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乡土中国再认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1260463
  • 作      者:
    王德福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乡土中国再认识》是在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组织的全国性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写就的,通过数百天的驻村观察和调查,从社会结构、婚姻家庭、文化生活和政治经济几个方面以描述性的笔调抒写当前中国农村的现实状况,力图归纳出改革大潮和城市化进程中当代农村的变迁特征。这种研究方式承继费孝通先生的学术脉络,有别于学者通常的书斋式思考,真正从乡土中国的现实中得到经验和总结,无论对社会学研究还是理解当代中国的农村问题都具有有益的借鉴与启发。
展开
作者简介
  王德福,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博士后。
展开
内容介绍
  《乡土中国再认识》是一部真正从乡土中生长出来的书,既是与费孝通先生《乡土中国》的一种学术对话,也是对华中村治研究的接续。书中展示的内容完全来自作者及其团队多年的农村调查,而没有简单套用和比附理论教条。作者以总体性和内部性视角,用“半熟人社会”“自己人”“区域差异”“半工半耕”“接力式进城”等概念,对农村社会、婚姻家庭、农村宗教、农民进城、乡村治理等进行了出色的提炼和阐发,揭示了中国农村在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的巨变。本书包括再识“乡土中国”、乡土社会再阐释、农民的面子观、接力式进城、乡土新命等内容,描绘出21世纪初期乡土中国的转型图景。
展开
精彩书摘
乡土的“真相”
对中国人来说,“乡土”是一个很容易产生丰富联想的意象,它首先触动的往往是莫名的好感和亲切感。理想中的乡土社会,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是“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是“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理想总有美化的成分,却表达了中国人对一种美好生活的执念,其吸引力恐怕不低于“美酒加咖啡”的布尔乔亚情调。
“真相”总是“血淋淋”的。如今的“乡土”似乎只可用“衰败”形容了,在媒体报道和畅销文学作品中,观察者们呈现的多是乡土社会人、财、物外流后的一片萧索。青壮年外出务工,村庄缺乏生气,土地抛荒无人耕种,留守老人晚景凄凉,留守妇女独守空房,留守儿童问题重重……于是,便有“谁来种田”的担忧,便有“保卫村庄”的疾呼。行动么,并不比这担忧和疾呼迟滞多少,比如资本下乡、土地流转、大户承包,据说这条现代农业的康庄大道将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升级,多方共赢,皆大欢喜。又比如合村并居、拆旧建新、洗脚上楼,据说这新农村新社区将改变农村落后的公共服务状况,让农民享受到现代化的生活水准。当然可以继续“比如”下去,以便更加雄辩地证明社会各界为我们的乡土社会和乡村民众操碎了心,铆足了劲,已经并将继续大干快上,誓叫农村换新颜。但我不想,且也不必,因为我所观察到的与上述“真相”并不完全一致。
“真相”远不止如此。乡土社会的面貌现代化起来或许相对容易,社会各界,且不论其复杂动机,八方支援投钱建设(吸纳社会资本)就可以了。比这个艰难百倍的是农民甚至具有农民观念的中国人的现代化。据说,上溯三代,每个中国人都有“锄禾日当午”的先辈。哪怕我们用再新潮的现代或后现代符号修饰自己,对小农思想于举手投足间冷不丁的作祟,还是防不胜防。所以,专家们痛心疾呼:中国“人”的现代化依然任重道远。言外之意,中国人在现代文明的阳光普照下,还拖着一条乡下人的影子呢。那些不合于现代社会要求的“惯习”都是在乡土社会中沿袭数千年积累下来的,变成了李泽厚所说的“文化心理结构”。从现代文明对立面的角度看来,这些“乡土惯习”也就是所谓民族劣根性,“五四”以来被各路精英穷追猛打了上百年还是阴魂不散,可见其改造之难。这些乡土惯习不胜枚举:自私冷漠;“关起门来过日子”;自扫门前雪;缺乏公共精神;一面是新式小楼内装修美观清洁卫生,一面是村庄街道坑洼不平、垃圾乱放。又比如关系主义泛滥,不能遵循现代公共法规则行事,习惯于走后门拉关系。当然也可以继续“比如”下去,以便更加雄辩地证明中国人的“乡土惯习”如何拖累了现代化的前进步伐。但我不想,且也不必,因为我所认识到的要比上述“真相”更加复杂。
展开
目录
再识“乡土中国”
乡土的“真相”
观察的视角
认识的起点
乡土社会再阐释
“半”熟人社会
乡土社会的特性
半乡半土半熟人
变迁轨迹
半熟人社会内涵
自己人
“差序格局”的双向性
亲缘性自己人
交往性自己人
自己人的区别
区域差异
自己人与村庄类型
村庄类型的区域分布
人情交往个体化
人情交往的逻辑与性质
人情个体化的区域差异
南北农民的交往风格
遭遇陌生人
内外有别与自己人结构
交往风格的南北差异
农民的面子观
面子观的类型
面子观的南北差异
农民信仰与宗教
被建构的“封建迷信”
宗教复兴的区域差异
宗教独占信仰解释权
农民信仰的本质
用宗教解决信仰问题开错了药方
也说“孝道衰落”
孝道真的衰落了?
家庭资源的代际分配
代际失衡的区域差异
代际失衡的后果与重组
妇女当家
妇女当家的样态
妇女如何当了家
“祛魅”的婚姻
闪婚闪离,婚姻儿戏?
农村婚变的轨迹
婚姻的去神圣化
婚姻祛魅的背后
家庭分合
三位一体
家庭变迁
空洞的闲暇
休闲类型
私人化与工具化
“在一起”
远去的“味道”
乡愁的味道
味道淡了
人的主体性
半工半耕
家庭分工
阶层结构与社会稳定
维护好自循环体系
接力式进城
接力式进城
进退有度的弹性结构
乡村治理内卷化
资源耗散结构
资源输入的吊诡后果
乡村治理内卷化
乡土新命
激进城市化
跑偏了的新农村建设
乡土新命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