务量为1000万件计算,就会签订1000万张快递业务单,广告位收费为0.4元,由此可以推算出,在全国每天的快递单广告的市场容量就多达400万元人民币,而且随着快递行业以及物流行业的迅猛发展,全国一年的市场容量必将超过12亿元人民币。
2013年底,公司创始人兼CEO郭星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说:“虽然我们都是‘90后’和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社会经验欠缺,但可塑性很强,我们公司已聘请专业人士对团队进行营销知识和公司管理概念等方面的培训。”
谈到公司未来的愿景,作为快递单广告行业的首创者和践行者,郭星同时表示:“目前,以投资人的1000万元资金作为雄厚根基,我们将首先带出一个千万级创业主题,然后把这个创业主题打造成一个千万级的公司企业。如今,我们公司发起的‘中国快递联盟’也已经逐步在全国各地展开创建,因此可以预见,我们快递单广告公司的目标定位,就是让‘快递单广告’能够在未来5年内成为一家上市公司,拓展更加广阔的事业空间和领域。”
是的,机遇无处不在。一张快递单,点亮了一位“90后”女孩的非凡创业梦,且以“快递单广告”为创业切入点,最终成就了她的创业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