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高校人文社科学术人的著作权惯习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12034930
  • 作      者:
    袁同成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相继制定并完善了包括《著作权法》在内的一整套与世界接轨的著作权法律制度体系。然而,我国著作权法律制度的实际运行效果却并不理想,在学术人中,抄袭、剽窃、盗版等侵害著作权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严重破坏了学术知识生产的正常秩序,损害了学术人从事创新性知识生产的积极性。
  《博士论丛:高校人文社科学术人的著作权惯习研究》主要通过深度访谈、文献研究和历史比较等研究方法,对高校人文社科学术人著作权惯习的现状与原因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我国高校学术场域的量化考评机制造成了知识生产动力机制的失灵和学术人著作权惯习的异化,因而我们只有用充分发挥“沟通理性”的同行评议制度取代蕴含工具理性的量化考评制度,并充分尊重学术场域的自主性,才能使学术人生成珍视自己著作权、尊重他人著作权的著作权惯习。
  《博士论丛:高校人文社科学术人的著作权惯习研究》可作为高等学校管理类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选修课教材,也可供高校教师和科技工作者参考阅读。
展开
精彩书摘
  《博士论丛:高校人文社科学术人的著作权惯习研究》:
  第三节 青涩的学徒工:讲师的学术生涯与著作权惯习
  一、学做课题:辛苦却盼望着
  在学术场域中处于较高层次的教授往往能够争取到更多的课题和项目,他们借此又“能够在整个场域内尤其是在学术机构和部门内行使巨大的控制和监督的权威”。课题在学术场域中既是一种经济资本,又是一种符号资本,而课题的获得本身也是学术人依凭自身已拥有的文化资本、社会资本、符号资本博弈的结果,在这些博弈中讲师因拥有的各种资本量有限,胜算并不大,所以他们在无法主持课题的情况下,就乐于跟着院系领导或学术前辈做课题,通过学做课题他们可以慢慢熟悉申报和完成课题的方法程序,也可以利用经费报销版面费发表文章,再则还可以获得科研分以满足科研考核的需要。但最为关键的乃是参加或主持省级或省级以上课题,这是评定副教授的必要条件之一,因此他们往往乐此不疲地为人做嫁衣。一位脱产上硕士的讲师说:“评副教授光有核心还不行,还要省部级项目,我们当时(讲师)对这个是有压力的,现在压力不在写文章,关键是省部级项目难搞,那个是经过专家审核的,比发文章复杂得多,文章往往别的搞不了就搞经济类的,用××现代化之类的也就评上了。”一直没发表什么文章的L讲师因为自己的文章少,没有独立申请到课题,就忙着跟着领导做些国家级的、省级的课题,因为多数课题需要文章发表才能结项,而这样反过来又使他为发表文章而愁苦,但文章和课题都是他晋升的重要工具,他还不得不恳求领导让他参加课题,发表文章和学做课题已经成为某些讲师的不能承受之重。另一位在职读博士的讲师也讲述了自己从经济到职称评定上参加课题的一系列现实动因,“我们学校规定申报课题,即使还没有结项,申报上了就给多少分,比如申请省级课题,没结项也算280分,分数不能滚存,多余的就发钱,如果你是讲师,40分扣除后,240分给你发钱,一分十元钱,我的一个同学去年仅科研就搞了2万多元吧,课题就是评职称时用,平时算科研分,聘任的时候算数,我申报过校级的、市厅级的课题,省级的就是参加,校级的课题就是把硕士论文改了一下申请的,课题费就是2000元钱,厅级的就是省教育厅,这个我们出了一本专著,两个人写的,我是主持,20多万字,给了1万元,出版人家自己负责出版,不用自己找出版社出版,另外一个省规划课题,我是主要参加人,省里4万元,学校配套算是8万元。”还有另一个在安徽某地方高校任教的在读博士的C讲师在受访时表明讲师还是十分乐意充当课题助手和自己做些小课题的,因为尽管无论是帮别人做课题还是自己做课题,由于经费有限,实际上获得不了多少经济利益,但是他确实也能多少报销一些版面费,并且也为评副高职称准备了必要的符号资本。“我们那边评副高,要求一个省级项目,处于前三位都可以,省级项目对于讲师来说不是太好弄,所以只好跟着领导做,这几年,我参加了一个教育厅的项目、一个省级重点科研项目,领导挂名,我做的。在学校里我也申请了一个校级的教研项目和一个科研项目,现在手头有四个项目。一个省社科规划项目最多不过5000元钱,发文章还要钱,课题组成员也就没什么酬劳,如果没调研,版面费没交钱,这个钱全部他自己得,如果调研了,交版面费了,这个钱就没了,5000元能调什么研啊,5000元钱,这点经费根本就不能做出有分量的东西。只能弄个省级刊物把它结了算了,落个资本在那,我有个省级项目了。经济上基本上得不到的,我们得到的厅级项目才2000元,学校管埋部门还要收管理费,2000元收30%的管理费,600元弄掉了,还剩1400元还能做什么,顶多够个版面费,好处就是不要自己交版面费了,我拿这个课题发了2篇。”在某省社科院做助理研究员的G君也说纵向课题其实是得不到多少钱的,但是助理研究员或讲师仍然热衷申请和参与主要还是为了副高职称的评定,他说:“省社科基金也就万把块钱,花下来也就剩不多了,我们评副高要2篇2类核心,一个省级课题,省社科基金算,省教育厅的也算,但是省级社科基金比发文章还难,要是申请不上省社科基金,你就注意看看谁申请上国家社科基金了,好好跟他说说,问问能不能参加进去帮忙,结题的时候排名第二三位也行。”可见,讲师帮他人做课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对于初入学术场域的讲师来说,申报成功是很不容易的,这样为了评副高,跟着别人做课题,获得一个前几位的排名来满足评定条件中的课题要求也就成为他们的终南捷径。Z讲师就说:“申报课题就像买彩票一样的,尤其是国家级的课题和省部级的课题,这些申报困难重重,国家级和省部级的课题我独立申报都没中过,后来我就尝试要求跟其他的教授合作课题。”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
第三节 文献回顾
第四节 主要理论工具与核心概念
第五节 研究的方法和研究的安排

