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印度对外贸易政策改革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4151596
  • 作      者:
    李好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李好,1981年出生,四川成都人。毕、Ik于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戢界经济专业,经济学博士。现在广西大学商学院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的教学与研究,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广西大学中国一东盟研究院老挝研究所所长。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做访问学者,从事南亚问题研究。主持、参与国家级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7项,已陆续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对外贸易政策是一国协调国与国之间经济关系和调整本国经济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是各国经济政策的有机组成部分。《中青年经济学家文库:印度对外贸易政策改革研究》拟通过构建相关的理论框架为基础,分析印度对外贸易政策改革的原因、内容和绩效以及演变趋势,通过系统全面的研究,为我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提供经验教训和启示。
展开
精彩书摘
  《中青年经济学家文库:印度对外贸易政策改革研究》:
  一、政府对贸易的过度管制严重制约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20世纪中期以来,几乎所有的发展中国家在制定其贸易政策时都强调了政府的干预,期望利用这只“看得见的手”来扶持国内幼稚产业,保障本国对外贸易的顺利发展,印度也是如此。印度在进口替代战略下的外贸政策具有三个最显著的特点:①实行高关税,为国内产业赢得市场份额,促进产业发展;②实行以许可证为主要形式的进口数量控制,有效地确保了国内产品市场占有率;③实行严格的外汇管制,对受管制的商品进行外汇配给。通过汇率高估降低国内商品进口投入的生产成本。除此之外,印度政府还对国内产业实行了直接的现金补贴和指令性的金融信贷支持。
  印度政府通过上述手段将对外贸易进行了严格控制,但政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往往没有明确的法律和制度依据,基本依靠官员自由裁量。由于印度执行的进口替代贸易政策以政府自由裁量为基础,以反市场机制为导向,因而市场的自行调节机能就难以得到很好的发挥,最终导致了国内资源配置失调和外贸效益下降。正如多米尼克指出的,“(包括印度在内)发展中国家的实践表明,进口替代通常只取得了有限的成功或遭到彻底的失败。进口替代策略使印度至少浪费了近10%以上的国民收入。”
  更加严重的是,印度政府对贸易的过度管制滋生了官僚主义,为“寻租”现象的普及和泛滥提供了温床。印度国内企业为了取得政府配额、进口许可证,增加经营利润、减少经营障碍,不得不通过游说等各种手段加以寻求,导致资金和企业家精力流人非生产性活动中,一方面,加大了企业运营成本,造成大量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更是形成巨大的“寻租”成本,滋生了腐败,挫伤了出口企业的积极性,制约了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
  世界银行在1983年发布的《世界发展报告》中指出,20世纪70年代,31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统计研究证明,价格扭曲与出口增长之间呈负相关关系。价格扭曲指数越大,出口增长率越小。70年代,低价格扭曲国家和地区的平均扭曲指数为1.56,出口增长率达到6.7010,高于所有国家平均数3个百分点;高价格扭曲国家和地区的平均扭曲指数为2.44,出口增长率仅为0.7%,低于平均数3个百分点。其中,60年代期间,印度因实行贸易限制而付出的代价达到了其国民生产总值的6%以上。与此同时,印度为了实现工业化必须进口大量资本货物,结果形成了非常严重的贸易逆差,外汇储备紧张。据统计,从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出口额从未超过进口额的70%,即出口收入经常不够支付进口费用的70%。
  曼·辛格接受了当时世界经济自由化、全球化的思潮,认为“一个不受过度政府控制和干预的开放经济,对迅速而稳定地提高人民生活福利是必要的,继续封闭只能意味着落后”,因此,政府的政策导向是推动印度从管制约束的内向型经济向市场发挥基础性调节作用的外向型经济转变。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的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研究现状及趋势
一、相关理论综述
二、中文文献综述
三、外文文献综述
四、研究发展趋势
第三节 研究方法、思路、重难点及创新与不足
一、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二、本书研究的重点难点、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改革前的印度对外贸易政策
第一节 改革前印度对外贸易政策概述
一、严格的进口替代阶段(20世纪50年代60年代中期)
二、进口替代与促进出口并重阶段(20世纪60年代中期80年代)
第二节 改革前印度对外贸易政策的依据
一、反殖民主义是内向型贸易政策的思想根源
二、反全球化学说是内向型贸易政策的理论基础
三、苏联经济发展战略是内向型贸易政策的直接借鉴
四、产业结构和经济水平是内向型贸易政策的现实选择
第三节 改革前印度对外贸易政策绩效分析
一、为工业快速增长和民族工业体系的建立做出了贡献
二、贸易结构和地理分布开始呈现多样性
三、高度保护政策导致产业失去竞争力
四、对外贸易占世界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下降
五、国际贸易长期逆差,最终导致严重的国际收支危机

第三章 印度对外贸易政策改革的背景
第一节 拉吉夫时期的贸易自由化政策是印度外贸政策改革的实验
一、拉吉夫贸易自由化政策的思想基础
二、拉吉夫时期进出口贸易政策的主要内容
三、拉吉夫时期贸易自由化政策为印度外贸改革拉开序幕
第二节 印度对外贸易政策改革是国内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一、政府对贸易的过度管制严重制约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二、内向型贸易政策造成产业结构失调和产业竞争力低下
三、内向型贸易政策是导致印度经济长期缓慢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经济增长缓慢激化了失业、贫困等社会问题
第三节 印度对外贸易政策改革是受国际形势深刻影响的结果
一、不可逆转的经济全球化趋势对印度贸易政策的压力
二、东亚经济迅速崛起强烈刺激了印度外贸政策的改革
……
第四章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印度对外贸易政策自由化改革
第五章 印度对外贸易政策自由化改革的绩效
第六章 金融危机以来印度外贸政策的调整
第七章 印度对外贸易政策改革的经验教训
第八章 印度外贸政策改革的启示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