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此世的君王:《约翰启示录》解经及政治神学文稿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7524859
  • 作      者:
    (德)佩特森(Erik Peterson)著
  • 出 版 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E.佩特森(1890-1960):20世纪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神学家,是教父学、古代教会史、古代宗教史和新约释经学等多学科的专家,卡尔?巴特称之为“此世的边缘人物”。佩特森出生于德国北部的一个瑞典裔新教家庭, 20世纪20年代,他作为新约释经学教席教授,执教于波恩大学新教神学系。佩特森的人生,在其不惑之年——1930年——发生了重大转向,这一年,他改宗罗马天主教。此后,他失去了在德国的任教资格,辗转移居意大利,并在罗马组建了家庭。直至去世前4年的1956年,他才在罗马直属教廷的基督教考古学研究所获得正式的教授资格。1960年,他逝于家乡汉堡。

  谷裕,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1991-1997年在德国波鸿大学学习现当代德语文学、中古德语文学及天主教神学,获博士学位;1998年起在北京大学德语系任教。主要研究方向为:现当代德语文学、德语小说、德语文学与基督教文化。
展开
内容介绍
  在《圣经》各卷中,德国神学家佩特森对《约翰启示录》情有独钟,终其一生都对之倾注了极大的研究热情,而且硕果颇丰。佩特森对这部“因充满奇异意象而不乏晦涩之书”的兴趣,远远超出理论层面。在几次重要的人生抉择中,《启示录》都对他作为人和基督徒的存在产生重要影响。
  《此世的君王:<约翰启示录>解经及政治神学文稿》是佩特森释经的经典代表作,依据德文版《佩特森文集》卷四迻译,由两部分组成:1.佩特森的《约翰启示录》讲疏稿;2.佩特森的未刊政治神学文稿(好些是残篇)。
  研读佩特森的释经学作品,不仅对于深入理解其生平,特别是他的改宗(由基督新教改宗天主教)大有裨益,亦能重见这位当时的神学先锋人物是如何对当时和后来的一批大名鼎鼎的神学家,如巴特、凯泽曼、施里尔、拉辛格(教皇本笃十六),产生深远影响的。
展开
精彩书摘
  二、《约翰启示录》大课讲稿
  佩特森的《启示录》解经局部发生过一些变化,对产生于1926至1934年大课手稿的编辑,说明了这点。1926至1934年间主要发生了以下一系列事件:
  一1930年,佩特森改宗天主教,他要面对随之而来的挑战,并通过报告和文章,在改宗后的信仰中寻找定位和融合。他初来乍到,不免在神学上有“如履薄冰”之感。
  一佩特森的职业发生“变化”,他被迫从一位大学讲台上的教授,转变为一位大学之外的自由讲座学者。15年之久,佩特森都未在天主教方面找到与他从前职位相匹配的教职。1933年后,他一直奔走于德国及邻国讲课,不仅出于政治和教书育人的热情,也出于生计需要。佩特森1933年在罗马结婚成家,1934年后孩子相继出世,他必须用讲课的报酬贴补家用。
  一德国在政治体制上从魏玛共和国转入纳粹专制。
  一最后当然也有学术方面的发展和进步。《启示录》解经在解经学一历史学方面得到发展,这当然与神学发展存在内在关联,因此也影响到佩特森的神学思想。佩特森在涉及《启示录》大课以外的其他问题时,也探讨过科学一神学的解经问题。(尚未出版的1926年初到30年代的)手稿及相关材料显示,他曾围绕《新约》的教会概念做出很多思考。
  凡此种种变化都在《启示录》解经手稿中留下痕迹。因此,无视手稿中种种修改痕迹,仅出版一个底稿,既不可行也无意义。它无法显示作者各阶段的思想变化。因此本书对手稿进行了如下处理:
  本书主体部分采用了1934年海德堡讲座前后产生的“终稿”,同时包括该系列讲座的导言“帝王敬拜”。在行文中以中括号形式给出了明显的添加和替换文字。这样读者就可以看到,是哪些话在1934年给海德堡的天主教学者聚会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时由此也可领略到,在纳粹专制初期,来自宗教方面的对抗如何形成(参略瑟前文)。
  对于该部分的编辑,最大困难在于如何对待其中大量的删节。-删节一方面涉及解经学的专业问题,一方面涉及对当时某些解经的讽刺和批判。1934年的讲座主要针对非专业人士,因此佩特森很可能出于形式和讲座要求删去了某些过于专业的段落。但很多删去的段落在学术史和神学方面意义重大,不能不收录。此外,把1936/37年的付印稿与1926/27年的初稿进行对比,会发现,佩特森对几个问题进行了明显修正,如两个版本对1:20中“教会的使者”、2:9中的“贫穷”、2:17中的“白石”、2:24(译按:原文误作2:22)中的“放上担子”以及6:9“祭坛下的灵魂”均有不同处理。佩特森在1934年讲座中未涉及这些问题,故有必要给出删节段落。我们把它们放到脚注,用大括号标出。因这样的情况颇多,就不特别标注“删除段”字样。
  ……
展开
目录
中译本说明(刘小枫)
略瑟 佩特森的《约翰启示录》解经手稿
尼希黛斯 《约翰启示录》解经手稿的编辑
尼希黛斯 关于“政治神学文稿”的选用
第一部分:《约翰启示录》解经
《约翰启示录》大课手稿
帝王敬拜
作为王者的基督
耶稣基督的启示
第二部分:政治神学文稿及札记
十字架得胜
孔士坦丁大帝
帝国、基督与敌基督
对犹太人和外邦人的传道
一神教
政治与神学——19世纪自由主义的民族国家与神学
帝国的延续
关于人的问题(一)
关于人的问题(二)
人在自己的世界
此世的君王
这不是木匠的儿子吗?
犹太教和早期基督教中作为神学问题的民族主义
敌基督的奇迹
开端和终结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