第二章 权力场域与学术场域:学术自主性与著作权及学术评价制度的互构
第一节 我国学术场域的模糊与重建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著作权制度的曲折发展
第三节 学术评价机制的转型与量化考评制度的确立
第四节 著作权制度及学术评价制度与学术场域自主性的勾连

第三章 阶层差异:量化考评制度下学术人著作权惯习的特征与流变
第一节 越来越远的学术人梦:硕士生著作权惯习的淡化
第二节 昂贵的入场费:博士生的论文博弈与著作权惯习的形成
第三节 青涩的学徒工:讲师的学术生涯与著作权惯习
第四节 漫漫学术梯上的积累与攀爬:从副教授到教授中的著作权策略
第五节 在象牙塔顶能否超越:教授著作权惯习的变迁
第六节 学术人著作权惯习的阶层内一致性与阶层间差异性

第四章 无声的博弈:学术人的资本拥有状况与著作权惯习的关联
第一节 文化资本与著作权惯习的差异
第二节 社会资本与著作权惯习的不同
第三节 经济资本与著作权惯习的关联
第四节 符号资本与学术人的著作权惯习
第五节 “马太效应”:学术场域资本兑换的逻辑
第六节 资本数量与结构的复杂组合:著作权惯习的丰富性

第五章 著作权惯习何以异化:知识生产动力机制与创作发表动机的契合
第一节 “共同体承认”与“期刊承认”的内涵
第二节 量化考评机制下的“期刊承认”与我国学术人创作动机的互构
第三节 我国学术知识生产动力机制的失灵

第六章 结语与讨论
第一节 符号暴力:量化考评制度与我国学术人著作权惯习的亲和性
第二节 进一步的思考与讨论

附录一 两所地方性大学的人文社科院系及其学术评价制度简介
附录二 访谈记录编码表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