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的人才培养法》:
丰田很重视人的智慧。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丰田由于资源不够宽裕,不可能马上补充设备,也不可能无限制地增加人手。在这种情况下,唯一能做的就是动脑子想办法——“智慧”。
智慧用不着花钱。人们开动脑筋,找出办法就可以减少作业的浪费,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生产效率。
丰田的前副社长、丰田生产方式的“生父”大野耐一说过,人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他同时告诉员工们:
“为了创造出孕育智慧的环境就要多多为难部下。”
换句话说,他认为制定较高的目标非常重要。
丰田前社长渡边捷昭也曾说过,管理者要给部下制定解决矛盾的这一高目标。
意思是说,要同时解决相互矛盾的两个问题。
比方说,“同时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开发出跑得越快空气越清新的汽车”、“提高销售效率,提升客户满意度”等设定型的课题。
现场的目标容易陷入一味追求“降低成本”。但是如果把目标定为“降低成本,并且提高质量”的话,还是按照之前的方法,可能很难同时达到两个目标。
面对这种任务,部下才开始真正有了跟之前不同的思维方式,才开始真正开动脑筋想办法。
给建议也要把握时机。
进行这种困难度较高的改善活动时,如果依然停留在之前解决方法的延长线的话,是无法实现的。也就必须像鸟一样从高视点来鸟瞰全局。
拿之前“将成本降低50%”的任务为例,用全局的眼光来看生产线,就有必要同时考虑到前工序和后工序等问题。
从全局来考虑问题,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部下就从后工序中得到启发。之后部下再去后工序,与后工序的员工进行沟通。
村上培训师说,部下认真地为课题“发愁”,在这个过程中发现某些问题,这个时候管理者多多关注部下也非常重要。
他说:“部下没有认真'烦恼'的时候,即使管理者给予关注或者建议,对他也没有太大的影响。相反,那些之前只一味地关注自己工序的部下,一旦把关注到后工序时,管理者就应该关心下部下'怎么样?可不可以达成目标?',这时部下会说'最多能减少30%,减少50%真的很难。'然后,管理者应该表扬部下削减30%的成果,然后再给予他进一步改善的建议。那么,部下就积极主动地朝着50%的目标飞奔过去。”
当然,也有一些部下即使让他们思考,他们也因为实在束手无策而没有主动行动。对于真正“发愁”的部下,管理者就要建议点拨他,比如说让他去和后工序的人沟通一下等。
最重要的是,在刚刚开始不要提示部下改善的方法,而是尽可能地让部下去发愁去思考问题。
因为,如果能够绞尽脑汁,想方设法之后,使得问题得到改善,他就获得了巨大的自信,从而获得成长。
锻炼“烦恼能力”。
绞尽脑汁才会来灵光一闪。如果没有尽力地苦心竭虑去想办法,以前的知识或者经验(烂知识)等就会出来干扰,导致思维停滞不前。
丰田的前副社长大野耐一运用了“能力·脑力·烦恼力”来表现。
他解释说,“能力”能够高效地处理问题,“脑力”能够正确地思考问题,这些都很重要,而能够使它们发挥能力的“烦恼力”也非常重要。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